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3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单的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连接建立,accept()返回,得到新的套接字,sc

send()/recv(),在套接字上读/写数据,直到数据交换完

recvt()/send(),在套接字sc上读/写数据,直到数据交换完毕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结束TCP对话

closesocket(),关闭最初套接字s,服务结束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sc

2、编写用UDP协议实现的Client端和Server端程序并调试通过(做完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做该实验)。

将套接字与远地主机连接

recvt()/send(),在套接字上读/写数据,直到数据交换完毕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结束UDP对话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3、编写用TCP协议实现Client端与Server端的一段对话程序。

Server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来提示Client端下一步将要进行操作。

所用函数及结构体参考:

1、创建套接字——socket()

功能:

使用前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格式:

SOCKETPASCALFARsocket(intaf,inttype,intprocotol);

参数:

af:

代表网络地址族,目前只有一种取值是有效的,即AF_INET,代表internet地址族;

Type:

代表网络协议类型,SOCK_DGRAM代表UDP协议,SOCK_STREAM代表TCP协议;

Protocol:

指定网络地址族的特殊协议,目前无用,赋值0即可。

返回值为SOCKET,若返回INVALID_SOCKET则失败。

2、指定本地地址——bind()

将套接字地址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

intPASCALFARbind(SOCKETs,conststructsockaddrFAR*name,intnamelen);

s:

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并且未作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号)。

其它:

没有错误,bind()返回0,否则SOCKET_ERROR

地址结构说明:

structsockaddr_in

{

shortsin_family;

//AF_INET

u_shortsin_port;

//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structin_addrsin_addr;

//32位IP地址,网络字节顺序

charsin_zero[8];

//保留

}

3、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和accept()

共同完成连接工作

intPASCALFARconnect(SOCKETs,conststructsockaddrFAR*name,intnamelen);

SOCKETPASCALFARaccept(SOCKETs,structsockaddrFAR*name,intFAR*addrlen);

4、监听连接——listen()

用于面向连接服务器,表明它愿意接收连接。

intPASCALFARlisten(SOCKETs,intbacklog);

5、数据传输——send()与recv()

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intPASCALFARsend(SOCKETs,constcharFAR*buf,intlen,intflags);

intPASCALFARrecv(SOCKETs,constcharFAR*buf,intlen,intflags);

buf:

指向存有传输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

6、多路复用——select()

用来检测一个或多个套接字状态。

intPASCALFARselect(intnfds,fd_setFAR*readfds,fd_setFAR*writefds,

fd_setFAR*exceptfds,conststructtimevalFAR*timeout);

readfds:

指向要做读检测的指针

writefds:

指向要做写检测的指针

exceptfds:

指向要检测是否出错的指针

timeout:

最大等待时间

7、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关闭套接字s

BOOLPASCALFARclosesocket(SOCKETs);

8、WSADATA类型和LPWSADATA类型

WSADATA类型是一个结构,描述了Socket库的一些相关信息,其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structWSAData{

 

WORD 

wVersion;

wHighVersion;

char 

szDescription[WSADESCRIPTION_LEN+1];

szSystemStatus[WSASYS_STATUS_LEN+1];

unsignedshort 

iMaxSockets;

iMaxUdpDg;

charFAR* 

lpVendorInfo;

}WSADATA;

typedefWSADATAFAR*LPWSADATA;

值得注意的就是wVersion字段,存储了Socket的版本类型。

LPWSADATA是WSADATA的指针类型。

它们不用程序员手动填写,而是通过Socket的初始化函数WSAStartup读取出来。

9、sockaddr_in、in_addr类型

sockaddr_in定义了socket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地址。

定义:

structsockaddr_in{

short 

sin_family;

u_shortsin_port;

struct 

in_addrsin_addr;

sin_zero[8];

};

其中in_addr的定义如下:

structin_addr{

union{

struct{u_chars_b1,s_b2,s_b3,s_b4;

}S_un_b;

struct{u_shorts_w1,s_w2;

}S_un_w;

u_longS_addr;

}S_un;

首先阐述in_addr的含义,很显然它是一个存储ip地址的联合体,有三种表达方式:

(1)用四个字节来表示IP地址的四个数字;

(2)用两个双字节来表示IP地址;

(3)用一个长整型来表示IP地址。

给in_addr赋值的一种最简单方法是使用inet_addr函数,它可以把一个代表IP地址的字符串赋值转换为in_addr类型,如

addrto.sin_addr.s_addr=inet_addr("

192.168.0.2"

);

本例子中由于是广播地址,所以没有使用这个函数。

其反函数是inet_ntoa,可以把一个in_addr类型转换为一个字符串。

sockaddr_in的含义比in_addr的含义要广泛,其各个字段的含义和取值如下:

第一个字段short 

sin_family,代表网络地址族,如前所述,只能取值AF_INET;

第二个字段u_shortsin_port,代表IP地址端口,由程序员指定;

第三个字段struct 

in_addrsin_addr,代表IP地址;

第四个字段char 

sin_zero[8],是为了保证sockaddr_in与SOCKADDR类型的长度相等而填充进来的字段。

Sever端代码:

//server.cpp: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winsock.h>

windows.h>

stdio.h>

stdlib.h>

#pragmacomment(lib,"

WS2_32"

SOCKETsock1,sock2;

intsin_size;

structsockaddr_inmy_addr,their_addr;

charname[20];

//初始化函数Tcp

voidInit()

{

printf("

\n\n\nServer:

TCP\n\n\n"

//建立套接字

constWORDwMinver=0x0101;

WSADATAwsadata;

if(0!

=:

:

WSAStartup(wMinver,&

wsadata))

perror("

Startsocketerror!

"

if(INVALID_SOCKET==(sock1=: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perror("

Createsocketerror!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my_addr.sin_addr.S_un.S_addr=INADDR_ANY;

my_addr.sin_port=htons(1000);

if(SOCKET_ERROR==:

bind(sock1,(structsockaddr*)&

my_addr,sizeof(my_addr)))

{

Bindingstreamsocket"

exit

(1);

}

//开始侦听

listen(sock1,5))

Listeningstreamsocket"

//接受连接

printf("

Readytoserveclient.Pleaseconnect...\n\n\n"

sin_size=sizeof(structsockaddr_in);

if((sock2=accept(sock1,(structsockaddr*)&

their_addr,&

sin_size))==-1)

Acceptingstreamsocket"

Acceptinganewconnet:

%s"

inet_ntoa(their_addr.sin_addr));

//选择菜单

intmenu()

char*s=(char*)malloc(2*sizeof(char));

intc;

Menu\n\n\n"

*********************************\n\n"

*1.SendMessage*\n"

*2.ReceiveMessage*\n"

*3.Exit*\n\n"

*********************************\n"

do

printf("

\nEnteryourchoice:

gets(s);

if(s[0]=='

\0'

){

gets(s);

}

c=atoi(s);

}while(c<

0||c>

3);

free(s);

returnc;

//消息发送函数

voidSend()

charMsg[10240];

\nPleaseInputthemessage:

gets(Msg);

Msg[10239]='

;

:

send(sock2,Msg,strlen(Msg),0);

//消息接收函数

voidReceive()

intlen;

charbuf[10240];

for(inti=0;

i<

10240;

i++){

buf[i]='

if((len=:

recv(sock2,buf,10240,0))==-1)

Recevingdataerror"

TheReceivedMessage:

%s\n"

buf);

//主函数

voidmain()

Init();

for(;

switch(menu())

{

case1:

Send();

break;

case2:

Receive();

case3:

exit(0);

//:

closesocket(sock2);

:

closesocket(sock1);

WSACleanup();

Server端界面:

Client端代码:

//client.cpp:

//

\n\n\nClient:

my_addr.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

192.168.93.48"

//请求连接

connecting..."

if(sock2=(:

connect(sock1,(LPSOCKADDR)&

my_addr,sin_size))==-1)

{

send(sock1,Msg,strlen(Msg),0);

recv(sock1,buf,10240,0))==-1)

Client端界面:

实验结果及心得:

实验结果截图: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信息:

客户端接收服务端消息:

服务端接收消息: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及课上老师讲解,了解了TCP与UDP协议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原理。

通过C/S代码的编写运行,形象地看到客户/服务器端的运作方式,对于C/S模型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及进一步理解。

通过代码的编写,再一次熟悉Socket编程原理,掌握简单的套接字编程。

第一次运行程序成功后,是在同一台电脑上进行C与S端的连接。

在课上实验,将程序放在2台台式机上进行运行,在与同学探讨中又将代码中有关部分,比如IP地址等进行了修改,最终使程序在2台电脑上运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