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645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原卷版备战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Word文件下载.docx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

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B—2:

①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

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②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

④他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长句是使用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单句,它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如“A—1”的主干是“人们把石头放在尽头”,“B—1”的主干是“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

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他都是它们的修饰语。

长句的特点:

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是使用词语少、形体短、结构简单的单句,如“A—2”含有3个句子,“B—2”含有4个句子,每个句子相比于“A—1”“B—1”都较短。

这些短句组合起来表达的内容与左栏一个长句所表达的内容相同。

短句的特点:

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一)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绝不是把一个长句子随意切割成几个短句这样简单,它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的。

第一步,找准主干句。

“主干句”是指重要的、中心的句子,不简单等同于“句子主干”,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

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

之所以“暂放一边”,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在中间;

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

找准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句变短句的三分之二。

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

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完整的短句。

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

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

长句变成短句后,这些短句必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几个独立句子,所以在操作时不要被题目中给出的序号、标点迷惑。

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排序、使用衔接词(借代词和关联词)、增删词语等手段把前两步分析出的短句整理成一段连贯的话。

(二)短句变长句

首先,确定长句的主干,分析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

其次,组合附加成分,将短句中的其余内容合理转化为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

再次,复查验证排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附加成分、并列成分等的语序是否恰当。

二、句子重组

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

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

三、整散句变换

整句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大体相同的一组句子,一般指对偶句和排比句。

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1.散句变整句

首先,定基准句。

分析语句特点,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

其次,仿基准句。

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体形成对偶或排比修辞格。

再次,顺调后句。

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

2.整句变散句

整句改散句就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取消对偶或排比修辞,变整齐的句子为长短不一的句子。

四、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于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

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

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

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1)单句成分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①主谓倒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般语序。

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

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例如:

常式句:

你怎么了?

变式句:

怎么了,你?

主谓倒置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由于说话急促而先说谓语再说主语。

变换方法是将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后面用逗号,主语放在谓语之后,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②定语、状语后置。

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这是一般的语序。

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后置。

变换方法是将定语或状语移到句子的后面,在定语或状语之前用逗号,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2)偏正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复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

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只限于偏正复句,不涉及联合复句。

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有时为了强调正句所表达的内容,就将正句放在前面,偏句放在后面,这就形成了特殊的次序。

次序变换后,常将原来正句中表关联的词语去掉,原来偏句中表关联的词语予以保留。

如果原来偏句中没有关联词语,有时还要补出来。

因果倒置的例子:

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

今年棉花减产了,因为虫害严重。

转折倒置的例子:

他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坚持学习。

他还是坚持学习,虽然生病了。

条件倒置的例子: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

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

考点三: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这道题的考查目标,是表达连贯;

如果从阅读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是在考查语境的限制与提示作用;

如果从思维规律来看,它毫无疑义是考查人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考查的都是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它受到高考命题组专家们长久不衰的青睐。

试题选文以说明文为主;

行文结构一般有3种形式:

总分(总—分、分—总或总—分—总)、承接、并列;

常见句间关系有7种:

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说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假设关系。

一、分析语段特点

补写句子的命制就是命题人预先选好一个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语段,人为挖去几个空格。

所以,厘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一)3大常见结构类型

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意,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

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2.承接式

各段落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

3.并列式

并列式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

(二)7大常见句间关系

语段内的句子之间以及句子内部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

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补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等。

句子之间往往有一些标志词。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 例

转折关系

但/然而

(2017·

全国卷Ⅰ)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全国卷Ⅰ)然而,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究其原因,就是/因此/是因为

(2019·

全国卷Ⅰ)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2016·

全国卷Ⅰ)这是因为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解说关系

比如/以……

为例

全国卷Ⅰ)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不仅仅……甚至

全国卷Ⅱ)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并列关系

并非……而是/既……又/还/也是/还能

(2013·

全国卷Ⅱ)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固定植株的位置,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承接关系

就/从而

全国卷Ⅱ)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假设关系

倘若/如果

全国卷Ⅱ)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则先叶后花。

二、把握解题流程

语言得体

一、语体转换要得体

语言,从语体形式分,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

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场合,严肃、公正;

口语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随和、轻松。

1.首先,我们要明白如下四点:

(1)“子”“儿”“头”词缀。

如口语词:

管子、房子、桌子、袋子、套子,头儿、官儿、花儿、眼儿、玩儿,老头、上头、日头、年头、念头等。

转换示例:

管子→管道,房子→房屋;

桌子→课桌(办公桌),袋子→胶袋;

头儿→领导,年头→年份(岁月、光阴)……

(2)动补结构表示动作完成或效果。

堵住、换掉、躲开、赶上、拿下、遇上等。

堵住→堵塞,换掉→更换,躲开→躲避,赶上→正逢(正值)……

(3)动词词头“打”。

打算、打听、打探、打坐、打量、打断等,当然也有打字头的书面语,比如“打击黑恶势力”。

打算→计划,打听→探听……

(4)运用修辞成分的词语。

如:

卖弄、扯皮、折腾、卡壳、草包、起哄等。

卖弄→炫耀,扯皮→纠纷……

2.其次,我们要明白,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四字词是比较端庄正式的,而单个字,尤其是动词,以及相当一部分三字词组(如动宾结构)都是不太正式的。

开车→驾驶汽车,看球赛→观看球赛,届时本公司叫相关人员负责该活动(“叫”→“责成”或“安排”);

请各位业主注意,小区泳池不是澡堂子,请勿在此洗浴(“澡堂子”→“公共浴池”);

本人不慎丢掉钱包,内有×

×

,还有手机一部,型号为×

,望拾到者返还,本人一定当面重谢(“丢掉”→“遗失”,“还有”→“以及”)。

3.最后,要提及的是,口语和书面语都属于现代汉语语体,不要把过于古雅的谦辞、敬辞和书面语混淆起来。

题目如果考书面语体转换,就不要考虑谦辞、敬辞。

解答语体转换“3技法”

技法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

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同样要到电视台应聘,假如你想应聘记者,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侧重于介绍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因为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

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突出自己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相貌端庄等特点,因为主持人既要用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又要将个人形象展示在荧屏上。

技法2——分清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满足交际需要。

1.口头语体:

(1)类型:

日常谈话、演讲、辩论、广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等。

(2)特点:

亲切自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

2.书面语体:

书面语可以分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

其中,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

庄重典雅,严谨周密。

①公文事务语体:

明确、简要、平实,程式化;

②文艺语体:

讲文采,语言生动形象,句式灵活;

③科技语体:

客观,平实,有逻辑性,多用长句;

④政论语体:

逻辑性与形象性并重,准确严密。

3.词语选择

(1)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在公文中使用。

(2)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书面语的文艺语体中使用。

技法3——注重场合,看准对象

(1)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

(2)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3)在与人促膝谈心时,不宜用外交辞令,故弄玄虚,拐弯抹角,因为面对面说话,说话人和答话人都处在一定的情境中,许多话都可以十分简短甚至省略,不必追求语句完整。

(4)在娱乐场合,用语要生动、有趣,有时还需要一点幽默。

二、谦敬用词要得体

用语要做到礼貌得体,主要注意两点:

一是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例如:

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等;

二是注意用准谦敬辞。

谦辞只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他人。

备考前积累一些常用谦辞、敬辞并弄清它们的含义及用法,很有必要。

解答谦敬得体“3技法”

技法1——注意遣词,谦敬得当

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敬辞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辞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2017年全国卷高考三套试题都对此进行了考查,积累一些谦辞、敬辞的使用常识,是备考的一大捷径。

技法2——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一指用语须符合说话者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教养、性格、学识、思想、生活阅历等特点;

二指用语必须符合听话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心理喜恶等特点。

对象不同,措辞用语必须讲究说法和分寸。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

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技法3——分析语境,明确褒贬

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生活中,一些常用谦敬辞也应该有所了解:

赏脸:

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

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台鉴:

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

托福:

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

待字:

女子尚未定亲,如“待字闺中”。

斗胆:

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辞)。

方家:

“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

割爱:

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阁下:

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

婉辞,上厕所。

股肱:

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候教:

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麾下:

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

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瑕疵:

微小的缺点。

时祉、近祉:

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端:

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

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三、引用名句要得体

在日常表达交流中,我们为了表达生动形象的需要,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使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和内涵,意蕴丰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但是一定要符合语境和场所,不要弄巧成拙,造成不良影响。

考点四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①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②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

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

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③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④

(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号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

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省略

号⑤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连接

号⑥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列奥纳多·

达·

芬奇、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

物理学》《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书名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

号⑦

____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二、用法相近的标点符号区分

1.括号与破折号的异同

二者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又有区别:

当解释说明内容比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要读出来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的内容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括号),否则用括号。

(1)中年人读书学“术”,做事讨巧,难以凭信念——如果他原先有的话——拼命做去。

(2)拿一颗豆子(蚕豆、豌豆、黄豆都可以)来说吧……

分析:

(1)可以把注释的内容都读出来,而

(2)不必读出来。

2.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当后面的内容是分项列举时用冒号,是解释说明时用破折号。

几年来,她自学了以下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

本句冒号以下的内容是分项列举,而不是解释说明,所以只能用冒号而不能用破折号。

3.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区别

(1)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想起自己的家,就想起那景象: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

括号里的话注释的仅仅是冒号后面的话,而不是整个句子的。

因此,这里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