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50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docx

遗传部分自测题终版doc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

3.联会:

4.姊妹染色单体:

5.二价体:

6.交换:

7.交叉:

8.双受精:

二、填空题

1.从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是()、()、()和()。

2.减数分裂前期Ⅰ可分为()、()、()、()和()。

3.某二倍体生物2n=4,则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共有()种组合形式。

4.植物种子的()和()是双受精的产物,而()属于母体组织。

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和减数分裂的()是鉴定植物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机。

6.着丝粒可将染色体分为()和()。

7.减数分裂过程中,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出来的两条染色单体称为(),同源染色体两两成对平列靠拢的现象称为()。

8.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不同,有丝分裂经过()次分裂,而完整的一次减数分裂要经过()次分裂。

三、选择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中期ⅠB后期ⅠC中期ⅡD后期Ⅱ

2.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中期ⅠB后期ⅠC中期ⅡD后期Ⅱ

3.DNA的半保留复制发生与()。

A.前期B.间期C.后期D.末期

4.被子植物的胚乳是由一个精核和()结合形成的。

A卵细胞B两个助细胞C三个反足细胞D两个极核细胞

5.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体的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间的关系为()。

A两者互为因果B交换是原因,交叉是结果

C交换是结果,交叉是原因D两者间无关系

6.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A.不同物质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

B.不同物质在细胞周期中同一时期的表现形式

C.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

D.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同一时期的表现形式

7.下列人类细胞中哪种细胞是23条染色体()。

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体细胞D.卵细胞

8.玉米(ZeaMays,2n=20)的胚乳细胞中()条染色体。

A.10B.20C.30D.40

9.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为线状分子,每个染色单体含有()条DNA双螺旋分子。

A.1B.2C.3D.4

10.10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个雄配子体。

A.10B.20C.40D.80

11.10个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个雌配子体。

A.10B.20C.40D.80

12.某生物2n=20,经过减数分裂后每个极核细胞的染色体数为()条。

A.10B.20C.30D.40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没有核物质后者有核物质B.前者没有核仁后者有核仁

C.前者核体积小后者核体积大D.前者没有核膜后者有核膜

14.普通小麦2n=42,其种子胚乳细胞含有()条染色体。

A.21B.42C.63D.84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点。

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

3.简述染色体四级螺旋模型。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基因型:

2.表现型:

3.测交:

4.表型模写:

5.完全显性:

6.不完全显性:

7.并显性(共显性):

8.镶嵌显性:

9.互补作用:

10.加性作用:

11.重复作用:

12.显性上位作用:

13.隐性上位作用:

14.一因多效:

15.多因一效:

17.连锁遗传:

18.连锁群:

19.染色体图:

二、填空题

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做材料,研究形状的遗传方式得出连锁交换定律。

2.分离定律可以用()、()和()验证。

3.多对基因共同决定一种性状发育时,不论有多少显性基因都影响一种性状的发育,只有隐性纯合体才表现隐性性状,这种作用为()。

4.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叫做()。

5.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F2代的表型分离比,以两对基因为例,其中重复基因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加性基因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互补基因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

6.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它们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AaBb×AaB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

7.如果一个植株的3个显性基因是纯合的,另一植株相对应的3个隐性基因是纯合的,并且3个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把这两个植株相互杂交,F2代中基因型全象亲代纯合隐性亲本的概率为(),基因型全象亲代纯合显性亲本的概率为(),表型全部象亲代纯合显性亲本的概率为()。

8.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的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做()。

一般用()来表示其大小。

9.假设一个杂合子含有A、B、C三个基因,这三个基因以ABC顺序连锁于一条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bc相互连锁于它的同源染色体。

如果在AB之间的交换值为20%,并且BC之间的交换值是10%,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产生aBc配子的频率是()。

7.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产生亲本配子,而没有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称();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本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称()。

三、选择题

1.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杂合体黄色子叶(Yy)和绿色子叶杂交的子代中()。

A.全为黄子叶;B.1/2为黄子叶,1/2为绿子叶;

C.全为绿子叶;D.3/4为黄子叶,1/4为绿子叶。

2.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一红果二室与一红果多室杂交,F1代表型有四种:

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MM,YymmB.YyMm,YymmC.YyMm,YYmmD.YyMM,YYmm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

3:

3:

1B.2种,13:

3C.3种,12:

3:

1D.3种,10:

3:

3

4.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

60:

56:

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

5.如果用三点测验进行三对连锁基因定位,应该进行(),才能完成定位工作。

A.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B.两次杂交和两次测交

C.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D.一次杂交,一次自交和一次测交

四、判断题

()1.隐性性状是指在杂种F1中不易观察到明显差异,只有用数量分析的方法才能进行研究的性状。

()2.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姊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后期II发生相互分离。

()3.受独立遗传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杂合体自交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比例是9:

3:

3:

1。

()4.两点测验法测定交换值时,由于不能估计两基因间发生双交换的频率,因而所测得的交换值会偏低。

()5.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杂种AaBbCc自交,其后代表现型与该杂种不同的个体数占37/64。

()6.具有两对杂合基因的杂种自交,其后代双隐性个体占6.25%,说明这两对基因是连锁遗传。

五.简答与计算题

1.简述孟德尔分离规律中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2.花生的种皮紫色(R)是红色(r)的显性,厚壳(T)是薄壳(t)的显性。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下列杂交自由组合:

(1)TTrr×ttRR;

(2)TtRr×ttRR;(3)ttRr×Ttrr;(4)TtRr×ttrr。

指出它们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怎么样的?

3.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

1/4光颖;

(3)毛颖×光颖,后代1/2毛颖:

1/2光颖;

4.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形。

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各为多少?

(1)AA×aa

(2)AA×Aa(3)Aa×Aa(4)Aa×aa

5.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

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亲本表型

后代个体数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

312

101

310

107

(2)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

219

209

64

71

(3)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

722

231

0

0

(4)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

404

0

387

0

6.在玉米实验中,高茎基因D对矮茎基因d为显性,常态叶C对皱叶c为显性,纯合高茎常态叶DDCC与矮茎皱叶ddcc杂交,子代是高茎常态叶,测交后:

高茎常态叶83株,矮茎皱叶81株,高茎皱叶19株,矮茎常态叶17株。

问有无连锁?

有无交换?

为什么?

有交换的话交换值是多少?

7.在香豌豆杂交实验中,紫花D对红花d为显性,长花粉C对圆花粉c为显性,纯合紫花长花粉DDCC与红花圆花粉ddcc杂交,子代是紫花长花粉,自交后:

紫花长花粉4831株,紫花圆花粉390株,红花长花粉393株,红花圆花粉1338株。

问有无连锁?

有无交换?

为什么?

有交换的话交换值是多少?

8.玉米种子有色/白色、淀粉质/蜡质分别由基因决定。

用纯合有色、淀粉质玉米与白色、蜡质玉米杂交,F1自交,F2表现为:

有色、淀粉质1774,白色、蜡质420,有色、蜡质263,白色、淀粉质279。

试问两基因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9.一个双因子杂合体自交得到如下F2代:

A_B_198

A_bb97

aaB_101

aabb1

基因A与B是否连锁?

如果连锁,遗传距离是多少?

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10.有一个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42%42%8%8%

(1)发生和没有发生交换的配子各是什么?

(2)在两个位点间,双线期交叉的百分率是多少?

(3)两位点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11.在玉米中,杂种Ab/aB自交,其数目最少的子代类型为全部子代个体中的0.25%,计算这两个基因的图距。

12.一株三基因A、B、C全杂合的植株与一株三基因隐性纯合植株杂交,结果:

AbC:

325;aBc:

305ABC:

128;abc:

142;

aBC:

36;Abc:

34;ABc:

17,abC:

13,

试问三基因是否连锁?

基因的排列顺序如何?

基因间距是多少?

13.已知某生物的a,b,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用两纯合亲本杂交F1(+a+b+c)与三隐性纯合个体测交,获得得以下结果:

表现型

个体数

表现型

个体数

+++

73

++c

348

+b+

2

+bc

96

a++

110

a+c

2

ab+

306

abc

63

试问:

(1).两个纯合体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2).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何?

(3).求这三个基因两两间的交换值及双交换的符合系数;

(4).绘制这三个基因间的连锁遗传图。

14.假定3个连锁基因的顺序是A-B-C,A-B间相距10个遗传距离单位,B-C间相距20个遗传距离单位。

试问若无干扰时,ABC/abc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如何?

15.亲本AbC/aBc×abc/abc,染色体图a10b20c,干涉40%,

在上述条件下,预测子代表现。

16.西红柿的连锁群V有三个隐性:

a,不产生花色素苷;hl,产生无毛植株;j,产生无分枝果梗。

在3000个三因子杂种的测交后代中,有如下表现型:

259无毛268无花色素苷、无分枝、无毛

40无分枝、无毛941无花色素苷、无毛

931无分枝32无花色素苷

260正常269无花色素苷、无分枝

(a)在三因子杂种中,这些基因是如何连锁的?

(b)估算这些基因的距离。

17.玉米的第三染色体有3个座位,分别是等位基因b和b+、v和v+、y和y+,与之相对应的隐性表型简写为b(深绿色叶片)、v(淡绿色)、y(无叶舌),加号“+”表示野生型。

将F1代3个基因的杂合子与3个基因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如下:

+vy305

b++275

b+y128

+v+112

++y74

bv+66

+++22

bvy18

计算基因的遗传距离和作染色体图。

18.玉米测交结果如下:

lysbbr404

+++422

ly++18

+sbbr16

ly+br75

+sb+59

lysb+4

++br2

1)这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3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19.假定基因a和b是连锁的,交换值为20%,c和d也是连锁的,交换值为10%,但是A/B和C/D分别位于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纯合的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F1再与aabbccdd回交,那么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将会如何呢?

20.番茄的3个突变基因o(扁平果实)、p(毛果)、s(多花)都位于第2染色体上。

一株3基因都是杂合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测交,得到结果如下:

测交子代表现型

数目

测交子代表现型

数目

+++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

ops

63

请确定这3个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并计算符合系数。

21.玉米有色糊粉层(R)对无色糊粉层(r)显性,绿色植株(Y)对黄色植株(y)显性。

一棵无色糊粉层、黄色植株与两株玉米杂交得到结果如下:

表现型

植株1的子代

植株2的子代

有色、绿植株

88

23

有色、黄植株

12

170

无色、绿植株

8

190

无色、黄植株

92

17

总计

200

400

试问:

(1)植株1和植株2的基因型如何?

(2)如果植株1和植株2杂交,预期子代中无色、绿植株的频率是多少?

22.aabbcc纯合体与AABBCC纯合体杂交,F1与隐性纯合亲本回交,回交子代表现为:

aabbcc211,A-B-C-209,aaB-cc212,A-bbC-208。

试分析基因的连锁关系。

23.AaBbCc×aabbcc的杂交后代表现如下:

AaBbCc350AabbCc45aaBbCc45aabbCc350

AaBbcc350Aabbcc45aaBbcc45aabbcc350

试解释这一实验结果。

24.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基因在另一条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C对c是显性,那么AB/abCc与ab/abcc测交,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频率如何?

(1)A和B完全连锁,不发生交换

(2)A和B间的重组值为20%。

 

第五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名词解释

1.质量性状(qualitativecharacter):

2.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haracter):

3.遗传力:

4.广义遗传力:

5.狭义遗传力:

6.加性作用:

7.加性方差:

8.显性方差:

9.上位性方差:

二、填空

1.已知小麦抽穗期的狭义遗传力为75%,两亲本的平均表型方差为9.26,F2代的表型方差为42.25,那么广义遗传力为(),F2代的育种值方差为()。

2.数量性状遗传中,遗传方差可分解为()、()和()三部分。

3.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的杂种后代,一般表现有()的遗传力。

4.一般而言,遗传力()的性状,可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5.园林植物遗传性状的变异有两种:

一种是具有明确的界限,没有中间类型,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另一种是连续的变异,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的中间过渡类型,不易区别分明,这类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如植株高矮,果实大小,花朵直径等。

6.某优树半同胞家系(Pf)实生苗高生长标准差为22.52,同龄并栽的优树无性系(Pr)苗高标准差为15.19,树高广义遗传力为()。

7.表型方差(VP)、遗传方差(VG)和环境方差(VE)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

三、判断

()1.数量性状受微效基因控制,因此其性状与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基本遗传规律。

()2.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的杂种后代,一般表现有较高的遗传力。

()3.一般而言,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可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4.质量性状呈连续变异,不能准确归类分组,只能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遗传参数来描述其遗传特性

()5.广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相对较复杂,但剔除了不能稳定遗传的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能较好反映性状的传递能力,作为育种的选择指标较为可靠。

四、问答与计算

1.简述微效多基因假说要点。

2.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在哪里?

这两类性状的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3.简述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4.简述数量性状的特征。

5.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各有什么优缺点?

6.根据下表资料估计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一个水稻组合的F1、F2、B1、B2及亲本的生育期

世代

平均数

方差

世代

平均数

方差

P1

38.36

4.685

F2

32.49

8.965

P2

28.13

5.683

B1

35.88

9.174

F1

32.13

4.838

B2

30.96

5.380

7.已知Vp1=0.67,Vp2=3.56,VF1=2.31,VF2=5.07,求广义遗传力。

8.某优树半同胞家系(Pf)实生苗高生长标准差为22.52,同龄并栽的优树无性系(Pr)苗高标准差为15.19,求树高广义遗传力。

9.基因型为aabbcc的黄瓜品种株高120cm,假设各基因的效应是可以累加的,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可使株高增加10cm,植株最高可达180cm。

试问:

(1)哪些基因型的株高是130cm?

(2)哪些基因型的株高是170cm?

(3)取

(1)中任意一株与

(2)中任一植株杂交,后代最高株高可达多少?

10.假定在一个群体中,有两对基因A-a和B-b决定株高,效应是累加的。

纯合体AABB株高50cm,aabb高30cm,试问:

(1)AABB和aabb杂交F1株高是多少?

(2)F2中株高是40cm的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

(3)F2中株高是40cm的植株的频率是多少?

11.两个平均高度分别为48与72英寸的玉米杂交,F1一代表现一致,平均高60英寸,512株F2中有2株矮到48英寸,2株高72英寸。

高度由几对基因控制,每个有效基因对高度的贡献是多少?

12.已知小麦抽穗期的狭义遗传力为75%,两亲本的平均表型方差为9.26,F2代的表型方差为42.25,求环境方差和F2代表型方差中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

13.水稻莲塘早、矮脚南特及其杂交后代生育期的方差资料为:

VP1=5.68,VP2=4.69,VF1=4.84,VF2=8.97,VB1=5.38,VB2=9.17,请计算狭义遗传力、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

 

第六章细胞质遗传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质遗传:

2.母性影响:

3.雄性不育:

4.雄性不育系:

5.保持系(main-tainer):

6.恢复系:

二、填空题

1.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三系是指:

()、()和()。

2.雄性不育主要有()、()和()三种。

三、问答题

1.简述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的异同。

2.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3.何谓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有何异同?

4.什么是雄性不育,雄性不育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第七章遗传物质的改变

一、名词解释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4.易位:

5.染色体组(Genome):

6.单元体:

7.二元体:

8.单倍体:

9.多倍体:

10.同源多倍体:

11.异源多倍体:

12.非整倍体:

13.单体:

14.缺体:

15.三体:

16.四体:

17.双单体:

18.双三体:

19.易变基因:

20.增变基因:

二、选择题

1.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

A.单倍体B三倍体C单体D三体

2.一个染色体的某一个片段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了,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叫做()。

A.缺失B.重复C.相互易位D.简单易位

3.染色体重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将会形成重复环(圈),该环是由()形成的。

A.一条重复染色体B.两条重复染色体

C.一条正常染色体D.两条正常染色体

4.下列结构变异中,()可产生新的基因连锁群。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5.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完全可育个体的频率为()。

A.15%B.25%C.50%D.75%

6.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易位纯合体的频率为()。

A.15%B.25%C.50%D.75%

7.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单价体而不能联会,说明它是来自一个()。

A.同源四倍体B.异源四倍体C.单体植株D.同源多倍体

8.已知某一杂交组合:

♀(2n=AAAA)×♂(2n=A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后代是异源三倍体B后代是异源四倍体

C后代完全可育D后代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而导致不育

9.香蕉是一个同源三倍体,2n=33。

在减数分裂时就可能出现()等不同的联会方式,造成后期I不均衡分离,形成的配子基本上都是不育的。

A.三价体和四价体B.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

C.二价体和单价体D.三价体和单价体

三、填空题

1.染色体畸变主要的有:

()、()、()和()四种情况。

2.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后代中有()、()和()3种类型,其比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