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560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doc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

路基路面工程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学号:

20084580

年级:

2008级

学生姓名:

李朋飞

指导教师:

王正君

目录

1基本设计资料 1

2沥青路面设计 1

2.1轴载分析 1

2.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4

2.3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4

2.4设计指标的确定 5

2.5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6

2.6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7

2.7防冻层厚度检验 8

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8

3.1交通量分析 9

3.2初拟路面结构 10

3.3确定材料参数 10

3.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11

3.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11

3.6防冻厚度检验和接缝设计 12

参考文献 13

13

1基本设计资料

该路段设计年限20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8.7%,车道系数η=0.5,该路段处于中国公路自然区划II2区,路面宽度为B=24.5m,行车道为四车道2×7.5m,此公路设有一个收费站,且处于中湿路段,设计任务书要求收费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基土为粉质中液限土,潮湿路段E0=19Mpa,中湿路段E0=29Mpa,干燥路段E0=30Mpa,沿线有砂石,且有碎石、石灰、粉煤灰供应。

表1-1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表

车型

双向交通量

跃进NJ230

585

解放CA10B

905

黄河JN150

385

长征XD250

305

依土姿TD50

1485

菲亚特650E

245

太脱拉138

47

2沥青路面设计

2.1轴载分析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1确定。

表3-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当量圆直径d(mm)

21.3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

﹙1﹚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前、后轴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标准轴载();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C1—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轴组为0.38;

C2—轴数系数。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离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

m—轴数。

表2-2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

(次/日)

跃进NJ230

前轴

23.70

1

1

585

后轴

69.20

1

1

585

117.93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1

905

后轴

60.85

1

1

905

104.28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1

385

17.29

后轴

101.60

1

1

385

412.52

长征XD250

前轴

37.80

1

1

295

4.29

后轴

2×72.60

1

1

295

1494.09

依土姿TD50

前轴

42.20

1

1

1485

34.82

后轴

90.00

1

1

1485

939.03

菲压特650E

前轴

33.00

1

1

245

1.97

后轴

72.00

1

1

245

58.69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1

1

47

2.60

后轴

2×80.00

1

2.2

47

798.81

∑N

3986.32

则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量轴次:

式中—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次数;

t—设计年限,由材料知,t=20年;

—设计端竣工后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由材料知,γ=0.087;

—车道系数,由材料知η=0.5。

则:

次。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标准轴载();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轴数系数;

表2-3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

(次/日)

跃进NJ230

前轴

23.70

1

1

585

后轴

69.20

1

1

585

30.76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1

905

后轴

60.85

1

1

905

17.01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1

385

后轴

101.60

1

1

385

437.13

长征XD250

前轴

37.80

1

1

295

后轴

2×72.60

1

1

295

5828.48

依士姿TD50

前轴

42.20

1

1

1485

后轴

90.00

1

1

1485

639.24

菲压特650E

前轴

33.00

1

1

245

后轴

72.00

1

1

245

17.69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1

1

47

0.23

后轴

2×80.00

1

2.2

47

4441.00

∑N

11411.54

则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量轴次为:

次。

2.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考虑公路沿途有砂石、碎石、石灰、粉煤灰供应,路面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90),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待定),底层采用二灰土(300),采用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面层,表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40),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60),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90)。

2.3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可根据查表法查得。

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及劈裂强度已参照规范给出的推荐值确定。

见表2-4。

表2-4结构组合参数

层次

材料名

厚度

(cm)

抗压回弹模量

强度劈裂

(Mpa)

15°C模量

20°C模量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2000

1400

1.4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800

1200

1.0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9

1200

1000

0.8

水泥稳定碎石

待定

1500

1500

0.5

二灰土

35

750

750

0.25

土基

30

30

2.4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设计弯沉值

公路为一级,则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是沥青混凝土,则面层类型的系数取1.0;路面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则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取1.0。

式中:

—设计弯沉值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年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公路等级系数,一级公路为1.0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

—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为1.0

所以

﹙2﹚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次加载的疲劳

弯拉应力(Mpa);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表2-5结构层容许弯拉应力

材料名称

(Mpa)

(Mpa)

细粒沥青混凝土

1.4

5.21

0.27

中粒沥青混凝土

1.0

5.21

0.19

粗粒沥青混凝土

0.8

5.21

0.15

水泥稳定碎石

0.5

2.66

0.19

二灰土

0.25

3.43

0.07

2.4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1﹚理论弯沉系数的确定

式中:

δ—当量圆半径;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因此:

F=1.63×[14.98/2000/10.65]0.38(30/0.70)0.36=0.400

=14.98×1400/(2000×10.65×0.7×0.4)=3.516

﹙2﹚确定设计层厚度

采用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由诺莫图算设计层厚度。

h/δ=4/10.65=0.376E2/E1=1200/1400=0.857;

由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

=6.22。

h/δ=4/10.65=0.376=30/1200=0.025;

由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K1=1.460。

又因为K2=/(K1)=3.516/(6.22×1.460)=0.387,,,由上查表得:

H/δ=7.8,H=10.65×7.8=83。

由可知:

,因为H=83cm,可知h4=36.3cm,故取h4=37cm。

如图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1=4cmE1=2000MPah=4cmE1=2000Mpa

h2=6cmE2=1800MPa

h3=9cmE3=1200MPaH=?

cmE2=1800MPa

h4=37cmE4=3600MPa

h5=35cmE5=2400MPa

E0=30MPaE0=30MPa

2.5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1﹚沥青混凝土面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1=4cmE1=2000MPah=21.5cmE1=1400Mpa

h2=6cmE2=1800MPa

h3=9cmE3=1200MPaH=56.8cmE2=1000MPa

h4=37cmE4=3600MPa

h5=35cmE5=2400MPa

E0=30MPaE0=30MPa

,。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拉应力系数诺莫图,知,故满足要求。

﹙2﹚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1=4cmE1=2000MPah=49.4cmE1=3600Mpa

h2=6cmE2=1800MPa

h3=9cmE3=1200MPaH=35cmE2=2400MPa

h4=37cmE4=3600MPa

h5=35cmE5=2400MPa

E0=30MPaE0=30MPa

h==49.4cm,=35cm

由H/=35/10.65=3.286385,=30/2400=0.0125,查表得=0.05Mpa

H/=3.286385,E2/E1=2400/3600=0.67,查表得n1=2.1

H/=3.286385,h/=51.84/10.65=4.8676,查表得n2=0.50

由公式m=Pn1n2得m=0.7×0.05×2.1×0.50=0.037Mpa

﹙3﹚二灰土土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1=4cmE1=2000MPah=56.4cmE1=3600Mpa

h2=6cmE2=1800MPa

h3=9cmE3=1200MPaH=35cmE2=2400MPa

h4=37cmE4=3600MPa

h5=35cmE5=2400MPa

E0=30MPaE0=30MPa

=56.4cm

由,,可知;

由,,可知;

由,,,可知。

由公式,故满足要求。

2.6防冻层厚度检验

根据规范知: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路面设计应进行防冻厚度的检验,如小于规范定的最小防冻厚度时,应增设或加垫层使路面总厚度达到要求。

路面结构层总厚度h=4+6+9+35+37=91cm,大于最大冰冻深度80cm,所以不考虑冻层深度。

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3.1交通量分析

由于路面有一个收费站,各种油类对沥青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宜有车辙,其要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所以,进行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以汽车轴重为100kN的单轴荷载作为设计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凡前、后轴载大于40KN(单轴)的轴数均应换算成标准轴数,换算公式为:

式中:

—100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数的通行次数;

—各类轴—轮型;级轴载的总重(K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各类轴—轮型i级轴载的通行次数;

—轴—轮型系数。

表3-1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kN)

(次/日)

跃进NJ230

前轴

23.70

1

585

后轴

69.20

1

585

1.62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905

后轴

60.85

1

905

0.32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385

0.01

后轴

101.60

1

385

496.32

长征XD250

前轴

37.80

1

295

后轴

2×72.60

3.6×10-6

295

0.42

依士姿TD50

前轴

42.20

1

1485

0.01

后轴

90.00

1

1485

275.17

菲压特650E

前轴

33.00

1

245

后轴

72.00

1

245

1.28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1

47

0.01

后轴

2×80.00

3.5×10-6

47

0.30

∑N

775.46

则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式中:

—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

t—设计基准年限;

γ—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由材料知,γ=0.087;

η—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如下表3-2。

表3-2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公路等级

纵缝边缘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收费站

0.17~0.22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行车道宽>7m

0.34~0.39

0.54~0.62

行车道宽≤7m

=2800397.633次。

3.2初拟路面结构

因为交通量100×104<280.04×104<2000×104次,故可知交通属于重交通。

由以上可知相应于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等级。

查规范知: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为250m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厚为200mm;垫层为150mm的低剂量无机结合稳定土。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长为4.5m。

3.3确定材料参数

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路基回弹模量为29Mpa;低剂量无机结合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去600Mpa;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1300Mpa。

基层顶面当量的回弹模量值计算如下:

=

=

=

==0.328m

==4.35

=

=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为:

3.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由《路基路面工程》查得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5m。

由下列公式求得:

式中γ—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

H—混凝土板的厚度(m);

Ec—水泥混凝土的弯沉弹性模量(Mpa);

σp—标准轴载Ps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Mpa);

kr—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纵缝为设杆拉的平缝,kr=0.87~0.92,纵缝为不设杆拉的平缝或自由边界kr=1.0,纵缝为设杆拉的企口缝,kr=0.76~0.84,;

kc—考虑偏载和动载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综合系数,按公路等级查下表3-3;

表3-3综合系数kc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kc

1.30

1.25

1.20

1.10

σps—标准轴载Ps在四边自由板的临界荷载处产生的荷载应力(Mpa)。

=,=2.33

根据公路等级,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和系数,则荷载疲劳应力为:

=2.33×0.87×1.25×1.045=2.65MPa

3.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由《路基路面工程》知,II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8﹙℃/m﹚。

板长4.5m,L/r=4.5/0.760=5.92;已知混凝土板厚0.25m,Bx=0.63。

则可知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

式中:

αc—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Tg—最大温度梯度,Tg=88°c/m;

Bx—综合温度翘区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

σtm—最大温度梯度时土板的温度翘取应力(Mpa)。

=

温度疲劳系数,式中a,b和c为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公路自然区划查下表3-4。

表3-4回归系数a,b和c

系数

公路自然区

a

0.828

0.855

0.841

0.871

0.837

0.834

b

0.041

0.041

0.058

0.071

0.038

0.052

c

1.323

1.355

1.323

1.287

1.382

1.270

=

则温度疲劳应力:

综合,一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的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85﹪。

再根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确定可靠度系数。

,故满足要求。

3.6防冻厚度检验和接缝设计

﹙1﹚防冻厚度检验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知,路面防冻厚度为0.5m,而设计路面总厚度为0.60m,由于0.5<0.60,故满足设计要求。

﹙2﹚接缝设计

为避免由温度产生的应力破坏,所以,在混凝土板中设置横缝与纵缝,这段路为重交通,缝中设拉杆,拉杆长0.5m,直径22mm,每隔40cm设置一个。

①横向胀缝

缝隙宽20mm,缝隙上部5cm深度内浇填缝料拉杆的半段固定在混凝土内,另

一半涂以沥青,套上长约10cm的塑料套筒,筒底与杆端之间留有3cm空隙,用木屑与弹性材料填充。

②横向缩缝

缩缝采用假缝,缝隙宽5mm,深度为5cm.

③施工缝

施工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的构造形式,缝上深5cm,宽为5mm的沟槽,内浇

填缝料。

④横缝的布置

缩缝间距一般为5m,混凝土路面设置胀缝。

⑤纵缝的设置

在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设置纵缝,缝间距3.75cm,设置为假缝带拉杆形式,

缝的上部留有5cm的缝隙,内浇注填缝料,缝与横缝一般做成垂直正交,使混凝土具有90°的角隅。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