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60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俄林波斯神统。

(从宙斯到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

希腊神话的特征;

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

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神话与人类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

1)想象力极强;

2)故事性极强;

3)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的价值(影响):

1)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著名的荷马史诗是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

古希腊悲剧诗人的绝大部分剧作,都取材与希腊神话;

大量美术、雕塑作品也是以它为素材的)

2)希腊神话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希腊神话与人类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1)老辈神谱的故事,表现出母系氏族社会中母权制的许多特征;

2)以宙斯为首的12主神,则更多地反映了父权制的许多特征;

3)全部神祗故事,都表现出原始时代的群婚制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基本情节线索,主要英雄人物。

《伊利昂纪》(《伊利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它以战争结束前50天的战事为描写的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及其盟军在城墙下、海滩边的喋血苦

《奥德修纪(《奥德赛》)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结构上分两条线索:

一条是海上历险,一条是家中

求婚者的包围,两条线索互相映衬,更突出情势的紧急。

(“双线发展”)

主要英雄人物:

阿基琉斯:

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

其英雄主义更富于悲剧色彩,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修斯:

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又智慧过人。

《荷马史诗》的主题思想。

《伊利昂纪》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

《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形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

《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1)思想价值:

史诗通过对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史诗通过对众神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2)艺术价值P31—34语言、情节等特点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及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

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与殉道者”。

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是“舞台上的哲学家”,他对妇女命运的关心,代表作《美狄亚》。

古典时期喜剧的

特征,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他的《阿卡奈人》、《鸟》等。

《美狄亚》全剧通过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了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夺取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

2、理解:

希腊戏剧的起源;

希腊戏剧繁荣的原因。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庆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有关,大都采用说、唱、演、舞、化装和置景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形式。

3、掌握:

通过三位悲剧诗人的创作说明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

分析俄狄浦斯王形象;

《俄狄浦斯王》命运观念与艺术成就。

《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善良刚毅的英雄俄狄浦斯王在和邪恶命运的搏斗中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

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

俄狄浦斯王形象:

中心人物俄狄浦斯王是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

他的悲剧不是有意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毫无犯罪动机,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地犯了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无罪的。

诗人通过主人公极力逃避犯罪,认真追查凶手和严厉地自我惩处,充分表现了他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和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刚毅精神。

命运观念:

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

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

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因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艺术成就:

1)精妙的结构;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第五节古罗马文学概述P21—25

奥古斯都时代(属于“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奥维德、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时期被视为经典)、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埃涅阿斯纪》的成就;

《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之比较。

《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第二点理解)

比较《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6卷类似《奥德修纪》,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活;

后6卷类似《伊利昂纪》,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的战争。

维吉尔有不少地方模仿了荷马史诗。

例如:

史诗以《伊

利昂纪》英雄埃涅阿斯为主人公,采用追叙形式,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重复等手法。

但《埃涅阿斯纪》仍表现出罗马文学的特色。

如主人公除了勇敢、刚毅外,还具备了敬神、爱国、仁爱、公正等品德,而且政治目的性强,为了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能克制个人感情,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意识、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与个体意识很强的荷马史诗有所不同。

此外,在艺术上,它没有荷马史诗的自然质朴的特点,缺少口头文学的活力;

它的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在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

试题解析:

1.46页思考题

2.名词解释: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世纪文学基本类型,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

代表作品英雄史诗代表作品:

(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仅存68行片段)、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意为“话语”,原不是书名)、芬兰人的《卡列瓦拉》(又名《英雄国》)等。

(中期)法国的《罗兰之歌》→(最杰出的作品)、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骑士文学代表作品: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恩格斯称其为“普罗旺斯

抒情诗的精华”)最为著名。

骑士传奇:

1)不列颠故事系统(以古代克尔特人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为中心的故事诗):

克雷蒂安•德•特洛亚的《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

《伊凡,或狮骑士》、《特里斯丹和依瑟》等;

2)拜占庭系统(在拜占庭流传的以希腊晚期传说为题材的拜占庭故事诗):

《弗洛阿和勃朗希芙洛》和《奥卡森和尼柯莱特》等;

3)古代系统(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叙事诗)。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代表作品:

《列那狐传奇》(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显示了努力摆脱教会

势力束缚的新兴市民的艺术创造力)

2、理解:

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英雄史诗:

依据其内容和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作品,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人公是氏族部落英雄,表现出了浓郁的集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另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圭寸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反映圭寸建社会时代形成的史诗作品,其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祖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骑士文学:

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在思想上,很多作品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掩盖其为封建主效忠的冷酷残暴的本质,宗教色彩浓厚,这些都是其消极因素。

但有的作品反映了封建阶级的内讧和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歌颂对禁欲主义有冲击作用的爱情,赞美锄强扶弱、保

护妇女的侠义行动,这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骑士传奇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对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为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其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

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城市文学的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第二节但丁

但丁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青年时代:

温柔的新体诗《新生》(具有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若干萌芽,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流放初期:

三部理论著作《论俗语》(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飨宴》(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论著)、《帝制论》

(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离,反对教会干涉政治的观点,向神权说提出了英勇的挑战,这一思想对以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雪莱曾把但丁尊

称为“第一个宗教改革者”)

晚年:

《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神曲》的主题思想;

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神曲》的主旨:

“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

思想内涵:

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困难,拨乱反正,寻找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但丁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神曲》的艺术特色;

《神曲》所反映的但丁思想的两重性。

《神曲》的艺术特色:

1).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

.

2)《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3).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及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4)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

5).《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

6).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

《神曲》所反映的但丁思想的两重性(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矛盾):

(可采用课堂笔记来理清是思路)

1)《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

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2)但丁对奥德修斯远航探险的英雄业绩的描绘,是《神曲》中最光彩夺目的诗章之一,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也已成为至理名言传留下来。

而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

“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3)但丁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

4)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他对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国王查

理一世以及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的罪行是痛加鞭挞的,但在但丁的政

治理想中,皇帝又被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抒情诗集《歌集》),薄伽丘(《十日谈》),维伽(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剧本《羊泉村》),拉伯雷(《巨人传》),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代表作→《随笔集》),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莫尔(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欧洲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之一),斯宾塞(长诗《仙后》)。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文艺复兴:

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

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

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流浪汉小说:

(名词解释)

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

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

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

癞子》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

上颇有创新。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著名作品是三部悲剧《帖木剧》、《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成就最突出。

七星诗社: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

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神,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3、掌握: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的思想成就。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

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及其深刻的变化:

a.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

的基本艺术追求;

b.人文主义文学所采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是把文学作为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的缩影”来加以认同的;

c.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艺术样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人文主义文学也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1)薄伽丘不止于对僧侣们的恶行劣迹加以嘲讽,而是着力抨击他们

的虚伪和奸诈;

2)不止于对僧侣的个人品质进行抨击,他刨根究底,毫不留情,矛头直指教廷和宗教教义;

3)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4)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5)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

《巨人传》(作品取材于中世纪民间传说,受到狂欢节文化的影响,

主要描写巨人卡冈都亚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的思想成就:

1)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

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2)小说通过两个巨人的见闻,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嘲笑和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腐朽;

3)小说提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第二节塞万提斯

1、了解:

塞万提斯在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代表作品。

田园小说《迦拉泰》、《巴拿索神山瞻礼记》

长篇小说《佩尔西雷斯和塞西斯蒙达》、《堂吉诃德》

中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集》(仅次于《堂吉诃德》,继薄伽丘的《十日谈》之后给予西方文坛影响最深的短篇小说集)

戏剧《喜剧和幕间短剧》、剧本《努曼西亚》

最早的诗作是献给国王菲利佩二世的第三位夫人伊萨贝尔•德•瓦洛

依斯王后的一首十四行诗。

《堂吉诃德》的创作目的;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丘形象。

《堂吉诃德》的创作目的:

本意看来似乎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书中展现出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我们应

该且也必须看到《堂吉诃德》诞生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以及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心的理解。

(可采用课堂笔记)

1)以宽广动人的画面来反映时代、反映现实,是塞万提斯的首创,

它给予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2)对人物的塑造是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寓意深长的。

3)巧妙地运用了一对对矛盾,这些相互对立的矛盾紧密地交织在一

起,使小说的层次更加分明,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同时也使小说的哲理更加含蓄深刻;

4)深刻全面地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创作的一大贡献。

桑丘形象:

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

在陪伴堂吉诃德仗义行侠的日子里,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在他人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

这时桑丘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形象及其意义。

1)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他告诉人们,阅读骑士小说会带来多么可怕的恶果。

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的含义;

2)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

透过令人忍俊不禁

的一件件荒唐事,人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疾恶

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

堂吉诃德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多么有条有理、铿锵有力,他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具有那么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

思想感情

第三节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以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喜剧历史剧时期(历史剧(共10部)7“两个四部曲”:

《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

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约翰王》和《亨利八世》两部独立剧;

喜剧(共10部)→《错误的戏剧》、《驯悍记》、《爱的徒劳》、

《维洛那二绅士》、《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抒情性)、《威尼斯商人》(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三部“欢快喜剧”

(喜剧创作高峰的标志):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

夜》);

悲剧时期(共10部→“爱情”题材:

《罗密欧与茱丽叶》、

《奥瑟罗》和《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复仇”为线索:

《泰特

斯•安德洛尼克斯》、《哈姆莱特》和《克里奥兰纳斯》;

直接揭露

“野心”、“金钱”、“权势”等罪恶:

《裘力斯•凯撒》、《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

传奇剧时期(共4部→《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

福斯泰夫式背景;

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

莎士比亚戏剧是歌颂式喜剧,他热情肯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情爱和友爱,融会成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主旋律。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推陈出新,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奥瑟罗》→一部富于时代气息的爱情悲剧。

《李尔王》→一部社会画面广阔、理想光辉强烈的悲剧。

《麦克白》→一部揭露和鞭挞野心的悲剧。

哈姆莱特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哈姆莱特形象:

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哈姆莱特曾经是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在昔日的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他一方面激愤地诅咒这个“冷酷的人间”,一方面又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生活于期间的人,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或延宕)。

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莱特复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可见,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