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09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

其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引人人胜,吸引幼儿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排忧解难、分享喜悦。

因此,若能充分发挥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运用故事教学呢?

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有多种方式,可以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以便教授新知,但往往学生的兴趣不大,而采用故事导入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

学生的兴趣会立即大增,这样良好的开端为整节课的教学成功也做好了铺垫。

  比如在教学大班下册《分类》时,常规的方法是在导入新课时出示多种种类,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他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分为一类,这种做法,让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而利用故事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始,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

一天,它遇见了蝴蝶,对蝴蝶说:

“我们是一家人。

”小蝴蝶就奇怪了,说道:

“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是一家人了?

”小蜻蜓笑了笑说:

“在森林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这时一辆汽车说,那我和你是一家人吗?

小蜻蜓想了想,不是不是,因为……故事一讲完,我提出问题:

小蜻蜓找到了什么?

为什么汽车和小蜻蜓不是一家子?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时,目的就非常明确了,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后我再带着学生回到故事,幼儿发现前面让他们所找的都是动物,而后面找的是车类。

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既轻松,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

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个故事,只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里面还运用到了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是指依据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

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

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教学“6的加法”时,可用“6个小动物去买东西”的故事教学:

“一天,小鸭子,小熊、小兔子,小猫,小狗、小羊,6个好朋友一起出门去买东西,第一次买了6个冰淇淋,小鸭子拿3个,小熊拿3个,第二次买6个蛋糕,小鸭子拿2个,小熊拿4个,第三次买6个西瓜,小鸭子和小熊换着拿了小鸭子拿4个西瓜,小熊拿2个,最后一次是买苹果回家吃,小鸭子拿5个,小熊拿1个”,在回家后分苹果吃时,我故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分到最后小熊没有苹果,这是怎么回事叫呢,让幼儿自由说说,”同时也为下节的“6的减法”做辅路。

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6的分解与组成。

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创造数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

比如:

数学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嘟嘟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总是喜欢睡懒觉,所以上学总是迟到,这一天,嘟嘟奶奶就给他买了一个闹钟,可他第二天还是因为睡懒觉,迟到了1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听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

小朋友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做事不应该慢吞吞,上学不应迟到。

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

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学会自己看钟表,做到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出发,利用故事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

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课堂故事,提高素养

  根据每次数学活动的教学情况,或在课始,或在课中,或在课尾,恰当地安排一个数学故事,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又能拓展学生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有故事的数学课堂会更加生机盎然。

  故事进入数学课堂,尤其是幼儿园,非常有必要。

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实践证明,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确实使幼儿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愿意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

可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发和主动参与,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运用故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也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等特点,还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让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挥它神奇的教育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