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4612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趁着年少时用功学习,不要等老了无所作为而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的句子和道理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

它讲述的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令家长们惊讶的故事,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

  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着选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惭愧,妈妈对我说:

”你现在能体会这个道理也不迟,相信你也会慢慢改变进步。

”我心里想:

”以后我要向孔融学习,更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

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

”。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2)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国学丛书之一的《三字经》,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历史人物生活和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都用三字诗歌编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

  书中介绍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为感动的几句是:

”批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它讲的是西汉路温舒刻苦学习的故事。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常常借别人的书来读,一天,路温舒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叶子来编成席子,在上面抄书、写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时候到处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很多的书,成为一名大文学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有启发,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现有条件的束缚,自己去创造机会。

最后,和路温舒当时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是好太多了,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3)寒假里,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为一句,四句为一组,读起来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

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间传说,也是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

书里虽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边读一边看译文,渐渐的就懂得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里有这样两句话: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是说: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就不会有所作为。

刚刚开采出来的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称为精美的玉器。

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今天,我读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经》,有人说我真是百看不厌,我想,大概是这样吧。

因为,这里的每一句都有着它深刻的道理。

比如说: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杵;

融四岁,能让梨;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我很喜欢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杵。

并且,我还知道关于这句话的一个故事。

  孟子小时候,很是调皮,由于住的比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从这条路上送去世的人,孟子和他的小伙伴,就学着这些人的样子,堆一个小土堆,立上一块小石头,放一些小石子在旁边,然后不停的哭。

  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个靠近菜市场的地方,可孟子很快和这里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们学着卖肉的,也吆喝起来,孟母摇了摇头,便又搬家,这次,孟母住在了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本想这下孟子应该好好学,没想到,孟子却逃课,回到家中,见妈妈正在织布,孟母看到后,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不理解的看着妈妈,孟母对孟子说:

”你就像这布,我织到一半就把它剪断,我不就是半途而废吗!

你也是一样的。

”孟子听了,泪流满面,说:

”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便跑回了学堂。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除了干一些坏事)还告诉了我们,不要学一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一定要学一些好的东西,做一个好的自己,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

  (5)放假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

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了书中的一些含义。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

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

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

  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

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

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

  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

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