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62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斡旋/浩瀚行辈/行将就木纷至沓来/原地踏步

B.喧嚷/寒暄连翘/翘首以待戛然而止/吱吱嘎嘎

C.蓦然/夜幕间隔/挑拨离间怒不可遏/短褐穿结

D.晦暗/悔恨倔强/强词夺理弄巧成拙/相形见绌

【答案】D

【解析】

【详解】A.wò/hàn  háng/xíng  tà/tà;

B.xuān/xuān  qiáo/qiáo  jiá/gā;

C.mò/mù  jiàn/jiàn  è/hè;

D.huì /huǐ  jiàng/qiǎng  zhuō/chù;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撺缀马前卒叹为观止消声匿迹

B.眼眶乌托邦人情事故天衣无缝

C.缄默挡箭牌海枯石烂招摇撞骗

D.惟幕岛屿链不知所措和言悦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撺缀——撺掇,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D.惟幕——帷幕,和言悦色——和颜悦色;

故选C。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故乡》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

“格物致知”语出《孟子》,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道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答案】A

【解析】

【详解】B.“格物致知”出自《大学》;

C.“道家思想”应是“儒家思想”;

D.《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故选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③⑤④①②D.④①③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

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

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古诗文默写。

(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3)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5)《小石潭记》中描写潭水清澈、游鱼自由灵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辗转反侧

(2).白露为霜(3).安得广厦千万间(4).可怜身上衣正单(5).潭中鱼可百许头(6).皆若空游无所依(7).芳草鲜美(8).落英缤纷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辗转、厦、缤纷。

6.名著中的人物也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

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请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

保尔·柯察金在筑路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无法正常工作,也曾迷惘动摇。

后来他到公园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时,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想到要为理想而献身,又忘我投入工作。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

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可知,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无法正常工作,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保尔曾迷惘动摇过: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

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光是吃、喝、呼吸吗?

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

他慢慢掏出手|枪。

”后来他到公园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时,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想到要为理想而献身,又忘我投入工作:

“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2017年12月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它们是:

“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其中,与“十九大”有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分别是:

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材料二:

据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经提取、筛选而获得的。

语料来源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国内15家报纸2017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规模近5亿字次,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率。

材料三:

装潢公司在电视上承诺十九天完成家装工程,拖一天罚一千元;又在报纸上连续刊登巨幅广告,主题词是“一言九鼎十九天”。

类似差错也见于其他商业宣传,如“当天发货,一言九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探究这些词语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2)材料三中两处的“一言九鼎”都使用不当,都应该使用哪个成语?

说明理由。

【答案】

(1)一是这些词语与我国的时政热点紧密相关,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重大领域。

二是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度(或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都很高)。

(意思对即可)

(2)成语:

一诺千金理由: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商家的目的是想要表明自己信守承诺,应该用成语“一诺千金”,用“一言九鼎”则成了自我吹嘘。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中,与‘十九大’有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可知这些词语与我国的时政热点紧密相关。

“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政治相关。

“共享、金砖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相关。

“人工智能、天舟一号”与科技相关。

从中可得:

这些词语与我国的时政热点紧密相关,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重大领域。

根据材料二中的“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率”可得:

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度。

(2)一言九鼎:

九鼎是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分析材料可知,商家要表达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肯定会信守承诺。

明显与“一言九鼎”表达的意思不同,反而有了自我吹嘘的意味。

应用“一诺千金”,意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阅读课文《壶口瀑布》,完成下列小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有删改)

8.第②写作者第一次看壶口瀑布,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

为什么

9.请在第③段中找到合适的内容填到横线上,表明作者观察地点及角度的转换。

下到沟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中“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1.具体解说第④段“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一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2.文末“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一句中“这伟大”具体指什么?

作者仅仅是赞美黄河吗?

【答案】8.不多余。

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写出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为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做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意思对即可)

9.

(1).走到河心

(2).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10.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之情。

(意思对即可)

11.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个句子既是对上文所描写的壶口瀑布所显示出来的磅礴、雄壮的力量的赞美,也巧妙地完成了由写水到写人的过程。

12.“这伟大”具体指: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作者不仅仅是赞美黄河,也是赞美像黄河一样伟大的中华民族。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及手法技巧的理解。

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第②段写作者第一次看壶口瀑布,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第一次是雨季时的远观,写壶口瀑布带给人的惊心动魄的感受,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所见的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做渲染和铺垫。

所以这段不多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

结合提示,阅读第③段,由“我一直走到河心,……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提取信息作答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第③段语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形状、态势、カ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磅礴气势,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关键句含义以及作用的理解。

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

“浓缩一个世界”指的是小小的壶口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感情,象征各种人性。

这里的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人的情感世界。

这句话起过渡作用,这个问句,既是对上文所描写的壶口瀑布所显示出来的磅礴力量的赞美,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指第⑥段首句: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二)(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

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

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

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

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

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

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3.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14.下面第①段中的两句说法矛盾吗?

为什么?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

15.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段和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16.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

说说你的见解。

【答案】13.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

14.不矛盾。

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它们不能通过语言表情达意,不会说话;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从而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意合即可)

15.放在第②和③段之间。

这样紧承前文黄宗羲说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意同即可)。

16.更欣赏《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因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显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而《大自然的语言》没有直接显示文章说明的中心。

或者:

更欣赏《大自然的语言》。

因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而且激趣,更能吸引读者;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语言平实,欠生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第③段白居易的咏芳草诗中发现“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由第④段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发现“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由第⑤段杜甫的《杜鹃》和第⑥中陆游的《初冬》《鸟啼》等诗中发现“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1)句是从使用语言的角度来说,“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是指石头和花卉不会说话,无法表达;

(2)句是从反应的信息角度来说,人们通过花香鸟语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两者的角度不同,并不矛盾。

据此作答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细读语段,然后观察原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找到原文中和语段关系密切之处,做出判断即可。

②段引用了黄宗羲的话,指出“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③段引用了白居易的古诗,诗中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

而题目给出的语段“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恰好紧承接黄宗羲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所以应该放在第②段和③段之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说明文题目的理解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喜欢哪一个题目都可以,陈述理由时抓住题目的特点和作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点出说明对象但是不够生动,《大自然的语言》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没有直接显示说明的中心。

选择其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固非鱼也: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9.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0.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17.

(1)本来

(2)完全,肯定

18.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19.表现了庄子愉悦闲适的心境。

(意思对即可)

20.争论的焦点:

庄子是否知道鱼(外物)的快乐(意思对即可)。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看出庄子具有“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固,一词多义,本来。

全,一词多义,完全,肯定。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非,不是。

安,怎么。

之,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人物性格的分析。

庄子看到水里的鱼,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动物的情感人是不了解的,所以他这么说只是以自己的心境来猜度鱼儿的心境,代表的是自己的一种心情,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快乐的。

【20题详解】

第一问:

根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也就是外物的快乐。

第二问: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种想法来自于他的悠然洒脱的心境,是他内心愉悦的一种外在投射。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物我合一”的理念。

庄子推崇自然之说,天地万物,皆自然生成,人生于自然,物也生于自然,人与物皆为生灵,故人之情即是物之情,人应顺应自然,不应对自然给予过多的干涉。

【点睛】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