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20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方漆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C.在啦啦队一阵又一阵的助威声中,给队员们增添了无穷动力。

D.为了当好班主任,王老师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资料,常常分析整理材料到深夜。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搓捻(cuō)感慨(kǎi)创伤(chuàng)

B.书塾(shú)抚弄(fǔ)自卑(bēi)

C.秕谷(bǐ)争执(zhí)唾沫(tuò)

D.菜畦(qí)确凿(záo)恍然大悟(wù)

3.141.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4.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3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

四、综合性学习

8.班上准备举办“音乐带我飞”的主题晚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晚会拟用一副对联来渲染气氛,现已确定好了上联,请你从下面四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

笛音飘声声传情下联:

选(______)项

A.丝竹韵悠悠绵长B.鼓点响阵阵送暖

C.琴音起首首入梦D.琵琶响嘈嘈切切

(2)晚会共有三项活动,请你策划另外两项活动,并填入下表。

要求:

句式与“活动三”基本一致。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活动三

歌声大秀场

自由献歌,展示风采

(3)王丽是班上出了名的“麦霸”,在“歌声大秀场”活动中连续唱了三首歌,还意犹未尽。

作为主持人,你想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你该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甲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两篇文章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对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一会儿雪大了。

B.公欣然曰:

谢太傅高兴地说。

C.尝月下戏:

曾经在月下唱戏。

D.必不明:

一定看不见。

3)两篇文中孩子们有什么共同点?

4)你认为徐孺子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好在哪里?

5)我们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对某样事物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10.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把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填补出来。

(1)()观之,兴正浓。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文中最能表现“我”享受“物外之趣”的句子有哪些?

7)请你大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我”鞭驱虾蟆时的心理活动和可能会有的语言(含语气语调)一起描绘出来。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

“秋风凉,娘心慌。

”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

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

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

用它絮棉被,絮棉衣。

娘常说:

“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

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

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

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

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

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

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

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

这就是儿的娘亲啊!

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

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

“给儿子做棉被哪。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

“你算猜对了!

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

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

“嗬!

能把人暖和个跟头。

”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

“好香的阳光味儿!

”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

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

“你个猴崽子。

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

”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

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

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

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选文使用了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

“你算猜对了!

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4)结合选文说说,第⑤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

1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她忽然灵机一动: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______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______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______。

七、作文

1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有首诗这样写道:

“那是谁家的春天/赤足走在田埂上/心事像打了结/少年时的烦恼/总是这般模样/有一点盲目/有一点仓促……”其实在四季的更迭中,我们遇到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有烦恼,有快乐,有成功,有失败……我们经历着,也在成长着。

请拿起你的笔来,记下成长中的事,慢慢适应长大吧。

请你以《季,那件事》为题作文。

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诗歌鉴赏

7.(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四、综合性学习

8.

(1)B

(2)示例一:

闻曲猜歌名播放曲子,师生竞猜。

示例二:

经典共回味欣赏金曲,陶冶心灵。

示例三:

乐器齐荟萃乐器表演,助兴晚会。

(3)示例:

王丽唱得真好,不愧是咱们班的“金嗓子”,大家为她鼓掌。

其他哪位同学接着来为我们奉献你的精彩?

五、文言文阅读

9.1)第一篇:

谢家雪日聚会,儿女咏雪,谢公高兴大笑。

第二篇:

徐孺子月夜玩耍时,巧妙回答别人有关月亮问话。

2)C

3)都很聪明,比喻精美恰当。

4)把月亮中有物比作眼睛里有瞳仁,恰当生动地指出了某些事物存在的重要性。

5)示例:

清晨,树林里鸟儿就像是百唱不厌的歌唱家,给大自然带来欢乐。

10.5)⑴余⑵余余余之余

6)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略

六、现代文阅读

11.1)倒叙

2)比喻,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

3)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幸福、愉悦),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

4)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

5)写出了“我”母亲对像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

1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七、作文

13.范文:

夏季,那件事

六月里炙热的阳光,折射出缕缕忧伤,泥土中绿色的草芽,流露出点点坚强;夏季里绿色的旋律,带来了丝丝清凉。

——题记

又是一个夏季,已踏上成功之路的我望着慰蓝的天空,脑海早浮现出一个非同平常的夏季,那是一个被骄阳虐过的三伏天,那个岁月匆匆的日子,那道充满梦幻的歌,那个一身清新味道的女生,和那件依然历历历在目的往事。

在那个浪滚滚的夏季,我被学校挑选出来参加市级演讲大塞,学校的荣誉都凝聚在我站在讲台上的一瞬间,可骄傲的我还是将它无视了,将它当成了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话题,还曾无知的认为自己一定是第一名,可是,结果终究是无情的,将我的自信狠狠的摔碎,梦碎了,心也碎了,天幕碎了,抹上了一层层让我喘不过来气的灰色。

热浪滔滔,走在放学路上的我感到无力,知了下聒聒,好像在笑我,笑我的骄傲,笑我的无知,笑得我想哭。

没有一丝风,前方的高楼似有似无,好像也被骄阳蒸发了,这炙热的阳光,刺痛了我的心。

隐约在朦胧中看到绿色,嫩绿色照亮了我的眼睛,焦距拉开,视野却依旧模糊,唯有那点绿愈来愈清晰,咦?

那不能小言吗,她穿着绿色的服装,还戴了个MP3,这是要……“你来了。

”小言一句话打断我思绪。

“你在等我?

”虽然等小朋友一起回家并不奇怪,可一向自我要求极高的她不会在放学后随便逗留在其它地方的,我大惑不解。

“是的,我想带你去个地方。

”小言直奔主题,我俩从不多话,可能是因为都相互明白对方的意思吧。

“算了吧,我……”我没心情,可话未说完,小言就不由分说的拉了我,并带我去了一个陌生的饮品店中,里面种了许多盆栽,满眼都是绿色,很清新。

我们各点了一份薄荷茶,刚坐下,小言就给我戴上了一个浅绿色的耳机,我听到了一阵轻快的节奏,前奏过后,优美的歌声传入耳畔: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到得了远方;如果梦想不曾附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努力的人有隐形的翅膀。

”犹如一阵清风拂过,各种为梦想而奋斗却以失几告终的画面像幻影似的在脑海中回放,令人心酸,我坚强的外表被摧碎,眼泪在一瞬间决堤,划过脸颊……我看了看小言,小言向我点点头,示意我继续听。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跟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绽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算是到过了天堂……”我静静地听着,心中早已汹涌澎湃。

这首歌正是追篴梦想而偏离了轨道的少年的真实写照吗?

是呀,面对同学的嘲讽,老师的质疑,那抹绿,那件事我是该放下骄傲,重新出发了。

夏季,那首歌,那件事,已深深萦绕在我的脑海。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毫无关系,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

B.《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持梦想,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将现实与往事交替着写,将爸爸爱花和“我”的毕业典礼两线交替着写,突出了爸爸既严厉又充满了关爱的性格。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4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盔甲(kuí)

蝉蜕(tuì)攒聚(cuán)

B.白颊(jiá)啄食(zhuó)

宿儒(sù)潜龙勿用(qián)

C.脊梁(jí)倜傥(tǎng)

锡箔(bó)荆川纸(jīng)

D.菜畦(jí)缘由(yuán)

脑髓(suí)金叵罗(pǒ)

3.(题文)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

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训诫:

告诫,教导悬崖:

高而陡的山崖

B.嶙峋:

形容人瘦削灌木:

灌溉树木

C.目眩:

眼睛昏花啜泣:

抽抽搭搭地哭

D.纳罕:

惊奇,诧异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

5.读图,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书法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由不规范至规范的演变规律。

B.了解汉字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意思。

图中的“晋”本义是“官位晋升”。

C.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上图中缺少了楷书。

D.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誊,图4体现了其字体特点。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1),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3),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5),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6)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7),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

“,。

”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难道不更应该如此吗?

(《论语》八则)

三、诗歌鉴赏

7.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

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

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综合性学习

8.诸葛亮训诫儿子“俭以养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

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

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 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

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

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

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____,探究结果:

___

我选____,探究结果:

___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填空(3分)

《狼》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窘()目似瞑()顷刻()狼亦黠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缀行甚远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屠自后断其股④止有剩骨

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复投之亦毙之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分)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分)

6)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10.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

地名。

③别驾从事:

部下官吏。

④野亭:

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①相委而去(____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______)

④须期乃入(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一条即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给孩子一片空间

章智伟

①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zhuàn_____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②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

但12岁的聂利却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真理”。

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用事实证明:

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③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

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

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

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

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