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224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未上市公司估值方法(20141112)Word文档格式.doc

其中最常用的比率指标是P/E和P/B。

1) 

P/E估值法

(1)市盈率(P/E)的计算公式:

静态P/E 

股价/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EPS)(年) 

或动态P/E 

股价 

总股本/今年或下一年度的净利润(需要做预测)。

市盈率是一个反映市场对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一是该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

二是该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

如果某上市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

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

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注:

计算动态市盈率必须预测下一年年报净利润的数量,股票软件上(比如一季度)直接用一季度的每股收益 

4的算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公司每个季度的收益是不可能可能完全相同的,尤其遇到经营受季节影响很大的公司就更没参考价值了。

所以这个方法适用的前提是你买入的是一家增长快速稳定的好公司,并且你又很了解它。

因此,可以用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加上上一年后三季度的每股

收益来预计和更新现在的市盈率,对增长确定性大的公司来说,这样的计算可能偏保守,但是结果一旦好于预期,就能获得更大的安全边际和收益。

(2)每股净利润的确定方法。

① 

全面摊薄法,就是用全年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用年末的股数计算,不取平均数),直接得出每股净利润。

② 

加权平均法,就是以公开发行股份在市场上流通的时间作为权数,用净利润除以发行前总股本加加权计算得出的发行后总股本,得出每股净利润。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

已发行时间÷

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

已回购时间÷

报告期时间 

(3)估值。

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被评估公司的每股收益;

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市盈率(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打折);

最后,依据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

合理股价 

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其中要注意的是,在收益周期性明显的行业和企业,其估值应以多年的平均每股收益来替代最近一年的每股收益,这样才能更合理地使用市盈率来估值。

(4)P/E估值法的逻辑 

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 

EPS 

×

P/E;

股价决定于EPS与合理P/E值的积。

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

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

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

因此,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往往出现暴涨或暴跌,这其实是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

可见,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还要看净利润而定,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或者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时,高市盈率只会反映公司的风险大,投资此类股票就要小心。

(5) 

P/E估值法的优缺点:

P/E估值法的优点是:

①计算P/E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得,简单易行,它运用了近期的盈利估计,而近期的盈利估计一般比较准确,可以有广泛的参照比较;

②P/E指标直接将资产的买价与资产目前的收益水平有机地联系起来。

P/E估值法的缺点是:

①盈利不等于现金,由于在收益表中,利润是最终的计算结果,因此收益比例对会计政策的敏感性非常高(所以,在计算市盈率时最好不考虑商誉的摊销额和非常项目的影响额);

②忽视了公司的风险,如高债务杠杆,因为同样的P/E,用了高债务杠杆得到的E与毫无债务杠杆得到的E是截然不同的(这时候ROE的杜邦分析就很重要);

③市盈率无法顾及远期盈利,对周期性及亏损企业估值困难;

④P/E估值忽视了摊销折旧、资本开支等维持公司运转的重要的资金项目;

⑤收益乘数并未明确地将未来增长的成本考虑在内,正常情况下,高速增长的公司的收益乘数会更高一些,由于需要更多的资本以支持公司的高速增长,会降低权益资本的回报率。

(6) 

P/E估值法的适用性 

P/E估值法的适用:

P/E估值法主要用在目前的收益状况可以代表未来的收益及其发展趋势的条件下。

周期性较弱企业,如公共服务业,因其盈利相对稳定;

公司/行业/股市比较相当有用(公司/竞争对手、公司/行业、公司/股市、行业/股市)。

P/E估值法的不适用:

周期性较强企业,如一般制造业、服务业;

n

每股收益为负的公司;

房地产等项目性较强的公司;

银行、保险和其它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

难以寻找可比性很强的公司;

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产业转型频繁的公司。

一般来说,市盈率法比较适合价值型企业,企业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预期增长率。

其实,企业的市盈率就是用风险因素调整后得到的预期增长率的一个替代值。

企业价值评估中运用的市盈率经常是一段时期(大约3~5年)市盈率的平均值(当然对新建企业难以用过去的平均值,但可以用它计算新建企业当前的或者预期的收益)。

只有在收益有较高的预期增长时才可使用较高的市盈率值。

对于那些经营状况稳定的企业,平均市盈率的说服力就比较强。

从实用的角度看,可以认为只有在市盈率等于或最好低于公司普通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条件下,才对一家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这意味着,如果某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0%,那么你最高只能支付10倍于该收益的买价,这种做法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即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比一家低速增长的公司具有更大的价值。

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以一个高市盈率成交的股权交易并不一定比低市盈率的交易支付更高的价格。

市盈率倍数法的适用环境是有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要有“可比”的上市公司,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定价是正确的。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作用较弱,采用市盈率法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是很成熟。

由于高科技企业在赢利性、持续经营性、整体性及风险等方面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选择市盈率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高科技企业灵活运用。

2)P/B估值法 

(1)市净率或市账率(P/B)的计算公式:

P/B 

股价/每股净资产。

此比率是从公司资产价值的角度去估计公司股票价格的基础,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资产负债多由货币资产所构成的企业股票的估值,以P/B去分析较适宜。

(2)估值:

通过市净率定价法估值时,首先应根据审核后的净资产计算出被估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净率、被估值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净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拟定发行市净率(非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净率打折);

最后,依据发行市净率与每股净资产的乘积决定估值。

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x合理的市净率(PB)。

(3) 

P/B估值法的优缺点:

P/B估值法的优点是:

①P/B的概念本身浅显易懂;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P/B的变化比较稳定,因此适合于历史分析;

③在各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符合可比性的条件下,P/B可用以鉴别哪些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哪些公司的价值被高估;

④在公司发生亏损或净现金流量小于零时,仍然可以使用P/B估值法。

P/B估值法的缺点是:

①账面价值受所选用会计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各公司或各国的账面价值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②资产负债表上披露的账面价值并不能公允地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

(4)P/B估值法的适用性 

P/B估值法的适用:

P/B估值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形资产对其收入、现金流量和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公司,例如银行业、房地产业和投资公司等。

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虽然运作着大规模的资产但其利润额且比较低。

高风险行业以及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

银行、保险和其他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

绩差及重组型公司。

P/B估值法的不适用:

账面价值的重置成本变动较快的公司;

固定资产较少的,商誉或知识财产权较多的服务行业。

3) 

EV/EBITDA估值法(企业价值与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比率) 

(1)概念和公式:

EV(Enterprise 

value/企业价值)= 

市值 

+(总负债 

总现金)= 

净负债(即公司有息债务价值之和减去现金及短期投资);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rerest,tax,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即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 

营业利润 

折旧 

摊销,或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2) 

EBITDA的详细运用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

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价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EBITDA开始被实业界广泛接受,因为它非常适合用来评价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比如核电行业、酒店业、物业出租业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市场评论家们推荐投资者使用EBITDA进行分析。

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

而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

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因此,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EBIT)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即折旧和摊销。

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而且EBITDA中没有调整的非现金项目还有备抵坏账、计提存货减值和股票期权成本。

因此,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否则,很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

[请注意EBIT和EBITDA的区别:

EBIT主要用来衡量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EBITDA则主要用于衡量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他们都反映企业现金的流动情况,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比较重视的两个指标,通过在计算利润时剔除掉一些因素,可以使利润的计算口径更方便投资者使用。

EBIT通过剔除所得税和利息,可以使投资者评价项目时不用考虑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率和融资成本,这样方便投资者将项目放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中进行考察。

EBIT与净利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剔除了资本结构和所得税政策的影响。

如此,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之间,无论所在地的所得税率有多大差异,或是资本结构有多大的差异,都能够拿出EBIT这类指标来更为准确地比较盈利能力。

而同一企业在分析不同时期盈利能力变化时,使用EBIT也较净利润更具可比性。

(3)EV/EBITDA估值法的投资应用:

该估值指标最早是用作收购兼并的定价标准,现在已广泛用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股票定价。

这里的公司价值不是资产价值,而是指业务价值,既如果要购买一家持续经营的公司需要支付多少价钱,这笔钱不仅包括对公司盈利的估值,还包括需承担的公司负债。

企业价值被认为是更加市场化及准确的公司价值标准,其衍生的估值指标如EV/销售额、EV/EBITDA等被广泛用于股票定价。

(4)EV/EBITDA的优缺点:

EV/EBITDA的优点是:

不仅是股票估值,而且是“企业价值”估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接近于现实中私有企业的交易估值。

而且,EBITDA加入了摊销折旧等现金项目。

EV/EBITDA的缺点是:

对有着很多控股结构的公司估值效果不佳,因为EBITDA不反映少数股东现金流,但却过多反映控股公司的现金流。

不反映资本支出需求,过高估计了现金。

(5)EV/EBITDA法的适用性:

EV/EBITDA法适用于:

充分竞争行业的公司;

没有巨额商誉的公司;

净利润亏损,但毛利、营业利益并不亏损的公司。

EV/EBITDA法不适用于:

固定资产更新变化较快公司;

净利润亏损、毛利、营业利益均亏损的公司;

资本密集、准垄断或者具有巨额商誉的收购型公司(大量折旧摊销压低了账面利润);

有高负债或大量现金的公司。

4) 

PEG估值法 

(1)公式: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PE 

净利润增长率 

100,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最好采用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

PEG是在P/E估值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市盈率与企业成长率结合起来的一个指标,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修正:

鉴于很多公司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存在不稳定性,以及一些公司利用投资收益操纵净利润指标的现实情况,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净利润的增长率可以以税前利润的成长率/营业利润的成长率/营收的成长率/每股收益年增长率替代。

(2)PEG指标的内涵 

所谓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

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

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PEG估值的重点在于计算股票现价的安全性和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

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

如果PEG小于1(越小越好),说明此股票股价低估。

为什么说PEG<

1风险小?

假设一企业未来几年每年有100%利润增长率,我们在1倍PEG买进,即100倍PE买进了,会发生什么事?

假使第一年每股盈利0.1元,100倍PE买入价格就是10元, 

第二年PE变为10/(0.1x2) 

50倍, 

第三年PE就变为10/(0.1x2x2) 

25倍 

以此类推,第四年PE12.5倍,第五年PE6.25倍 

这样既使该公司在第五年以10倍的PE上市,我们也能赚钱。

通常,上市后的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即市盈率等于净利润增长率),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关于市盈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彼得·

林奇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它的股票定价合理,该公司的市盈率应该等于公司的增长率。

举例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的年增长率大约是15%,15倍的市盈率是合理的,而当市盈率低于增长率时,你可能找到了一个购买该股的机会。

一般来说,当市盈率只有增长率的一半时,买入这家公司就非常不错;

而如果市盈率是增长率的两倍时就得谨慎了。

在投资未上市企业时最好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它们的未来收益增长速度又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PEG越低越好)。

假设我们想投资一家企业, 

PE只有10倍,而你确定在未来的几年里公司的净利润能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那么,PEG 

0.5,这个投资就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而如果企业的年利润增长速度只有20%, 

PE却在15倍以上, 

安全边际就不高。

要注意的是,像其他财务指标一样,PEG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对公司业绩的预期以及预期利润的实现。

当然,需要避免的一个误区是,并非PEG值越小就越是好公司,因为计算PEG时所用的增长率,是过去三年平均指标这样相对静态的数据,实际上,决定上市公司潜力的并不是过去的增长率,而是其未来的增长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目前小PEG的公司并不代表其今后这一数值也一定就小。

在这些PEG数值很小的公司中,有一些是属于业绩并不稳定的周期性公司,但真正有潜力的公司其实并不在于一时业绩的暴增,而是每年一定比例的稳定增长。

由于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

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

此外,投资者不能仅看公司自身的PEG来确认它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2,而其他成长性类似的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

当然,也不能够机械地单以PEG论估值,还必须结合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景气、资本市场阶段热点、股市的不同区域、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上市公司的其他内部情况等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

(3)PEG指标的用途 

用PEG指标选股的好处就是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对比起来看,其中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

投资者普遍习惯于使用市盈率来评估股票的价值,但是,当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时,市盈率的可操作性就有局限,比如市场上有许多远高于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甚至高达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此时就无法用市盈率来评估这类股票的价值。

但如果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对比,那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看上去就有合理性了,投资者就不会觉得风险太大了。

PEG虽然不像市盈率和市净率使用得那样普及,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决定股价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大盘的涨跌变化无法掌握,对某一股票市盈率的认可也是变化的,加之预测1-2年后的每股收益也很困难,这样准确对某一股票估值就非常困难,因此估值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个大概。

(4)PEG法的适用性 

PEG法的适用:

相对更适用于IT等高成长性企业以及非周期性股票。

PEG法的不适用:

成熟行业,过度投机市场评价提供合理借口,亏损、或盈余正在衰退的行业。

巴菲特认为衡量企业价值增值能力的最佳指标是股东权益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

由于每股盈利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管理层的操纵,因此每股盈利经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而股东权益收益率体现了管理层利用股东投入资本的经营效率。

高水平的权益投资收益率必然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的高速度增长,相应地企业内在价值及股价也将稳定增长。

集中投资于具有高水平权益投资收益率的伟大企业,正是巴菲特获得巨大投资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

5)P/S估值法 

(1) 

P/S 

(Price-to-sales 

ratio或市销率)公式:

市销率也称价格营收比或市值营收比,是以公司市值除以上一财年(或季度)的营业收入,或等价地,以公司股价除以每股营业收入。

市销率 

总市值 

销售收入 

(股价 

总股数)/ 

销售收入。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过去业绩的价值。

市销率也可用于确定一个市场板块或整个股票市场中的相对估值。

市销率越小(比如小于1),通常被认为投资价值越高,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付出比单位营业收入更少的钱购买股票。

不同的市场板块市销率的差别很大,所以市销率在比较同一市场板块或子板块的股票中最有用。

同样,由于营业收入不像盈利那样容易操纵,因此市销率比市盈率更具业绩的指标性。

但市销率并不能够揭示整个经营情况,因为公司可能是亏损的。

市销率经常被用于来评估亏损公司的股票,因为没有市盈率可以参考。

在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亏损的时代,人们使用市销率来评价网络公司的价值。

逻辑:

“在判断企业估值方面,收入比利润更可靠”。

(2)P/S估值法的优缺点 

P/S估值法的优点是:

销售收入最稳定,波动性小;

并且营业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易操控;

收入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使用。

所以,市销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补充。

P/S估值法的缺点是:

它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不影响销售收入,市销率依然不变;

市销率会随着公司销售收入规模扩大而下降;

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公司,市销率较低。

6)EV 

Sales估值法 

(1)EV/Sales(市售率)的公式:

市售率是一种公司股票估值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