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0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2课时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质文化保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大体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

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从对资料的介绍及诗句的描写中,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宋朝诗人在《十七日观潮》中写道: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

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观察思考。

二、自主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

  4.重点指导“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批注。

四、教师展示资料,理清顺序。

1.老师在课前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请同学们观潮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2~5自然段按照什麽顺序写的?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

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

五、小结

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名不虚传!

让我们下节课跟随作者,再次感受《观潮》中潮的美、壮、奇吧!

六、布置作业

学困生:

朗读课文。

优生:

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课文读流畅。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

听!

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生a、啊!

这是涨潮的声音。

生b、哇噻!

这是大海的声音,好像隆隆的雷声。

2.精读课文,研读重点语句,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

(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全班汇报交流。

(5)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教师:

风平浪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学生:

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教师:

怎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跳着叫着,挥手喊着:

潮来了,潮来了,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教师引导:

重点体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

真是(引入范仲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教师:

发挥想象,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

吃惊、惊喜

③比较体会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教师引导: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小组讨论汇报。

(5)拓展延伸,播放今年观潮日录像。

教师: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

从录像上看,来钱塘江观潮的真是人山人海,有青年人,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学生自由说。

(6)小结:

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3、学生自学:

潮来之前,过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教师引导:

抓住重点词理解:

“平静”“人山人海”“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

  

二、扮演导游,拓展延伸

教师:

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

放录像

2、指导:

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3、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

4、小组活动。

5、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

6、小结:

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四、总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五、作业布置

优生: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学困生:

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江面平静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天下奇观

样子:

风平浪静白线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

4.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知道的雅鲁藏布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拼读认识7个生字。

2.自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课文内容。

课时划分: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1.教师介绍两个世界之最。

(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2.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再次读课文,提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自由朗读第一、五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简介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第五自然段揭示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的意义。

五、拓展实践

1、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六、作业布置:

学困生:

掌握生字词

优生:

1.熟读课文,2.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峡谷

2*雅鲁藏布大峡谷千姿百态的山、林、水壮丽

景物奇观

生物的多样性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课时划分:

2课时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

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课堂小结

课文介绍了巴金爷爷和他的朋友们在夏日的黄昏,荡舟水面,大家有说有笑,好不自在。

那么,当他们经过鸟的天堂时,他们会看到像朋友说的那样的情景吗?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作业布置

学困生: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优生: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

(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

(鸟)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众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

哪儿读得好?

为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从哪儿听出来的?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

学生丙: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答:

一万多平方米。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

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

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4.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出示思考题:

1.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学困生:

摘抄好词佳句。

优生:

模仿写树的段落,仿写一段写景的文章。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傍晚)榕树:

大美

鸟的天堂留恋赞美

第二次(早晨)群鸟:

多快活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2.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时划分: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火烧云。

板书(4*火烧云)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学生交流回报,教师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小结: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

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

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

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

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

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

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

(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

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

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

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

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

“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

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

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

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

学困生:

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优生: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了(红)

颜色——变化极多

形状——恍恍惚惚

下去了(一会儿功夫)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度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语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