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3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Word格式.docx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教学环节一引入

/

3

1

教学环节二展开

设疑

2

探究

4

5

合作

反馈

教学环节三总结

占所列问题百分比

41.5%

39%

19.5%

表2: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学生回答—对话–互动

学生回答技巧水平

教学环节

无回答

机械判断是否

23.1%

30%

5%

认知水准回答

15.4%

31.43%

25%

推理回答

53.8%

31.42%

40%

创造评价性回答

26.9%

7.14%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16个,占问题总数的39%,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

“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20%以上,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

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表3:

教师听答行为情况分析表

教师教学--环节—倾听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无反射倾听

7

8

有反射倾听

13

15

9

“察颜观色”倾听

10

20

23

结论:

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表4: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

教师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占总课时间百分比

教师

讲解

师生

回答

小组

学生

自学

非教学时

7.3%

91.91%

0.79%

6.25%

46.59%

27.91%

18.75%

2.5%

5.83%

87.92%

3.75%

从上表看,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5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间有所增加。

三、观察启示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

第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之一。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合作交流只流于形式,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并让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呢?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当然要求的提出可以“建议”的形式,并说明这些是参考建议,小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组织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二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心以下问题:

(1)行为的参与:

一种是积极观察、思考、认真讨论,亲自实验操作,写写、画画、算算等;

另一种是旁观,不积极讨论。

(2)情感参与:

一种是兴趣浓厚,态度认真,有了一些收获流露出成功的愉悦;

另一种是表情淡漠,有厌倦情绪、依赖他人。

(3)认知参与度:

一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或寻求规律,从特殊事例到类似问题;

另一种是机械仿效,条件不清,不善于由此及彼。

第三合作交流,教师在组织交流之前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好要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

第四小组竞赛。

教师可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三)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习中的不断“反思”。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本质特征。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反思,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

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

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