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90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档格式.docx

此处属望文生义。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14522122】

A.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B.目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C.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D.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A [B项,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

C项,句式杂糅,把“发射了”改为“发射的”D项,语序不当,“七月与安生”应放在关联词“尽管”之后。

3.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精灵”文学社请张老师给社员们上了写作辅导课。

李明同学道谢说:

“您的辅导课水平还可以,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B.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

“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C.星期天,张慧在家帮奶奶做家务,同学郭芳要上街买衣服,找她去“参谋参谋”。

张慧说:

“你稍等一等,我把这件事做完了就陪你去,好吗?

D.街坊陈阿姨串门来了,小莉热情接待。

她说:

“欢迎阿姨!

您好久没到我家来了,很忙吧?

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

C [A项,“您的辅导课水平还可以”不当;

B项,“我有天赋”不谦虚;

D项,“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不当,应该是把椅子搬过来让阿姨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4522123】

“传统笔墨根基”,一般人总是想到皴染、斧劈、刮铁、乱柴、乱麻等一类的笔墨技法;

但是人们却往往忘记了,“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最根基性的东西:

诗书画合一,诗书画同步。

前者,指的是画幅的文本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者,则是要求创作者的“内外兼修”,________________,使形式与内容同步俱进,因之,作者笔墨传送的就不仅仅只是山水具象,而且是意幽境远的精神文化内涵。

①即把诗、书、画放在同一个技法层面上去追求、去训练、去经营

②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

③诗境是绘画的内容

④以诗境为灵魂

⑤而书法是绘画的形式表现手段

⑥诗、书、画同在一境层

A.③⑤②④⑥①B.①④③⑤⑥②

C.③①②④⑤⑥D.①③⑥②④⑤

A [首先,要分析所给各句句意,根据句子含义的相关性及句式的相似性将所给句子分组。

如根据“……是……”的判断句形式,可知③⑤为一组;

根据“以……为……”的句式,可知②④为一组,根据⑥的内容,可知⑥应紧承②④,故②④⑥应为一组;

剩下①独立成句。

然后,根据组内句式或句意,排列组内顺序。

如根据⑤的“而”字,可知⑤应排在③的后面;

根据陈述对象出现在②句,可知④应排在②后面。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4522124】

经济发展是一个可看见可度量的指标,人们从中获益变得富裕。

____①____,富裕并不一定能够让人幸福,____②____幸福其实是一种更本质的追求。

拿美国来说,世界幸福报告的作者认为,社会支持、信任、感知自由和慷慨都压制了美国的幸福。

____③____从经济上抵消这种阻力,作者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从约53,000美元上升到133,000美元。

____④____费老鼻子劲发展经济____⑤____维持民众幸福感不下跌,____⑥____这并不划算。

A

然而

/

因为

所以

尽管

B

但是

为了

只能

C

诚然

不过

而且

可见

D

虽然

固然

可以

因此

B [关联词的选用应注意上下文语境。

具体地看,①处后半句可见本句与上句构成转折关系,故应用转折连词,可排除C、D两项;

②处是上一句的递进结果,故可用“而”,且后文并不存在语意的转折,故“不过”“但是”不妥,也可排除C、D两项;

③中“这种阻力”的具体内容在上句,是对前面“社会支持、信任、感知自由和慷慨都压制了美国的幸福”的概括,应使用一个表示目的的关联词,故使用“为了”,这里不存在因果关系,故排除A项;

④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故使用“但”⑤处的后文与前文并不存在转折的语义,故“尽管”的运用不合逻辑,故也可以排除A选项。

综上,选择B项。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4522125】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

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

“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

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

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

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

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

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而不是单纯使用蛮力。

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重视软实力。

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

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

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错失良机。

(摘编自丁元竹《“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文化则是最重要的“软实力”。

B.我国所谓“软实力”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威慑力的因素,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

C.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D [A项,原文“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没有“最”,无中生有。

B项,是“国际感召力”而非“国际威慑力”,偷换概念。

C项,“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表述有误。

原文有限制语“目前有人认为”,且“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不代表“已成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文化“软实力”展开论述,指出了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并就如何提升“软实力”提出建议。

B.文章提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概念,分析了二者关系。

认为两者既相区别,又是相对的,具有互补性。

C.文章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两种实力,要得当使用,使二者相得益彰,并用“以德服人”等理论论据,论证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D.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C [C项,文中所举例子“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论据旨在说明中国向来重视“软实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和行为在别的国家眼里合法合理,文化和价值体制对别的国家有吸引力,就表明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软实力”。

B.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大竞争,但是“软实力”还不强,因此,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

C.既立足国内,又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多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扭转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的趋势。

D.在世界秩序进行重新布局的历史时期,只有充分认识“软实力”的意义,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抓住国家发展的机会。

B [“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于文无据且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4522126】

路 碑

曾立力

沿一条青青石板路,从山外面消消停停地走来个陌生老人,窸窸窣窣地屈膝坐定在岔路口后,将一把三弦拉得呜呜咽咽、如诉如泣……

这儿是湘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古铜色的三岔路口。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尊石碑兀然挺立在岔路口中央。

碑高约六尺许,呈黑褐色,表面粗糙,凸凹不平。

枯黄的茅草掩埋住大半截碑身,通体布满斑斑点点的蚀洞,伤痕累累,饱经风霜。

岁月无情地洗刷,时光百般地磨砺,碑文早已迷迷蒙蒙,模糊一片。

细细地辨认,自然会读到那久远的年代,逝去的往事。

石碑前常有陌生客呆呆伫立,如雕塑。

这老人瘦且干瘪。

刀劈斧削如化石般的脸上,镌刻着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皱褶,仿佛每一道皱褶里都藏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他来自何方?

要到哪去?

无从知晓。

每天,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正热吻着碑顶时,老人就会长久地、默默地伫立在碑前,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那模糊不清的碑文,好像那上面自有什么锦绣文章似的,又常常一个人读得泪流满面……

残阳落进了他昏花的老眼,老人一天天地日见衰老。

又一日,人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置备了铁锤、钢錾,窸窸窣窣地镌洗起石碑来。

他要为过往行人,为自己镌洗清楚这块石碑?

空旷的山谷里回荡起一串串“叮叮当当”好听的声音。

字字复字字,行行复行行,一锤一錾间,忽闻阵阵话语声:

“小不点,安逸嗬!

”是川西汉子耗子李的声音,老爱拧他耳朵,见着就耳根辣痛,躲闪不及。

“小不点,给俺当上门女婿,中不中?

”“乱,乱弹琴,没条枪高,跟老子瞎凑,凑甚热闹!

”是谁?

谁在逗他?

渐次缈远。

“等等我,我想你们啊!

”泪水随锤起錾落,打在石碑上……

历时七七四十九天,石碑被镌洗一新。

原来老人还有一身极好的石匠手艺。

一笔一画,苍劲钝拙,犹如碑帖,在风雨中永远不会磨灭!

老人耗尽了最后的精力,带着他的故事走了。

或荣或辱,或生或死,或终生遗恨,或死而无憾,内心经历过多少伤痛,谁能晓得?

山里人用上好的柏木棺材,把他葬在了石碑旁。

其时,有一才出学校门没几天的后生,对着石碑大声吟诵起来:

民国三十四年仲春,东洋岛夷,怀长蛇吞豕之心,纠集兵力8万有余,旨图陆沉湘西,攻陷芷江,打通进犯大后方之门户。

战役由是展开,我铁军独立团,奉命据路口迎敌,喋血鏖战七昼夜。

战斗异常之惨烈,反复冲杀,血流成河,全团官兵赴死如归,无一退缩,以身殉国者十之八九。

诚可上见古人,下兴来者,而告无愧。

倭寇始终未能越路口一步,伤亡千余,闻风丧胆,溃败。

为旌伟绩、慰英灵、励同胞、勖后人,谨勒石于兹,以作永记。

俎豆千秋,鄄祀馨香,丹心碧血,日月同光,是为至祷。

碑前是如丝如缕的山道,弯弯曲曲,盘旋上升;

碑后是裸露着紫铜色胸膛的巉岩峭壁、广阔深邃如海洋般的蓝天……渐渐地,三岔路口立起一座座古铜色的雕像来,在一片如火如荼的霞光里。

(选自《百花园》2015年12期)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枯黄的茅草掩埋住大半截碑身,通体布满斑斑点点的蚀洞,伤痕累累,饱经风霜”既写出了路碑年久未修的状况,又批评了人们的浅薄无知。

B.“这老人瘦且干瘪。

刀劈斧削如化石般的脸上,镌刻着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皱褶”,这一外貌描写突出了老人的饱经风霜,以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

C.老人历时七七四十九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独自将石碑镌洗一新,说明老人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山里人的理解和支持。

D.“小不点,安逸嗬”等一系列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老人的内心变化,使读者从中领悟到了老人对战友的深情怀念。

D [A项,“又批评了人们的浅薄无知”错误,从下文“山里人用上好的柏木棺材,把他葬在了石碑旁”可知并无此意。

B项,“以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错误,并无此意。

C项,“说明老人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山里人的理解和支持”错误,这应是老人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故选D项。

10.小说详写石碑碑文这一段有何用意?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段落作用题首先要明晰答题思路,这类题一般要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角度组织答案;

其次,要结合小说内容明确答题信息区间,简要概括答案。

【答案】 ①在情节上,照应上文老人回忆战争过程的情节,点明了老人那些特殊举动的真正原因。

②在人物上,丰富了洗碑老人对路口战斗的回味和对碑中战友怀念的形象,增强了读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使老人的形象高大起来。

③在主题上,进一步提升小说的主题,使小说主题上升到“爱国抗敌”上。

11.作者以“路碑”为题有什么作用?

(6分)

【解析】 本题题干是“作者以‘路碑’为题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本文以回看路碑,雕刻新路碑,老人葬于路碑旁,后生读路碑串起全文内容的。

所以“路碑”是全文的线索。

“路碑”常用来纪念那些为人民浴血奋战的人,所以“路碑”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另外,由后文对路碑内容的详细介绍,可知这路碑是用来纪念民国三十四年那场路口战斗和那场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的,所以文章以“路碑”为题,给人以宏大、厚重之感。

【答案】 ①“路碑”是小说的线索。

回看路碑,雕刻新路碑串起了全文内容。

②“路碑”常用来纪念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路碑”为题,给人以宏大、厚重之感。

③“路碑”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为人民浴血奋战的人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14522127】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

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

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

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

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

“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

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

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是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D [A项,“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说法错误。

材料二和材料三也有具体的事例评论。

B项,“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错误。

材料二中并没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内容。

C项,“格局略显狭隘”说法不正确。

1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要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BD [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最初的想法、最初的原因。

不是指孩子的心思。

C项,“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只有第三则材料说“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

E项,“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说法错误。

根据材料三,应该是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14.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4分)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