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81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Word文档格式.docx

心得体会10

参考文献11

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及变负载扰动电流环突然断线matlab仿真

1课题分析

1.1初始条件

不可逆的生产设备,采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其整流装置采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系统的基本数据如下:

直流电机:

Unom=220V,Inom=308A,nnom=1000r/m,Ce=0.196Vmin/r,允许过载倍数入=1.5;

时间常数:

Tl=0.012S,Tm=0.12;

晶闸管装置放大倍数:

Ks=35主电路

总电阻:

R=0.18Q;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n*=10V,调节器ASR、ACR饱和输

出电压Uim*=8V,Ucm=6.5V。

设计要求

稳态指标:

稳态无静差,D=10。

动态指标:

电流超调量Si<

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Sn<

15%.

1.2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的选择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使系统的性能指标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稳态参数的计算是调速系统设计的第一步,他决定了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然后在通过动态设计使系统性能满足要求。

经过分析可以将本次设计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参数的选取和计算,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转速调节器的设计、simulink仿真和结果分析。

2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2-1所示,两个调节器均采用带限幅作用的PI调节器。

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决定了电流给定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

图2-1中用带限幅的输出特性表示PI调节器的作用。

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达到

限幅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突出饱和。

换句话说,饱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相当于使该调节环开环。

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态,其作用是使输入偏差电

 

图2-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2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转速调节

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显露出来。

图2-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2.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图2-2所示点画线框内是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既如图2-3所示

1

ACR

1怙⑶

UR

忌卅1

L

%叶1

7;

s+l

图2-3电流环动态结构图

2.1.1确定时间常数

整流装置采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其平均失控时间Ts=0.0033s;

三相半波电

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6.67ms,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有取,电流环小

时间常数之和。

2.1.2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

电流环系数

电流环开环增益:

要求时,并保证电流无静差,可按典型1型系统设

计电流调节器。

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型电流调节器,其传

递函数为:

(2-1)

,因此

查表得应取

于是,ACR的比例系数为

2.1.3ACR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

校验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

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

校验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

2.1.4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电流调节器原理图如图2-2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R0=4Ok「,各电阻和电

容值计算如下:

,取

2.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用电流环的等效环节代替图2-1中的电流环后,整个转速控制的系统那个动

2.2.1确定时间常数

转速反馈系数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

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纹波情况,取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2.2.2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转速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2-2)

()()

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257.20

可求得ASR的比例系数为

223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满足简化条件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

2.2.4计算调节器电阻与电容

转速调节器原理图如图3所示,取&

=40k「,则

,取

图2-6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型转速调节器

按线性

ASR

2.2.5校核转速超调量

当h=5时,查表得,=37.6%,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实际上,由于表系统分析的,突然加阶跃给定时,ASR饱和,不符合线性系统的前提,应该按

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

设理想空载起动时z=0,根据已知数据和求的的数据有:

Q1000r/min,Ce=0.196Vmin/r,Tm=0.12s,。

h=5时,查表可得-——,带入式(2-3)

—(2-3)

〜12.41%<

15%

满足设计要求

3Simulink仿真

3.1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前面的电流环设计和转速环的设计和课题中的要求,设计好仿真框图

带入数据进行仿真。

仿真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框图

3.2仿真结果与分析

321起动转速、起动电流仿真波形

按设计要求,空载启动,经过电流上升阶段,电流迅速上升,很快达到最大

电流,ASR进入饱和状态。

因为是变负载扰动,所以恒流升速的电流时上升的,

而此时转速不断的增大,所以转速反馈同样增大,ASR慢慢地变得不饱和。

转速

调节阶段,转速超调后,ASR退饱和,电流很快下降,因为是带负载启动所以,

电流降至额定电流308A,转速稳定在设计的1000r/min。

2秒后电流环断线,电

流环失去电流反馈环节,电流很快增加,增加,n增加,转速环反馈增大,减

小,减小,减小,n减小,转速环反馈减小,增大。

如此循环,所以产

生这样的震荡。

转速和电流的波形图如图3-2所示。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200

图3-2转速电流波形图

根据图形计算系统的电流超调量和转速超调量:

电流超调。

转速超调。

3.2.2直流电压波形

直流电压的波形如图3-3所示。

0.5

1.5

2

2.5

3

3.5

4

4.5

150

100

图3-3直流电压波形图

3.2.3ASR输出电压波形

ASR输出电压波形如图3-4所示。

开始的时候ASR饱和,等电动机开始转动

的时候,开始有转速反馈,并且转速上升,转速反馈上升,ASR输入减小,输出

也慢慢减小,经过转速调节阶段输出稳定下来,2S后电流环断线,ASR输出经过

变化后在0附近震荡。

图3-4ASR输出电压波形图

3.2.4ACR输出电压波形

ACR输出波形如图3-5所示。

图3-5ACR输出电压波形图

心得体会

这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真正做到了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一个基本系统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在此次的设计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地熟悉了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以及simulink的仿真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单纯的上课学习到的东西,在脑海里形成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而且对电路的工作原理也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经过了这个课程设计,通过作图,仿真,我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了新的问题。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在进行Simulink仿真时,对很多元器件和步骤设计一点都

不了解,翻阅图书,上网查找资料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所以在做课设的过程之中老是需要翻教材,这严重影响了我完成课设的进度。

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我加深了对课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平常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难,

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我准确地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matlab软件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收获了很多,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了更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陈伯时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

杨耕.

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王兆安

.电力电子技术(第

4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郑阿奇

.MATLAB实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5]

周渊深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

MATLAB仿真.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