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48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

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

“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

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

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

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

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

(黄金比例 

1:

1、618 

0、618)例:

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

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

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

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

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 

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

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 

备用资料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

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

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

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

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

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

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

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

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

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

教具: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

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

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

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

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映示《蒙娜丽莎》图片。

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

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

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

请代表发言

提问2:

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讨论,记录,发言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

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

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导入部分

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

b、提问:

这个谜语的来源?

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

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

距今多少年?

(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第二部分 

授课分为四部分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

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法老的陵墓

讨论:

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请同学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

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

(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

(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

(引出雕塑的内容)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

喜欢哪一个?

说出理由

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

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

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

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俗话说: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

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

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

时代:

器形:

四足的形状:

花纹:

铭文: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

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

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

观察内容形体空间关系轮廓色彩风格总结

  《美杜姆群鹅图》比较写实,正侧面无透视、平面化处理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

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

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

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

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

[教案]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具与学具

1、教具:

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

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附:

作业纸设计

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

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

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秦代的灭亡。

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画像石在石头上雕刻形象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 

石棺刻画在石棺上雕刻形象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

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

古巴比伦石柱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狮身人面像 

绘画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教学流程图:

第一节课:

1、导入教学:

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

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

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8、阅读并分析教材:

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

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

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9、深入研究与思考:

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10、完成“活动建议一。

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

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第二节课:

1、复习导入:

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作品展示与比较:

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

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

◆注意:

①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

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

②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

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石雕

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

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 

不同点直接间接

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23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②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

美鉴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 

第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

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 

点:

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

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课时

主讲:

石门县第一中学 

欧文博

(二)、复习导入:

(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