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06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档格式.docx

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发动机润滑系除了润滑作用外,还具有散热、清洁、保护密封作用。

1.2发动机润滑方式

发动机各零件的润滑强度取决于该零件的环境、相对运动速度和承受机械负荷、热负荷的大小。

根据润滑强度的不同,发动机润滑系采用下面几种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到摩擦面间。

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并能承受一定机械负荷而不破裂的油膜,尽量将两摩:

擦零件完全隔开,实现可靠的润滑。

(2)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某些运动零件(主要是曲轴与凸轮轴)飞溅起的油滴与油雾,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的一种方式。

(3)定期润滑:

对一些不太重要、分散的部位,采用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方式进行润滑,如发动机水泵轴承、发电机、起动机及分电器等总成的润滑,即采用这种方式。

1.3润滑系的组成

一般发动机的润滑系组成大体相同,由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机油泵、限压阀及旁通阀、机油滤清器、主油道、机油散热器、传感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1)油底壳:

用来贮存润滑油

(2)机油泵:

将润滑油从油底壳中抽出加压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零件表面进行润滑,维持润滑油在润滑系中的循环。

机油泵大多状语曲轴箱内,也有些柴油机将机油泵装于曲轴箱外,机油泵都采用齿轮驱动方式,通过凸轮轴、曲轴或正时齿轮来驱动。

(3)机油滤清器:

用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杂质、磨屑、油泥和水分等杂物,是输送到各润滑部件的多是干净清洁的润滑油。

(4)主油道:

是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在缸体与缸盖上铸出,用来向各润滑部位输送润滑油。

(5)限压阀和旁通阀:

限压阀用来限制机油泵输出的润滑油压力。

旁通阀在粗滤器发生堵塞是打开,机油泵输出的润滑油可直接进入主油道。

润滑系还设有机油压力表、油温表等。

1.4润滑油的牌号及选择

润滑油的牌号依据机油粘度的大小来确定。

通常用运动粘度表示。

运动粘度是根据一定量的机油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粘度计上一定直径与长度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其单位为mm2/s。

所需时间愈长,机油的运动粘度愈大,机油的牌号愈高。

国产机油根据100c情况下的机油粘度值进行分类。

汽油机机油分为四类,用HQ打头;

柴油机机油分为三类,用HC打头。

冬天时应选择牌号低的机油;

夏天应选择牌号高的机油。

国外进口高档机油大多采用稠化机油,四季通用,如SAE10W-30表示在低温下使用时,其粘度与SAE10W一样,而在高温下使用时,其粘度与SAE30一样。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油路

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润滑系的工作条件和某些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差别。

采用复合式润滑系统的上海桑塔纳轿车JV型1.8L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

发动机工作时,机油经集滤器3→机油泵2→机油滤清器7:

①→主油道8→主轴承→连杆轴承→活塞销喷溅至活塞;

②→发动机前端第一条斜向油道→中间轴11;

③→主油道的垂直油道→凸轮轴轴径→气缸盖回油孔→曲轴箱。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3.1机油压力表针出现抖动

机油压力表针抖动,一般是机油滤清器堵塞所致。

如斯太尔WD6巧系列柴油机机油滤清器底部有一安全阀,当滤芯被脏物或胶质堵塞而流油不畅时,机油过滤前后压差便增大,使安全阀打开,主油道油压迅速升高,机油压力表指针就上摆;

此时安全阀前后压差减小使阀门又关闭,主油道油压随之减小,机油压力表指针就下摆。

当压差增大又使安全阀打开,如此反复,机油压力表针便出现抖动,反映出主油道压力不稳。

出现这种现象时应更换滤芯,机油表针抖动也会随即消失。

3.2润滑系统出现报警

现代汽车上的润滑系统多装有警告蜂鸣器。

汽车在运行中当仪表盘上的机油压力警告灯亮时,表明机油压力低于规定值,应立即停车熄火,过smin以后检查机油油面是否过低。

若过低应按规定补充机油,然后再启动,观察警告灯是否熄火。

否则,应按机油压力过低故障进行排除。

但刚启动的短时间有时怠速运转也会出现警告灯亮的情形,若稍加速后灯便熄灭,则属正常现象。

3.3发动机机油消耗过大

3.3.1现象

(1)机油消耗量逐渐增多;

(2)排气管冒蓝烟。

3.3.2原因

(1)活塞与汽缸壁间隙过大;

(2)活塞环方向装反;

(3)活塞环抱死,或其开口转到一起;

(4)活塞环磨损过甚,或其弹力不足;

(5)活塞环端隙、边隙或背隙过大;

(6)气门导杆油封损坏;

(7)进气门导杆磨损过甚;

(8)润滑系各零部件的外泄漏。

3.3.3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1)首先检查外部是否有漏油,应特别注意曲轴前端和后端、凸轮轴后端油堵是否漏油。

(2)若发动机气缸盖罩、气门室盖、油底壳衬垫和发动机前、后油封等多处有机油渗漏,应检查曲轴通风装置。

清理曲轴管道,尤其是通风流量控制阀处的积碳和结胶。

若通风受阻,就会引起曲轴箱内压力升高,出现机油渗漏现象。

(3)若排气管明显冒蓝烟,则为烧机油造成的。

当发动机大负荷、高速运转时,排气管大量冒蓝烟,同时机油加注口也向外冒蓝烟,则为活塞、活塞环与汽缸壁磨损过甚;

活塞环的端隙、边隙或背隙过大;

多个活塞环端隙口转到一起,扭曲环装反等,使机油窜入燃烧室。

(4)若发动机大负荷运转时,排气管冒蓝烟,但机油加注口无烟,则为气门杆油封损坏,气门导杆磨损过甚(尤其是进气门),使机油被吸入燃烧室。

若短时间冒蓝烟后停止,而油底壳的机油未见减少,则是湿式空气滤清器内的油面过高所致。

(5)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若从贮气筒的放污螺塞处出较多机油,则为空气压缩机的活塞、活塞环与汽缸壁磨损过甚

(6)如怀疑活塞环与汽缸壁间密封不严,可拆下汽缸盖,用启动机或摇转曲轴的方法使活塞上下运行,若缸壁上出现较多的油迹,擦干后再重复试验几次,若缸壁上仍不断出现油迹,表明缸壁与活塞间上串机油,否则为其它方面原因。

干式汽缸壁不平的处理方法:

装人质量较好的汽缸套,按标准工艺重新磨缸。

3.4机油压力过高

3.4.1现象

(1)发动机发动后,机油压力表读数迅速下降至零左右

(2)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始终低于规定值。

3.4.2原因

(1)机油油量不足;

(2)机油黏度太低;

(3)减压阀弹簧过软或调整不当;

(4)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弹簧过软;

(5)机油泵齿轮等磨损,使供油压力过低;

(6)机油滤清器堵塞

(7)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间隙过大;

(8)润滑系内、外管路或管接头泄露;

(9)机油压力表或传感器失效。

3.4.3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1)观察机油压力表或警报指示灯,发现机油压力过低或为零时。

拔出机油尺,检查油底壳内机油量及机油品质,若油量不足,应及时添加;

若机油中含有水或燃油时,应通过拆检,查出渗漏部位;

若机油黏度过小,应更换合适牌号的机油。

(2)若机油量充足,再检查机油压力传感器的导线是否松脱。

若连接良好,在发动机运转时,拧松机油压力传感器或主油道螺塞,若机油从连接螺纹孔处喷出有力,则为机油压力表或其传感器、连接线路故障。

(3)若机油喷出无力,则应立即熄火,检查集滤器、机油泵、限压阀、粗滤器滤芯是否堵塞且旁通阀无法打开,各进出油管、油道及油堵是否漏油。

(4)若以上检查均正常,则应检查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的间隙是否过大,间隙增大会影响机油压力。

3.5机油压力过低

3.5.1现象

(1)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高于规定值;

(2)发动机在运转中,机油压力表读数突然增高;

(3)机油压力表读数低,但高压机油冲裂机油压力传感器或机油滤清器盖等。

3.5.2原因

(1)机油黏度过大;

(2)限压阀调整不当或失效;

(3)汽缸体的油道堵塞;

(4)机油粗滤器滤芯堵塞且旁通阀开启困难;

(5)机油压力表或其传感器工作不良;

(6)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的间隙过小

3.5.3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发现机油压力过高,应立即熄火排除故障,否则容易冲裂机油滤清器盖或机油传感器。

(1)首先检查机油粘度是否过大,限压阀是否调整不当(弹簧是否过硬);

对于新装的发动机,应检查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承是否间隙过小。

(2)若机油压力突然增高,而未见其他异常现象,应检查机油压力传感器及导线线是否有搭铁故障,检查机油压力表、传感器是否完好。

3.6机油泵的检修

3.6.1拆卸

(1)拆下油底壳。

(2)拧下机油泵与后主轴承盖的固定螺栓,然后拆下机油泵和加长轴,见图2-14。

3.6.2分解

(1)拧下机油泵体的固定螺栓,拆下壳体,见图2-15。

(2)在主动和从动齿轮的轮齿上作标记,以使安装时二者处于同一位置,然后从泵体上拆下主、从动齿轮和齿轮轴。

(3)从泵壳上拆下销子、弹簧和压力调节阀。

(4)如果需要更换抽油管和滤网总成,用1个软口虎钳夹住泵壳,拆下抽油管。

不要从抽油管上拆下滤网,应将抽油管和滤网作为一个总成来维修。

3..6.3检查

(1)检查泵体和泵壳是否过度磨损,有无裂纹。

(2)检查齿轮,如果齿轮损坏或过度磨损,必须更换整个机油泵总成。

(3)检查泵体内的主动齿轮轴有无松动。

(4检查是否因泵壳磨损而引起机油通过轮齿漏出。

(5)检查抽油管和滤网总成有无损坏。

(6)检查压力调节阀在泵壳内的安装是否正确。

3.6.4安装

(1)将机油泵和加长轴安装到主轴承盖上,使加长轴与主动齿轮对齐。

(2)安装机油泵和后主轴承盖的连接螺栓。

(3)安装油底壳。

3.7离心式机油滤清器检修注意事项

(1)分解离心式机油滤清器时,必须按一定的分解程序进行,并注意零件妥善保存。

(2)分解时要仔细,不可用锤敲打,以免损伤转子。

(3)清洁转子喷嘴孔不可用钢丝透通;

转子内的结垢层可用竹刀清除,切勿用金属刮器,以免损伤转子。

(4)在组装转子与转子罩时,应防止碰撞,否则会破坏其动平衡;

组装后,应检查转子在轴上转动的灵活性。

如果装配过紧,会影响转子的转速,甚至会使转子轴折断。

(5)试验进油阀在规定压力下是否开启,开启压力为147一196kPa,转子转速为5000一8000r/min。

(6)检查转子轴衬套处的装配间隙是否符合规定,一般径向间隙为0.02~0.03mm,转子轴向窜动量为0.3一o.7mm。

(7)在柴油机熄火后,应能听到转子旋转的声音,声音持续时间在lmin以上。

如果听不到声音,则说明转子工作不正常,应重新拆检。

第四章具体实例

4.1机油消耗过大排气管冒蓝烟

某大发微型车,由于消耗机油量过大,排气管冒出明显的蓝色烟气,拔下气门室盖上的曲轴箱通风管检查,未看到有大量废气冒出,但发现曲轴箱通风管内串人机油,再拆下化油器上的进气软管,仍有明显的机油痕迹,但拆下该进气软管后,排气管冒蓝烟现象自行消失。

由此可以断定,该发动机烧机油现象与汽缸、活塞环、气门油封均无关系,而机油大量进人曲轴箱通风管,只是一种较强的气流作用所致,又经检查发现,空气滤清器被油泥堵塞严重,并且加注机油时发现油管端盖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空气不经空气滤清器,而从加机油管口。

曲轴箱气门室。

曲轴箱通风管再经化油器进人燃烧室。

由于曲轴箱通风管内径较小,节气门开大后,废气管内便形成很强的气流,这时由气门室内的偏心轴快速旋转所抛洒飞溅的机油随之被吸往废气管,经化油器进人燃烧室与混合一起燃烧,形成前面所述故障。

更换空气滤清器,并配制了加注机油的管口盖,排气管冒蓝烟现象即消除。

4.2丰田3Y型发动机多处机油渗漏

一辆丰田汽车行驶10万公里,发现排气管冒蓝烟,虽经多次更换曲轴密封也无济于事。

经解体检查废气循环系统发现,气门要比罩盖内壁的进气孔和两个排气孔完全堵塞,怠速单向阀机油胶结卡死。

因此引发曲轴箱内废气压力过高,高压使机油从各接合部位向外渗漏,造成机油消耗。

后经疏通清洗废气循环系统并重新装配,故障消除。

4.3东北用户捷达车发动机烧机油

三辆捷达车烧机油,拆检发动机缸体、气门级密封均正常,但活塞磨损较多,且连杆轴瓦磨损较多,露铜。

最终发现用户使用了伪劣机油滤清器。

伪劣机油滤清器造成机油不能顺利并迅速的流到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同时,大颗粒的燃烧附产物也不能充分过滤,导致磨损,最终使活塞组与缸壁间产生间隙,造成窜机油、烧机油。

第五章怎样更好维护发动机润滑系统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定期检查机油液面:

液面过高会增加发动机必要的功率损失,还会造成机油泄漏;

液面过低,会因润滑不良而损坏发动机。

如有异常现象必须停车检查。

使用适当粘度的机油机油粘度过低,则油膜容易损坏而产生零件卡住现象;

粘度过高,则将产生零件移动的附加阻力致使发动机起动困难,功率损失增加。

(1)根据气候选用机油。

环境温度较低时,选用粘度较小的机油,温度较高时,选用粘度较高的机油。

(2)根据车况选用机油,车况较好的发动机,可选用粘度较小的机油,车况较差的发动机,可选用粘度较大的机油;

(3)定期更换机油发动机油必须定期更换,最好不要添加机油,如果长期添加机油,会使发动机内部油污积炭越积越多,堵塞机油集滤器,造成发动机运动部件得不到润滑而严重损坏发动机机件。

(4)出车前检查润滑油油面高度。

检查油面高度时,应使汽车处于平坦的位置,并在发动机启动前进行;

如果是在途中检查,必须使发动机熄火,等待数分钟后,发动机内各润滑表面的机油都回到油底壳再进行。

油面高度不足时;

当油面低于下限标记时,不许启动发动机;

低于中间标记时,不许出车。

加机油时,用手捻搓机油尺上的机油,检查其粘度,有无汽油味和水泡等。

油面高度太高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其原因可能是冷却水或汽油进入曲轴箱内所致。

(5)定期清洗油道油污。

清洗的方法是:

待废机油放净后,向发动机油底壳内注入稀机油或经过滤清的优质柴油,其数量相当于油底壳标准油面容量的60%-70%,然后使发动机怠速运转2-3min,再将洗涤油放净。

(6)润滑系各部位螺栓和油管接头的检查与紧固。

润滑系各部位螺栓和油管接头应扭紧使其不漏油;

油管不应有凹瘪和堵塞,以保证润滑系统油路畅通

第六章结束语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额定转速设计得越来越高,有更多的内部零件需要润滑。

因此对润滑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汽车润滑系统的问题也与日俱增,我们应该多些了解润滑系统的常见问题以及检修方法。

 

参考文献

[1]谈黎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M].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刘文举.国产轿车故障诊断与检修实例[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2月

[3]王耀斌.宋年秀.国产常见汽车运用于检修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月

[4]张鹏辉;

WD615系列发动机润滑系统使用与维护[J];

汽车维修;

2004年12期;

致谢

感谢汽车工程系领导及年级的老师这三年来对我的栽培,特别感谢张治龙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的教导,他不但教我们专业理论知识,还让学到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

也感谢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父母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