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78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docx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与方向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数学活动等等及总复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二年级上册的统计表),学习看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安排安排了“数学广角----搭配

(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二上的搭配方法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学习应用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生活问题,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又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两个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孩子是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在本学期中,我将继续以学为本,以孩子们的已有活动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教学举措:

1、改变教学思想。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结合多媒体教。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

内容

二年级

下学期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

下学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

上学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编排结构如下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3、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4、估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乘法            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五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2课时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单元课时安排

年、月、日           1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小数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认识小数              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课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

2.使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符号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难点:

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             3课时

第九单元 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综合练习;四是自我评价。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难点:

正确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总复习                 4课时

 

 

 

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2.23--2.26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4课时)

2.29--3.4

第二单元:

1.口算除法(2课时)2.笔算除法(2课时)

3.7-3.11

2.笔算除法(4课时)

3.14-3.18

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2课时)

3.21-3.25

第四单元:

1.口算乘法(2课时)2.笔算乘法(2课时)

3.28--4.1

2.笔算乘法(3课时)

4.4-4.8

2.笔算乘法(2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

4.11-4.15

第五单元:

1.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4.18-4.22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面积(2课时)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2课时)

4.25-4.29

4.解决问题(2课时)

十一

5.2-5.6

第六单元:

1.年、月、日(2课时)

十二

5.9-5.13

2.24时计时法(2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制作活动日历面积(1课时)

十三

5.16-5.20

第七单元:

1.认识小数(2课时)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十四

5.23-5.27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十五

5.30--6.3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二)(3课时)

十六

6.6-6.10

我们的校园(1课时)第九单元:

总复习(3课时)

十七

6.13-6.17

总复习(1课时)总复习期末迎考

十八

6.20-6.24

期末迎考

十九

6.27-6.30

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