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26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docx

智策

对策研究

“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的建构与实践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乡村小学'开放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冯小红

【摘要】

立足儿童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提升的需要,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梳理出了开展“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的三个层次、五大课程体系,勾勒了课程总体蓝图通过“依靠一方水土,创设开放式的环境;丰富课程活动,提供开放式的支撑;建构评价体系,实施开放式的管理”等路径探索、实践“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全人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

立德树人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秉承“日有所进”的传统校训,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地域资源的优势,实践探索“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使项目建设系统化、精细化、深度化、特色化,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全人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的落地生根。

一、"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

(一)唤醒儿童的内在需要

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现道德上的自我肯定,培养勤劳敬业、文明友善、孝老敬亲、尊重生命的品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劳动素养,激发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为未来生活、生存和生产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奠基。

可见,“开放式”劳动教育能够推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 成就教师的多元能力

学校成立了项目小组,通过读书研讨、课堂比武、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理念,提高能力。

全校教师在生态教室的布置、劳动精神的渗透、劳动活动的推进等过程中发展了课程研发能力,提升了课程整合能力,增强了课程实施能力。

一支热爱传统文化、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有技能以及有视野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三) 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双甸小学有“日有所进”的传统校训,有“追求卓越”的文化气质,有“耕读课程“的积极建构••••••“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使学校特色建设站在了一个崭新又充满无限风光的“制高点”上,进一步弘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推动学校的时代转型和品质发展。

二、“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规划

课程设计之初,我彳'两■国家政策、学校基础,劳动学情、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决定以“开放式“劳动教育为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着眼点,引领课程建构、发展、丰富和提升。

在此理念引领下,我们梳理出三个层次的劳动教育:

基础层次,基于劳动教育对于身心健康的价值,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又是^务社会的基本保障;中间层次,指向精神教育层面的德育、智育、美育;最高层次,实现创新与其他“四育”有机融合,共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写的“人“。

立足这三个层次,架构五大课程体系(结构关系如图[),勾勒了“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的总体蓝图。

旁动使美诛程

图1

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农作物的

生长周期,确定低、中、高各年段的具体课程内容

(见表1),形成螺旋上升的内容序列。

表1

类型

课程名称

具体内容

参与对象

活动时I矿

活动地点

劳动道德课程

日常礼仪

生活礼仪、生命礼仪

低年级

每周一课

教室、学习室

传统节目

勤劳和谐、亲情友情、爱国忠孝

中年级

每周一课

教室、学习室

劳动模范

访劳模、写劳模、学劳模

高年级

每周一课

教室、学习室

学科德育

“悯农”主题读写课程、“劳动”文学诵读课程、“立字”翰墨飘香课程、“数学”哲思课程等

全校学生

每周一课

教室、学习室

劳动技术课程

农事体验

种植课程、养殖课程、食育课程

部分学生

应时而作

开心农场

农业科技

古代农业与科技、现代农业与科技、未来农业与科技

中年级

两周一课

专用教室

农业文明

工具演变、民俗传承、衣食住行

高年级

两周一课

教室、学习室

劳动艺术课程

音乐律动

合唱、器乐、舞蹈

低年级

每月一次

专用教室

影视族赏

春的问候、夏的烂漫、秋的收获、冬的温情

低年级

每月一次

教室、学习室

创意美术

十字绣、编织、时装设计、剪纸、贴画、篆刻、泥塑

中年级

每月一次

专用教室

劳动文化

二十四节气、古人咏劳动、劳动阅读

中年级

每月一次

教室、学习室

主题摄影

艺术摄影、纪实摄影

高年级

每月一次

教室、室外

剧作创编

童话剧、木偶剧、皮影剧

高年级

一年一次

教室、学习室

劳动健美课程

劳动游戏

中华武术、趣味足球、玩转空竹、花样跳绳

全校学生

每周一次

教室或操场

劳动健身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全校学生

一季一次

操场

劳动心育

绿色疗愈、修身反哺

部分学生

每年四次

专用教室、农场

社区家庭劳育课程

家务劳动

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

低年级

每周一次

家里

社会实践

手工技艺体验

中年级

每年两次

社区

公益活动

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服务实践

中、高年级

每年三次

社区

职业体验

工农业劳动实践

高年级

每年一次

社区

三、“开放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现路径

(一) 依靠一方水土,创设开放式的环境

首先,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学校整合自然资源,创设了多样的教育环境。

校内,我们自主开发责任田式的开心农场、复合式的生态园、田园味的生态教室、独具特的农耕馆等,为学生强体健感悟生命,享受成长的快乐提供了优势平台。

校外,联⅛富宝贝生^园仞股劳动实曜地,引导学生在自家田间体验劳动,为学生走向自然,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提供了天然场所,如徐联沧海,南缎只学⅛8W⅛∖≡≡盐、织渔网…从校内到校外,从农田到海滩,在大自然的实践中,浓浓的乡土情怀根植学生心田。

其次,广泛积淀人文资源。

如东在漫长岁月的变迁里,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留下了包容广泛的文化遗产,养成了百折不挠、勤劳苦干、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

我们引领学生搜集乡井生活、衣食住行、时岁节庆、礼仪宗教等民俗风情的资料,感受如东人的勤劳善良、谦和好客、直率开放;让学生学讲故事《曹瘦脸儿打官司〉,学唱歌曲《新店山歌》,学敲浒海花鼓,学跳舞蹈《跳马彳夫》《钟尴嬉蝠》,感受乡土文化的无限魅力。

(二) 丰富课程活动,提供开放式的支撑

首先,与学科融合。

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各门学科,使劳动教育的观念、知识、技能等与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实现了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情感熏陶的“三位一体”。

比如:

语文课上,诵读描写古代农民生活的古诗,关注民痍;数学课上,测量班级责任田的面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英语课上,阅读英文绘本《HowToTieYourShoes>,感受英语的趣味;美术课上,彩绘乡村风土人情,以线条和色调定格自然景致;音乐课上,晰钢号子,感受乡sm有的旋律••••••

其次,与节日联动。

我们利用重大节日的关键节点,开展课程活动,梳理文化符号,让品格的提升落到实处。

学校利用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家乡、职业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九•一a⅛己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是我校四大节日,我们在四大节中融入了劳动教育的元素:

科技节做一个农业科学小实验,写一篇实验小论文,发明或改造一样农用小工具;读书节诵读经典、挥毫洒墨、且耕且读;体育节开展农耕运动会,变身小“农民”,池塘淘宝、水田抛秧、车水抗旱、喜交公粮;艺术节则有花艺表演赛、耕读书画展、农耕歌舞秀。

(三)建构评价体系,实施开放式的管理

评价目标,从能力考察上升到立德树人。

学校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制办了“成长的脚印“学生成长手册,借助成长手册深化劳动特色建设,为学生的“全人”成长奠基。

评价方式,从单一枯燥走向多元丰富。

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评价模式有调查问卷、观察访谈、诊断性测验、档案袋评价等,更具客观性、完整性、激励性。

评价内容,从局部评价走向全局评价。

包括习惯养成、学习情况、精彩瞬间、师长寄语等几个板块,记录了学生阅读、健康、活动等情况,用文字、数据、照片、奖状勾画了学生的成长足迹,把学生的活动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关注学业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视域下开展“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提升了劳动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品格提升、素养提高、审美建构、体质增强、健康生活奠基,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劳动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⑴程蛤.《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重点解读U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

(1).

[2]蒋春霞.家校合一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教育视界(智慈管理),2019(6).

(冯小红,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邮编:

226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