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26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docx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答16页文档资料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中成药由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因而应用极为广泛。

但如果对其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滥用,则可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为了使中成药的应用能够做到合理、安全、有效,今天请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杨德义主任中医师谈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问】首先请问下杨主任,什么是中成药?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答】好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中成药定义为: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问】那就是说中成药不等同于西药?

【答】是的,中成药有2个要点:

一个是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就是说中成药还是属于中医范围的,另一个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而不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物。

那些在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制剂就不属于中成药了。

2、【问】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区别呢?

【答】中药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材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

中成药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

【问】中成药的优点是什么

【答】相对于中药药材而言,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方便。

由于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问】中成药又有哪些缺点呢

【答】当然,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

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问】那中成药都有哪些剂型呢?

【答】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中成药的剂型主要有固体制剂、半固体剂型、液体制剂、气体剂型等四大类。

【问】固体制剂有哪些

【答】固体制剂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膏剂、膜剂等;

【问】半固体剂型有哪些

【答】半固体剂型有煎膏剂、软膏剂等;

【问】液体制剂有哪些

【答】液体制剂有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中药注射剂等;

【问】气体剂型有哪些

【答】气体剂型包括各种气雾剂。

4、【问】中成药有不良反应吗?

【答】人们通常易忽略中成药不良反应问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中成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成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各系统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中西药配伍不当反应、中药配伍不当反应等。

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副作用就更明显。

【问】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答】比如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六神丸等,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

又如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活络丸、冰硼散、安宫牛黄丸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

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及脑中毒。

5、【问】中成药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那服用中成药还安全吗?

【答】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因此合理用药是临床中成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6、【问】在印象里中成药是很安全的,中成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良反应?

【答】主要原因大致有:

1)药物本身作用的两重性;

(2)特异体质,如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辨证不当或适应症把握不准确;(4)长期和超剂量用药,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5)不适当的中西药配伍。

7、【问】中成药不良反应怎样预防?

【答】针对上面的原因,可以从这几方面预防:

(1)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4)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5)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8、【问】上面介绍了中成药的一些基本知识,那可不可以谈谈目前社会上中成药应用的现状是什么呢?

【答】2019年7月18日,《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报告中成药已上市9000余种,但2019年《中国药典》仅收载中成药600多种。

目前市场上中成药品种繁多,且中成药的组方多为复方,其有效成分、作用机理、毒性成分等均未完全阐明,中成药在治病的同时,对健康的生命是否存在不容忽视的威胁,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关注。

9、【问】这么多的中成药在医院里面都有吗?

【答】中成药数量巨大,名目繁杂,除少数基本用药为定点处方用药外,其他中成药几乎没有处方用药的限定。

如此数量的药物都实行非处方用药,患者自行选择或药店推荐使用,必然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

如疗效无保障、药物重复使用、药物选择错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风险。

10、【问】那中成药在使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吗?

【答】中成药是在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下生产出来的药物,药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辩证施治的理论,但各级医疗机构中中成药的使用不执行辨证用药却是普遍现象。

中药西用,对病而不辨证。

如:

冬天感冒的辛温解表药物被辛凉解表的银翘片、羚羊感冒、双黄莲等药物替代,感冒不见好转,却有加重疾病、变生他病的可能;有中药维生素之称的六味地黄丸临床中被大量无选择的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蓄积且不对症,既浪费又会出现副作用。

11、【问】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后果怎样?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虽不及西药严重,但由于其成分复杂,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是为数不少。

中成药不良反应现象逐年增多,尤其是肝脏损害已被肝病专家呼吁。

由于受天然药物无毒性和大量广告的误导,大量药物的非处方的使用、患者自行择药,可能出现选错、重复、长期使用药物;大处方的用药不合理都会增加不良反应、肝脏损害和死亡的风险。

中成药中抗风湿药,杀虫解毒药、治疗皮肤病药、软坚散结的妇科中成药都明显具有肝脏毒性作用。

12、【问】现在的电子商务这么发达,网上购买的中成药可以吗?

【答】在电视、报刊、网络上关中成药的广告铺天盖地,是大量中成药信息传播渠道,中成药的直销连锁销售也较为普遍。

如今人们吃药看病比较倾向于中医,药店人员也会向你推荐一些中成药,虽然中药相对西药来说副作用较小,但是中成药的药物无毒性被过度、大肆渲染。

如果服用不当则会毒上加毒,甚至会威胁生命健康。

【问】如果自己直接买要注意些什么

【答】以下四种情况的中成药是不能服用的。

1.未标明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的中成药,可能这些中成药属于伪劣药品,没有经过正规机构的检验,私自生产并销售。

2.蜜丸。

质量好的蜜丸应是铝塑或蜡壳无损、药丸色泽油润光亮一致、无虫口、无虫絮、无霉变异味、无酸性气味。

如果不是这样,说明已变质或已可能受污染,不要服用。

3.片剂。

正常情况下,片剂较光滑、质地坚硬,不易碎裂。

如果药片表面发毛、变色或药片松散、片与片相粘连、有虫絮或发霉,则应弃之勿用。

4.颗粒剂(冲剂)。

中成颗粒剂(冲剂)为矫味,大多加有糖。

好的颗粒剂颗粒干燥、不结块、无虫、无霉;变质者可出现潮解、结块,虫蛀或散发霉味等现象。

另外,还要提醒人们,当中成药在贮存保管不当时也会出现失效或产生毒性、毒性增加等问题,也应多加注意。

13、【问】现在有的中成药有十几味甚至更多的中药制成也有的在中成药中加了西药,对这些中成药你怎么看?

【答】部分中成药是中药大处方,有二十种以上药品组成的,尤其以抗肿瘤,抗乙肝病毒、抗风湿类的药物为代表。

多数药物不分虚实、寒热、清补作用,以联合为目的。

有的没遵循中医辨证理论。

还有少数中成药,掺加西药成分,以达到所谓的中西结合的目的。

此类药品中医基础理论并不支持。

14、【问】可否请你分析一下滥用中成药原因?

【答】中成药滥用的主要原因是购买无限制。

由于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所以消费者买起来不会有很多限制,销量自然就好。

其中板蓝根、藿香正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几种中成药家喻户晓。

绝大多数消费者存在“看着症状买药”的问题或直接看用功效选药,而往往忽视了其副作用。

【问】还有哪些原因?

【答】还有就是把中成药当保健品。

老百姓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

有人为了调养身体将它当成“保健品”随便服用;有人在吃了西药后,还想再吃点中成药巩固疗效;还有的人仅凭药名字面意义选购,甚至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这些都是造成中成药滥用严重的因素。

15、【问】哪几类中成药容易被乱用

【答】比较常用的感冒类中成药、祛火类中成药、补益类中成药容易被滥用。

【问】具体说说感冒类中成药的乱用

【答】中医一般把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

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

比如感冒清热冲剂,听名字好像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但是它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能,是辛温燥烈之剂,如果因风热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

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中成药通常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复,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

例如,板蓝根药性苦寒,虚寒体质的患者多喝容易伤到脾胃,引起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问】祛火类中成药又怎么样呢

【答】祛火类中成药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

“上火”是我们常遇到的小毛病,不少人都喜欢吃中成药调理,只要一牙疼、出现上火的症状就买来牛黄解毒片吃,一些女性更是利用它的泄泻作用来通便减肥。

但需要注意的是,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清热解毒产品,都属苦寒药,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如果患者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症状更明显。

还有的患者为了能够迅速泻火解毒,会自行加大药量服用,但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大量服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会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

此外,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泻”,耗损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问】说说补益类中成药乱用的情况

【答】大家在补之前要先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体质较强者就不宜补。

只有清楚自己的体质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补益药。

比如,阿胶已成为不少女性进补的良方,虽然是妇科的上等良药,具有补血的功效,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胃部饱胀等症状。

只要肾亏就吃“六味地黄丸”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少人将它视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但却感觉越补越虚,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了,甚至还补出了胃肠不适

的毛病。

六味地黄丸有非常明确的适应症,不能“瞎吃”,更不可像维生素一样每日服用。

16、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对中成药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现在来谈谈如何选用中成药

【问】选用中成药应该首先考虑什么

【答】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而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选用中成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辨证施治用药。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治疗疾病、遣方用药必须遵守的原则,讲求理、法、方、药的连贯性,方证对应则讲求方药与证候,尤其是主症或特征性证候丝丝入扣。

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辨证,盲目用药。

【问】举个例子,比如感冒药,好像有风寒和风热的不同吧?

【答】是的,感冒在中医看来就有风寒、风热、暑湿等多种,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药(如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散、午时茶颗粒、九味羌活丸等),风热感冒宜选用辛凉解表药(如芙朴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等),暑湿感冒宜选用祛湿解表药(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等)。

如果不辨证施治,有时不仅不能奏效,反使病情加重。

【问】那我可以根据中成药的药名来选择吗?

 【答】不能的,在用药前必须对所用中成药的药物组成、药量配比、主治病症、组方特点等了解清楚后方可使用,有时还应当追本溯源查询该药方底,了解清楚在首创时为治疗何种病证所设、怎样化裁使用、有否医案作为确凿证据。

避免望文生义、主观臆测。

就象感冒清热冲剂其实是散风寒的。

【问】如牛黄解毒丸和牛黄上清丸一样吗?

【答】两者功效相似,都是去火药,实际上,由于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既有风热、风火、热毒内盛等各种实火引起,又有阴虚内热等虚火所致,所以需要经过辨证选药治疗。

牛黄上清丸清热散风力强,长于治疗上焦风火,主治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干燥。

牛黄解毒丸其性寒凉,偏重于解毒、清泄内火(不同于风火)。

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牙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二药虽都有“去火”作用,但使用却各有所偏重。

【问】那知柏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怎么区分应用?

【答】这是名称类似的中成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药组成。

知柏地黄丸侧重于肾阴虚,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杞菊地黄丸侧重于肝阴虚,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问】那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是加味中成药,理中丸成分为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主治功能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五味中药组成,主治功能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理中丸是治疗脾阳虚泄泻的,加附子后还有温肾阳的作用;逍遥丸的功用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临床上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而加味逍遥丸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上牡丹皮,山栀子,除了上述功效外,还有清热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时间长了已经化热的患者。

【问】面对这么多类型的中成药,我该怎么选择合适的

【答】在应用中成药时,应合理选择剂型。

丸、片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适用于轻、慢性病者;冲剂、散剂、胶囊剂吸收较快,适用于急性病者;浸膏剂通常以滋补为主;注射剂因作用快,吸收迅速,适用于重症、急救。

17、【问】前面说到六味地黄丸乱用很常见,特别是很多男人总觉得自己肾虚,于是便到医院男科咨询:

"大夫,您看我这是不是肾虚?

家里边买了六味地黄丸,可以配合着一起吃吗?

"这样正确吗?

【答】六味地黄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用药,它的功能是滋阴补肾。

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骨蒸,潮热盗汗。

而生活中有不少男性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壮阳的良品,尤其是中老年人,感觉精力大不如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服用六味地黄丸。

但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乱吃。

18、【问】哪些病症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答】一是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这类病症,慢性疲劳患者,只要符合肝肾阴虚的病症,推荐服用六味地黄丸两周到一个月;二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有时候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药品进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是比较有帮助的;三是一些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状态人群,比如失眠人群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

【问】哪些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答】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

脾胃虚弱、大便稀、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特别是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

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会加重湿热,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

另外,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

同时,六味地黄丸的服用应该根据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像维生素一样每日不停服用。

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和用量。

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

还需要提醒的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一种广谱抗菌药)同服,因为其中含有山萸肉,味酸,可析出大量有机酸,同用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19、【问】中成药服用时间有什么讲究吗?

【答】服药是否合法,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中成药的用法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疾病而定。

如病在上焦、中焦、下焦可分别按饭后、两餐之间、空腹服用为宜;服用补阳益气、补气活血、软坚散结药要立刻借助人体之阳气、脏气充盛之势,宜晨起顿服,有利于祛邪取效;而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平肝熄风之品,则宜傍晚顿服,以获滋补收涩、安定平息之功;对于一些含对消化道粘膜有较大刺激的成分(如冰片、乳香、没药、朱砂等)的药物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

急病不拘时间;慢性病应定时服药。

20、【问】服中成药直接用白水服药就可以了吗,用什么水送服中成药比较好?

【答】中成药的类型有很多,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中成药的服用也是有很多技巧的,白开水只是一种媒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送服中成药特殊的“水”。

疾病从中医看也有寒热之分,那么服药最好顺着病因来服药,即对燥热之证(如发热、上火),采用清热之剂,若同时又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

相反,若为虚寒之证(如风寒感冒),应服辛温发表散寒之剂,此时就应用温热的水送服了。

黄酒,药性温热,有通经、活血、散寒的作用,治疗跌打损伤、气滞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跌打丸等用黄酒送服,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米汤具有保护胃气的作用,服用养肠胃、健脾、利膈等中成药,可用米汤送服。

食盐能引药入肾,服用治疗肾亏、肾虚等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宜用淡盐水送服。

干姜具有散寒、温胃的效用,把干姜熬成水来送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兼有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能锦上添花。

21、【问】请问中药和西药可以同时吃吗?

【答】中药、西药都有其治疗效果,不少人误以为“中西合璧”治疗效果更好,但这种情况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的做法。

因为不少药物之间都会发生反应,降低疗效。

特别是以下几种中药不能与西药同服。

1、四环素类药物不能与含钙的中药,如石膏、牛黄解毒片等合用。

因为钙离子会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2、磺胺类药物不能与山楂、乌梅、五味子及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合用。

因为这些中药呈酸性,能使尿液变酸,而磺胺类药物易在酸性环境中形成结晶,结晶可对尿道产生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血尿、尿痛、尿闭等现象。

3、维生素B1不能与大黄、五倍子、石榴皮等中药合用。

因为这些中药含鞣质较多,与维生素B1结合后可形成一种生物碱,其能使维生素B1失去效用。

4、阿司匹林不能与中药甘草、鹿茸等合用,因为合用后可加重阿斯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加,从而能加重溃疡病人的病情,甚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2、【问】服中成药有什么禁忌?

【答】服用中成药时要注意食物对其作用的影响,即中医所谓之“忌口”。

患哮喘病、支气管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服药时不宜吃鸡、鸭、鱼、虾、羊肉、韭菜等,因为这些食物含异体蛋白或组胺,以致过敏反应;病属“寒证”时,服“温中”药物,要禁吃“生、冷、凉”的食物;病属“热证”时,服“清热”药物,要禁吃“辛、辣”食物;服用含人参、党参的中成药,应忌食萝卜、绿豆;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饮茶;肝阳上亢者忌食葱蒜荤菜、膏粱厚味等辛热助阳之品;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冠心病、高血脂或肝炎患者忌食动物油脂;水肿患者忌盐;消渴病人忌糖;痰湿患者忌食酸敛之品;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忌口虽然对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此外,还要注意常见于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黄的中成药,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及运动员慎用。

23、【问】常听人家说喝中药不能吃萝卜,吃中成药能吃萝卜吗?

【答】不是说服中药,中成药就不能吃萝卜的,萝卜性凉味甘,具有下气,消食,解毒,生津,利尿等功能,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在很多中药方里面都是要用到的,因为有下气的作用,所以在服用补气一类的中成药不适合用萝卜,比如服用补脾气,补肾气时候的中成药,就不要服用萝卜,服用会减少中成药的作用,一般的中成药影响是不大。

24、【问】喝中成药能喝绿豆汤吗

【答】民间有“吃中药不能吃绿豆,以免解药”的说法。

其实,一概强调所有服用中药的患者都不能吃绿豆是不对的。

绿豆本身也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

如果患者是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咳吐黄痰、腮腺炎、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热证实证时,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中成药的同时服用绿豆汤(粥),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患者患有脾胃虚寒、身体阳虚,如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证寒证,正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则应禁食绿豆,以防寒上加寒或减弱温补类中药的疗效。

 25、【问】吃中成药时可以喝茶吗

【答】这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的中药都不要喝茶,那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就可以喝茶,而一些滋补的、温阳的药物就不要喝茶了。

喝茶主要是减弱中药的治疗效果,因为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容易和药物煎出的有效成分反应,导致中药主要成分的治疗作用降低,一般来说喝完药2-3小时后可以喝茶的但量不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