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08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doc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

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解应用题时,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

审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笔划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于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二、在解题时,许多学生不清楚怎样解题,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新类型就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一味地模仿。

因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学生灵活解题的关键。

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由题目问题入手,问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条件,如果条件没有直接出现,再问要求这个条件,需知道什么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

植树节,三

(1)班植树200棵,三

(2)班比三

(1)班多植树20棵,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

(1)班植树棵数和三

(2)班植树棵数)?

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三

(1)班植的),哪个是未知的(三

(2)班植的),应先求什么(三

(2)班植的200+20=220)?

然后再求什么(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00+220=42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把两个有关联的数量放在一起,提出能解决什么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问题,一直到求出题目问题。

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

已知三

(1)班植树200棵,三

(2)班比三

(1)班多植树20棵,可以求出三

(2)班植树棵数(200+20=22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200+220=420)。

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解题中获得成就感。

如:

小明家到学校有9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

学校上午7时50分上课,为了准时上课,小明最迟什么时候从出发?

对于较难题目,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四、学生能够自编合乎要求的应用题,说明学生已经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所以要多让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如:

五年级有女生48人,男生比女生多12人,----------?

也可以根据问题补充合适条件。

如:

五年级有女生48人,---------------,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按指定的类型编应用题。

如编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总之,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就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应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