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647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共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哲学方面,这部著作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实证主义的自然哲学、唯心史观以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它作出经典的表述: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现象,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到社会,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意识、思维也是高度发展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因此,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确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在认识论问题上,它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指出: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不是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

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这就是说,任何个人或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对真理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当然,相对真理也是客观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但是人们永远也不可能穷尽绝对真理,达到真理认识的最后完成。

在唯物辩证法问题上,它规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对象,即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并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最重要的范畴。

它还论述了道德、平等、自由与必然等问题。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这部著作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它表述了最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概念,确定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

把“广义的”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即不把它的任务仅仅局限于研究资产阶级关系的规律,而是研究各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更替的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批判庸俗的分配决定论时,它指出,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方式和方法的产生,随着这一社会的历史前提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方法。

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分配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分配方式不是消极的,它对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也起反作用。

在批判杜林庸俗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一暴力论一的时候,它指出,暴力在历史进程的一切阶段都是经济进程的结果,而决不是它的原因。

从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生来看,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程度,奴隶制才会成为可能。

它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产生的,在这里,暴力根本没有起决定作用。

同样,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才有可能把劳动无例外地分配于一切社会成员,把各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理论和实际的公共事务。

从而为消灭私有财产,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创造前提。

在这个时候,任何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才成为多余的,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无论它拥有多少“直接的暴力”,都将被无情地消灭。

当然,经济是暴力的基础和本原,决不意味暴力对经济进程不产生任何影响。

暴力在社会发展中朝着两个方向起作用:

它或者按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方向去起作用,这样,它就会推动和加速经济的发展;

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阻碍或延缓经济的发展,而它自己也必然会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崩溃。

因此,把暴力看作是绝对的坏事也是错误的,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

暴力是每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部著作还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

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

这部著作批判了杜林的假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它充分肯定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贡献,对他们学说中所包含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给予很高评价。

同时也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和错误。

他们还不能指明通向新的社会制度的实际道路。

因为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

他们那种从头脑中构思出的新的社会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的理论基础上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就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也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在它的基本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

这种矛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

最后,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

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1[1]这部著作还概括地预言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论述了国家、家庭、教育等问题。

《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序言主要有三版,是说明《反杜林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

引论部分设有两章,其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哲学》设有十二章,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政治经济学》共有十章,其中第十章是马克思写的。

前四章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第五章到第九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政治经济学;

第十章是政治经济学说史的论述,批判了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共有五章,这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全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

以下重点论述引论及哲学编:

引论

二、内容讲解

“引论”包括概论和“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两章。

概论是正面论述,是“引论”中的主要部分。

概论的中心思想,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

《概论》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体现出批判杜林体系的理论原则。

全章共20段,可分三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一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1-6段)

1、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基本思想。

启蒙学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起过革命的作用。

启蒙学者把理性原则看作社会的基础、衡量一切的原则,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而理性原则又是以形而上学、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

他们没有超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2、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经济根源、阶级基础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其理论基础也是形而上学、唯心史观;

政治上否认阶级斗争,反对革命,把希望寄予有产阶级的辅助,脱离社会的实验以及幻想偶然出现的天才人物。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3、恩格斯指出: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7-14段)

1、古代的辩证法是原始的、朴素的,实际上是正确的世界观。

但有其局限性;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必然为形而上学所代替。

2、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

形而上学有其历史作用和特有的局限性。

随着生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形而上学必然为辩证法所代替。

康德打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

3、黑格尔及其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

而其划时代的功绩在于提出了探索这一过程内在规律的任务。

黑格尔不能解决这个任务是由于他有其历史局限性。

辩证法是和唯心主义体系不相容的;

黑格尔的体系作为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流产。

唯心辩证法必然为唯物辩证法所代替。

4、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变革,引起了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的根本变化。

结束了以往的旧哲学,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5-20段)

1、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欧洲最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升到首要地位的事实,引起了历史观上的决定性转变。

2、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发现结束了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中一从历史观中驱逐出来了。

3、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根本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4、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在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几十年后,杜林又跳出来,还要搞什么空想的“社会主义”,是对历史的反动。

《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这一章,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自命不凡、狂妄无知;

贬低先驱,吹捧自己;

野心勃勃,骗子嘴脸;

攻击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

全章共19段,可分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揭露杜林大吹牛皮、狂妄无知的嘴脸,看他许下了什么诺言。

(1-8段)

杜林在他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三本书中自吹自擂,许下了一切诺言。

1、宣布他是现代的和未来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

2、妄称他是哲学可以超越主观局限性,可以“揭示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的一切地和天”;

是“彻底独创的结论和观点”;

是“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是“哲学中的创造性的蓝图”。

3、多谈他的经济学在经济学中促成了“创造性的转变”。

4、鼓吹他的社会主义规划是“清晰的和穷根究底的理论的实际成果”;

是建立什么“真正的所有制”。

5、自命拥有独一无二的真理,拥有唯一的严格的研究方法;

6、自吹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天才、第一个超人、和教皇一样没有谬误,他把自己的学说吹成是唯一能使人进入天国的救世福音。

杜林许下一切诺言,实际上是骗人的谎言。

(二)揭露杜林以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历史;

蔑视先驱者,攻击马克思。

(9-13段)

杜林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蔑视和攻击;

对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的歪曲和诬蔑;

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谩骂和歪曲,否定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非常重要的时期。

特别是对马克思的极力贬低和无耻谩骂,充分暴露了杜林反马克思主义的嘴脸。

总体来看,《引论》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既有其物质基础,又有其思想理论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以及由此产生的的阶级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而空想社会主义又继承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材料。

为了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恩格斯分析了历史。

首先,恩格斯考察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说。

法国启蒙学说有两个主要特点:

革命性和理性原则。

其革命性表现在启蒙学者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

其理性原则表现为启蒙学者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要求建立理性王国。

恩格斯又深刻地分析了法国启蒙学说的阶级实质和局限性。

它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唯心史观。

其次,恩格斯考察了十六——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先躯者,它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再次,恩格斯深入地分析了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从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出发,直接得出社会主义的结论,因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理论来源。

接着,恩格斯又指出他们的局限性:

第一,他们不是把自己看作是无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作为超阶级的全人类的代表。

第二,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懂得应如何解放全人类。

第三,他们追求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他们认为理性和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要天才人物已经认识了真理,就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同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恩格斯考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第一,恩格斯考察了古代辩证法。

他指出古代辩证法是原始的,朴素的,其实质是正确的。

第二,恩格斯考察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和实质。

他指出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去认识一切事物。

第三,恩格斯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的功绩和局限性。

他指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辩证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黑格尔用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历史,寻求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他并没有完成此项任务。

这乃是因为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辩证法被唯心主义所窒息。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是不彻底的,不能完成建立科学的历史观这一伟大任务。

最后,恩格斯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他指出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相结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同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的创建不仅要有唯物辩证法世界观作指导,而且还是由于决定性转变的历史事实引起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恩格斯举出了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等阶级斗争的事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了以往的全部历史,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把唯物史观表述如下为:

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

论述唯物史观之后,恩格斯又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创立的。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唯物史观向人们指出了科学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资本生产的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

三、重点提示

恩格斯在引论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

什么是形而上学呢?

恩格斯专门作了说明。

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把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看作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

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

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固定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就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的、显著的特征。

恩格斯指出: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合乎常识的,在常识范围内,它是可取的,应当受到尊敬的东西。

而且在相当广泛的、依照对象的性质和大小不同的领域,这种思维方式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是黑的,就应当肯定它是黑的,而不能说它是白的,人就是人,不能说他是猴子,真理就是真理,不能说它是谬误,等等。

否则,什么也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那一切认识都是颠倒的、混乱的,那样就连说话交流思想也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它才是正常的,必要的。

就是说,它的有用性是有条件的,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它就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必然要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

因为,它只是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必须联系其他情况,把握与此有关的种种联系。

这里的界限是存在的,不过这个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

最后,恩格斯在普遍的意义上说明,凡是对立的两极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

正和负的情况就是如此。

它们总是连在一起的,不管把哪方面当作正,和它相反的方面就是负。

恩格斯还指出:

“我们可以把遗传看作正的保存遗传特征的方面,把适应看作负的不断破坏遗传特征的方面,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认为,适应是从事创造的、主动的、正的活动,遗传是进行抗拒的、被动的、负的活动。

”总之,遗传和适应是不可分的。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也是如此。

一个事物是某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同样,这个事物又是另一个事物产生的原因。

所以,原因和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相互转化,相互换位。

四、问题思考

1、《概论》中,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怎样的分析和批判?

这样作的目的是什么?

2、《概论》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讲辩证法?

辩证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何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4、试分析从古代辩证法发展到唯物辩证法的过程及其必然性,形而上学所特有的局限性是什么?

五、原著文本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372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第一编哲学

三、分类。

先验主义

在这一章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哲学分类问题上的错误实质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揭露了杜林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源。

深刻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

论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法。

全章共20段。

可分三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批判杜林“原则在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9段)

1、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的基本观点。

杜林认为:

“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知识和意志的简单成分;

哲学就是研究“原则”的;

哲学的对象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和人类世界;

所以哲学就包括: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的普遍原则的学说(即关于人的学说),共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内在的逻辑次序”是“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原则”走在前面,而“运用这些原则”的“对象的领域”只能“在后面”。

2、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的自相矛盾。

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

那么它只能先验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

“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

”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恩格斯提出了关于原则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著名论断: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3、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认识根源,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恩格斯指出按照杜林“自然主义地”解释意识和思维是某种现成的东西。

其结果总是要陷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既然他“使思维脱离唯一的真实的基础”,其结果又必然把上帝“暗中赋予自然界”,这是想当唯物主义者的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一个认识根源。

恩格斯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归根到底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自然界、社会及其规律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