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39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docx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校企合作全新机制,在此机制下高职院校与产业群双方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文章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对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与常州地方产业群进行协调性分析;提出结合常州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方向推进高职教育专业群设置布局战略性调整,实现专业群和产业群的链接,形成高职教育园区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专业群;产业群;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SJB880010);2009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K2009320)

  [作者简介]洪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

工商管理、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10-0087-0003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建设理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专业建设的高级水平。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高职院校的

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但是,在经历升格、扩招、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的几年内,园区高职院校也经历了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办学,专业分布比较分散,专业建设主要是在原有重点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的拓展,现有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结构及人才需求结构还不相协调。

  

(一)专业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较大

  高职教育园区的专业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短期行为比较明显,对园区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就业前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缺乏深思熟虑,有时甚至未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设置专业群,专业雷同现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专业,造成不同高职院校相同专业之间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例如:

目前常州高职教育园区5所高职院校都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类专业群、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等,这对高职教育园区和区域产业群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专业群设置忽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的对接度不高

  常州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提升。

但是,高职教育园区的专业群建设还没有实现与区域产业群发展的无缝对接。

如轨道交通产业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群所需的专业群建设还不成气候,发展高科技农业所需的农业技术类专业群还是空白,没有相关专业支撑。

  (三)专业群布局背离市场需求,结构不够合理

  工科技术类专业设置较多,专业群的设置也主要集聚在工科技术类;文科类专业多而散,没有形成集聚优势,专业群构建还在起步摸索阶段,而且新兴专业开发滞后,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农林牧渔类设置空白,不利于区域传统农业的升级。

常州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现代化。

因此,肩负着为常州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考虑常州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不仅要建设热门的技术性工科专业群,也要建设文科类专业群,更要建设好农林牧渔类专业群,为常州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人才。

  (四)专业群建设缺乏创新性、前瞻性,创新导向功能欠佳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不但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而且要积极探索区域特色经济,设置创新性、前瞻性强的专业。

常州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群所需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十分稀缺,但是园区内设置的对口专业较少,更没有形成相应的专业群。

这既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以产业群发展为依托设置专业群,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高等职业院校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更应该在专业群设置上与地方产业群尤其是主导产业群对接。

常州市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电子等行业。

当前常州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确提出加快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与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新能源与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适应常州产业群发展的需求,应以产业群发展为依托,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起与产业群发展紧密接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群)结构体系:

一是针对常州传统优势产业群,重点设置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群、工程机械类专业群、化工技术类专业群、纺织服装类专业群等;二是针对常州新兴产业群,重点设置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生物技术类专业群、新能源类专业群、新材料类专业群等;三是围绕常州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财会类专业群、电子商务类专业群等。

  

(二)以优势专业为基础设置专业群,体现办学专业特色

  园区5所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优良的、比较稳定的、被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特征。

它应该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中心要素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人才培养途径特色等,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鲜明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灵活性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打造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

  (三)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优化专业群,增强专业群优势

  专业内涵建设是提升专业质量和彰显专业特色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专业群发展优势的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内涵建设:

一要依照职业岗位标准,构建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质量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二要按照专兼结合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聘请具有行业、企事业单位工作背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管理人员、工程师等到学院担任有关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训课或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或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建立一支适应专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学团队。

三是根据现有各专业人才培养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核心技能要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先校内后校外”的职业技能训练原则,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搭建平台。

四是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出一批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高质量教育教学成果。

五是继续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带动其他专业群内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以服务区域产业群为目标,合理整合专业和设置专业群

  园区内各高职院校为适应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大多设置了门类齐全的专业,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所有专业都建成高水平专业是不现实的,而结合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特别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实际,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积极整合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有必要确立以省市地方教育机构为管理体制,根据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规划园区内的专业结构及布局。

(1)应根据产业分类和产业选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园区内专业布点。

(2)制定设置条例,规定开办专业的基本条件;社会办学机构设置专业时,要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

(3)成立园区专业建设审议委员会,协调园区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园区专业建设审议委员会的功能是:

打破狭隘的院校界限,对园区内各高职院校需新开专业,根据各校的优势及所属行业部门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对院校新设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进行审查、评议与检查,防止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并协助各校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对各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这样有利于加强区域内专业建设宏观调控的力度,合理规划专业布点,促进各校建立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而充分地发挥规模效益,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教学质量,最终为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服务。

  (五)以信息资源库为平台,适时调整专业群

  一是做好产业群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产业群的人才需求是专业群发展的直接动因,也是专业群发展规划的基础。

高职教育园区要建立产业群人才需求预测的联动反馈机制,着重分析产业群内各岗位的基本要求、数量需求和发展走向,特别是那些与高职教育高级应用性人才相对应的岗位需求,加强专业群建设宏观指导与微观实践之间的对接和协调。

二是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信息资源库,定期公布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布点、学生就业等情况,向社会公布高职院校的专业办学信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和调整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总之,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只有与区域产业群发展相适应,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和价值,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光慈.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苗素莲.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关系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4).

  [3]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6).

  [4]万伟平.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和融合[J].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5]胡建明.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基于经济结构转轨和产业调整的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2008,(4).

  [6]吴维煊.以专业特色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