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66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教材

简析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学情

分析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有兴致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是学生初步认识“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维

教学

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阅读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木炭、红墨水、烧杯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一、【导入】

1、什么叫做单质?

 

2、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吗?

如果有,请举例。

3、试着说说O2、O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106-109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2、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

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

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

4、C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

15分钟后开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单独回答

1、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元素,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如:

过氧化氢和水;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洋气和臭氧。

3、相同点:

都是有氧元素组成的;

不同点:

分子构成不同;

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不同。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同事完成预习任务。

时间15分钟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三、【活动与探究】

(一)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多媒体展示图片“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玻璃刀”让学生说出这些用途的物理性质。

为什么硬度这么大,请同学生观察金刚石的结构。

2、多媒体观察图片“铅笔芯”、“电池中的碳棒”、“生锈的铁锁”说出这些物质的性质。

4、有上述用途和性质及结构的探究,尝试说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常见的含碳单质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多媒体展示各种碳单质的图片和木炭的结构

观察这几个碳单质的名称,都是“炭”

“碳”:

涉及到元素时(如:

碳原子、碳元素、碳单质、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炭”:

指物质时(如: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三)C60

多媒体展示C60的结构和用途及新形态的碳单质。

(四)讨论: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但是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这么大?

2、石墨转变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

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正八面体。

每个碳原子链接4个碳原子,每个平面都有三个碳原子,因此非常稳定。

木炭很软,有滑腻感

木炭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

学生仔细倾听。

区分“碳”和“炭”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两者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当堂检测

1、【典例1】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图所示)。

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2、【典例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

该广告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4.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它们的熔点相同B.都不溶于水

C.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5.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6.如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球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_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4.选C。

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可知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5、变浅 上升 吸附 小于

6:

(1)单质 金刚石中的原子仅为一种

(2)①金刚石 ②B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

如有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绘制的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引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继而提出:

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

由此引出谈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对于化学性质学生们不太清楚,因此本节课只要研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通过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感受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2、学会分析、归纳展示资料。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对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3、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单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碳跟氧化铜等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实验法、观察法

多媒体,活性炭、氧化铜、酒精、澄清石灰水、试管、酒精喷灯、火柴、导管、药匙、研钵、卫生纸

一、【知识回顾】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

燃烧产物的检验方法是。

2、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3、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多种物质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性质:

A.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B.还原性

2、什么是还原反应?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展示图片“古人书法真迹”、“铁路上和农田电线杆”,通过图片可以得出碳的那些化学性质

2、可燃性

3、还原性

教师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

提示:

(1)、分析为什么要先把木炭和氧化铜搅拌均匀。

(2)、观察试管内固体颜色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学生思考完成,单独提问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110——111页内容,完成自学内容

进行检查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学生观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和氧化铜搅拌均匀是为了让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能够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强调:

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也可以用酒精喷灯来代替。

使用酒精灯加网罩或使用酒精喷灯是,反应的条件就是“高温”

(4)、在该反应中,氧化铜失去___变成___,___得到氧变成二氧化碳

CuO发生_____反应

木炭有______性,作_____剂

4、木炭的用途

焦炭可以还原氧化铁

高温条件下,碳还能还原二氧化碳,试通过还原反应的定义,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背诵知识点】

高温

C+2CuO====2Cu+CO2

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木炭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

木炭具有还原性,因此在工业上常用于冶金工业。

学生开始记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2012·

宜宾中考)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

正确的是()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

原出来

D.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目标对应点

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先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探究。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是学生明确确定反应原理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实验探究法

试管(6支)、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稀盐酸(1:

4)、稀硫酸、镊子、纸槽、药匙、卫生纸

一、【复习旧识,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与同学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2操作性是前提

②操作是否简便易行、是否安全,原料是否廉价易得,产生的气体是否有利于收集整个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师生共同分析,排除不能收集到纯净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反应条件比较难达到的反应.最终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碳酸盐和酸常温下发生反应

二、【探究过程】

常见的碳酸盐有:

碳酸钠、碳酸钙

常见的酸有:

稀盐酸、稀硫酸

究竟哪写物质发生反应要更好些

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02====CO2

2.蜡烛燃烧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3.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

5.石灰石高温分解

6.碳酸盐与酸在常温下反应

注意:

1、实验时为什么不选择不用稀硫酸。

2、为什么不用碳酸钠。

3、不用浓盐酸。

因为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四、【总结归纳】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学生记忆】

学生探究实验,比较反应实验现象和快慢程度,选择最优组合。

通过探究,最终确定: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便于实验室制取

因为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

所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停止。

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收集气体。

学生记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1、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有哪些缺点?

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导致不纯。

2、实验室为何不用碳酸钙粉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碳酸钙粉末跟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但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因此不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3、可否用硫酸代替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为什么?

不能用,因为开始时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薄膜,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使它不能接触到稀硫酸,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4、若实验室只有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则应该怎样改进?

将石灰石磨成粉末。

第_2_课时

该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因素,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这是本课题知识的核心部分,而且涉及面的广度是学习以来少见的。

教材还给出了一些仪器,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并进行讨论与反思。

这是本课题培养技能及方法的核心内容。

最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满,这是该课题检验学习成果和进行及时评价的平台。

上节课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最终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装置的回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选择制取装置的原则。

(1)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制取装置,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法、实验法

稀盐酸、石灰石、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胶塞、镊子、集气瓶

一、【回顾旧识】

1、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上述两种装置分别适用于哪种方法制氧气?

写出你选择的依据。

并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总结:

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需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二、【活动与探究】

(一)发生装置的选择

同学们选择的非常正确,在实验中我们也经常用到下列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

2H2O2===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反应,不加热,可以选择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

让学生观察分液漏斗,感受分液漏斗的使用情况

同学们分析上述四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各自的优点有哪些?

(二)收集装置的选择

常用来收集气体的装置有:

请你分别说出上述装置的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适用于那种装置来收集呢?

先完成课本114页的表格

(三)实验步骤

学生小组活动,分析上述四个图形各自的优点。

时间5分钟。

图1装置简单,易于操作

图2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图3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且还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了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图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图1适用于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的气体

图2适用于收集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

图3适用于收集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与水反应,因此收集二氧化碳应该用图2装置。

注意事项:

思考这样做是为什么?

1、长颈漏斗必须液封(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下)

2、导管应在橡皮塞下少许

3、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

设计好实验装置后要开始实验,那么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何来进行?

提问:

1、如何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时应该先装固体药品还是液体药品?

3、如何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怎样检验瓶内二氧化碳收集已满?

教师演示实验

三、【课堂小结】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便于排出气体

能充分排走集气瓶内的空气

学生回答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

3、收集气体

1、先将长颈漏斗液封,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2、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

将燃烧的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说明CO2集满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即可开始收集.

B.用排空气法收集体时,导气管伸入试管口处即可.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连续、均匀产生气泡时方可收集.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紧抵集气瓶底.

2、水垢是由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欲证明水垢中有碳酸钙,所需要的化学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和氧气B.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C.二氧化碳和水D.生石灰和水

3、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哪些错误?

4、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2H2S+3O2===2H2O+2SO2

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用

(2)收集应用

(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中。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

请你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制取甲烷时可选用的装置与实验室用制取的发生装置相同;

收集甲烷时可选用的装置是或。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过实验6-3、6-4、6-5三个实验,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雨水发生化学反应等。

然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它还有哪些用途,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1、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会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