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18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docx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

教师暑期培训通史部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技能、情感、态度品德等内容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A)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

A榜样B形象C问题

2、(B)首次提出中介变量(机体变量)的概念,改S—R为S—O—R。

A班杜拉B托尔曼C布鲁纳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鼓励学生进行(C)。

A感性思维B抽象思维C直觉思维

4、(B)能促进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A劳动B学习C娱乐

5、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是刺激(开门的设施)与反应(A)的联结(S—R)。

A开门的动作B开门的时间C开门的准备

6、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脑中建立(B),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A永久神经联系B暂时神经联系C完全神经联系

7、自然课程资源突出“天然性”和(C)。

A自然性B自觉性C自发性

8、课程资源开发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B)、途径的开放性。

A时间的开放性B空间的开放性C方法的开放性

9、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B)”。

A适合性B适切性C适应性

10、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提出“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开发了研究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以此作为课堂小组讨论中人际互动的研究框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A贝尔思B弗兰德斯C奥苏贝尔

11、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B)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被引入课堂观察。

A人类学B人种学C物种学

12、对教师的(C)进行科学诊断,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A教学能力B教学方法C教学行为

13、从形式上看,教学行为的诊断方式通常可分为(A)。

A课堂诊断法、微格诊断法、案例诊断法B主题式诊断法、综合性诊断法和分类诊断

C他人诊断法和自我诊断法

14、(A)对操作条件有专门要求,一般适用于深度剖析和专题性研究。

A课堂诊断法B微格诊断法C案例诊断法

15、(B)适用面较广,是最基础、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

A主题式诊断B综合性诊断C微格诊断法

16、(A)有时可以作为综合性诊断的有效补充方式。

A分类诊断B微格诊断C主题式诊断

17、教学行为诊断的基本流程有五个环节,分别为:

诊断前期准备—(C)—观察教学行为—整理观察数据—形成诊断意见。

A建构诊断方案B建构诊断方法C建构诊断框架

18、教学行为诊断的基本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A)。

A自主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主观性原则

19、(C)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A生产资料B信息C知识

20、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B)转变。

A创造性学习B创新性学习C独创性学习

21、所谓(A)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A自主学习B创新性学习C个性化学习

22、(C)的基本观点是:

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A双主体教育观B创新教育观C大支柱教育观

23、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三种技术:

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

③(B)。

A教学方法设计技术B教学系统设计技术C教学设计技术

24、信息化教育的五化是指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A)、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A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B教育信息处理数学化C教育信息处理符号化

25、(C)的信息化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日本B德国C美国

26、(B)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国家。

A日本B英国C美国

2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皮亚杰(J.)B罗杰斯(.)C斯金纳()

28、(B)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上述8种智能,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

A巴班斯基B加德纳C布鲁纳

29、(B)属于交互媒体。

A电视B教学模拟机C广播

30、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属于(C)。

A自然信息体B机器信息体C人类信息体

二、判断题:

1、认知派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

2、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有距离,往往意识不到现今学习的意义,从而带有主动的性质。

(×)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替代性强化在社会学习中的作用。

(√)

4、学习是顿悟的过程,而非试误。

(√)

5、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学习完全依赖外部强化。

(×)

6、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获得材料的真正意义。

(√)

7、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

8、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课程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

(√)

9、按性质来分,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有形)课程资源和隐形(无形)课程资源。

(×)

10、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外化和施教的媒介,是教师专业形象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教学的主导性要素。

(√)

11、教学诊断以课堂观察为基点,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归旨。

(√)

12、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诊断技术的建构与开发,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并不关键。

(×)

13、通过教学行为的诊断,促进教师学习理论,充实学科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

14、课堂诊断法比较适合于专题性研究。

(×)

15、案例诊断法一般适用于深度剖析和专题性研究。

(√)

16、主题式诊断既适用于专项能力的诊断与训练也适用于专门问题的深度研究。

(√)

17、分类诊断有利于“各个击破”,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

(√)

18、所有教师(尤其是在入职期)需要通过他人诊断法,获得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客观判断和改进意见。

(×)

19、培养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诊断意识、专门技术和实施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

(√)

20、教学行为观察作为教学行为诊断的基础工作,其客观性、针对性关系到后续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2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

(√)

22、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

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率是60%。

(×)

23、信息时代更加强调“3T素养”,即技术运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

(√)

24、创新性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学习。

(√)

25、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

26、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一般是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及其所表现的教育思想。

(×)

27、信息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

(√)

28、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基本观点认为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大代价原理。

(×)

29、教学媒体的发展分为:

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

30、在教育学中,信息就是教学内容。

(√)

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B),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制作、推进、管理和评价B.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C.设计、开发、推进、优化和评价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正确的说法是(C)

A.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作用,但没有很好的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B.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C.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3、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A)最优化。

A.教学B.现代教育技术C.素质教育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六点主要策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教学规划,问题简化B.多样化活动,主题化教学资源C.环境改善及合理评价

5、(C)是主题单元计划中开展技术整合的优势

A.作为信息传递、利用工具B.作为情境模拟和实验创造手段

C.作为交流、通讯、协作平台

6、(B)不是主题单元计划中开展技术整合的优势

A.作为知识创建、展示、演示工具B.作为资源获取、信息传递工具

C.作为练习、测试、评估工具

7、(B)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A.重视创新教育B.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C.重视教育理论及指导

8、要注意(A)的教学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A.运用学教并重B.提倡素质教育C.加快教育改革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B.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C.要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10、(C)是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A.研究学习B.教学建设C.教学设计

11、一般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不能缺少以下哪一项(A)

A.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B.教学设计展示、交流C.信息技术整理传递

12、研究性学习是以(B)为基础

A.学生的自我调控、发散思维能力B.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C.学生的兴趣、需要

13、研究性学习,主要(A)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个人+小组B.个人C.小组

14、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C)

B.C.

15、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要素以下不正确的是(B)

A.情境、任务B.信息、创造C.成果、评价

16、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C)、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A.强调学习过程的掌控B.强调学习结果的评价C.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17、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选题时应做好以下(B)哪方面?

A.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年龄、兴趣B.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

C.抓住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理

18、常见文本格式是(A)

A.**B.**C.**

19、常见的动画格式(C)

A.**B.**C.**

20、常用课件制作工具,以下不正确的是(B)

A.“所见即所得”通用课件制作工具、平台B.通用的课件开发工具

C.“辅助教学演示”工具或平台

21、以下(C)不属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主要组成

A.白板B.电脑C.摄像机

22、交互式电子白板安装完,移动白板、移动投影仪、更改计算机显示分辨率后,均需对白板进行(C)操作

A.开启B.关闭C.定位

23、教学中使用投影机,正确的关机次序是(A)?

关投影机——关计算机——等待投影机指示灯闪烁停止——关闭电源

关计算机——关投影机——等待投影机指示灯闪烁停止——关闭电源

关投影机——等待投影机指示灯闪烁停止——关计算机——关闭电源

24、投影机非正常断电后至少要过(B)才能再次开机?

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

25、投影机发生图像扭曲或偏移现象,应(B)?

A.重新开启投影机B.手动调整位置C.调整电脑分辨率

26、以下(A)不是影响投影机灯泡寿命的因素主要因素?

A.镜头盖不开B.长时间不使用C.风扇散热不畅

27、实物展台不能变焦时应(C)?

A.重新开启实物展台B.移动实物展台C.移动物体

28、实物展台图像不够明亮时应(A)?

A.调整对比度、亮度B.调整物体位置C.开灯

29、笔记本电脑信号不能切换到投影机上,可能的原因不是以下(B)?

A.笔记本输出未作切换B.投影机亮度设置过高C.投影机输入未做选择

30、投影屏幕按材质可分为(A)?

A.软屏幕和硬屏幕B.尼龙屏幕和化纤屏幕C.玻璃纤维屏幕和尼龙屏幕

判断:

1、所提供的动作设置功能,可对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对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结构。

Y()

2、用于制作幻灯片的是幻灯片视图。

N()

3、多媒体计算机以生动活泼、声画并茂的方式呈现阅读材料,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进行阅读教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阅读情镜,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Y)

4、幻灯片制作时,动画要多,声音要多,文字要多是错误的做法。

Y

5、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发展。

(Y)

6、电子文档软件能将文件保存为网页格式(Y)

7、文档中,“全选”的快捷键是(    )N

8、想实现输入法中英文快速切换,应使用快捷键  N

9、教学中使用投影机,正确的关机次序是(关计算机——关投影机——等待投影机指示灯闪烁停止——关闭电源N

10、当前中小学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投影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白板等)N

11、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主要由白板、投影机、电脑组成Y

12、长时间不使用、电压不稳定、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不会影响投影机灯泡寿命。

N

13、投影屏幕按材质可分软屏幕和硬屏幕Y

14、笔记本电脑信号不能切换到投影机上,可能的原因有:

笔记本输出未作切换、投影机输入未做选择、笔记本分辨率太高或刷新率太高或驱动程序不正确、信号线断裂Y

15、投影机非正常断电后可以立即开机N

16、交互式电子白板安装完,移动白板、移动投影仪、更改计算机显示分辨率后,均需对白板进行定位操作(Y)

17、手动调整位置可以解决投影机发生图像扭曲或偏移现象Y

18、实物展台不能变焦时可以通过物体上下移动,进行强制变焦y

19、实物展台图像不够明亮时可以调整对比度、亮度Y

20、常见图像格式有:

**.*N

21、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中如果涉及到图像,一般使用格式的文件,大小控制在100K以下;格式的文件,大小控制在100~200。

N

22、一般情况下,使用或者3格式的音频文件,流量控制在16~128。

N

23、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Y

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N

25、整合的教学情境是指使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

N

2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有:

单元化规划,问题化设计,多样化活动,主题化教学资源,全空间环境创设和多元化评价Y

27、教育技术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Y

28、制作演示型课件、交互型课件和网络课件等的常用工具有、、、、……Y

29、教师通常在社会、学生、学校、课程的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

N

30、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

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学者教学形式、学习活动、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Y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意义?

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

学习:

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练习获得新经验,并引起行为(外部)或行为潜能(内部)比较持久的变化。

三个要点:

1.变化2.持久的变化3.后天习得的持久变化

学习的意义:

1.学习是一个个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必要条件,而人的学习意义更大。

2.学习能促进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1.(内容)学习间接经验。

2.(形式)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

3.(性质)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有相当距离,往往意识不到现今学习的意义,从而带有被动的性质。

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

答:

1.学习是刺激(开门的设施)与反应(开门的动作)的联结(S—R)。

2.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直到成功的过程(试误)。

3.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教育启示:

有学习动机的学习才会高效、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要赏识孩子等。

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

答:

1、学习依赖学习者对学习情景刺激作出的操作反应。

2、学习依赖强化,通过强化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3.通过反应替代可以有效地消除不良行为,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

4.提倡程序教学

教育启示:

不要总禁止学生做什么,而要告诉他可以做什么,要用好的行为替代不良行为等。

五、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

答:

1、教与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及关系、原理)

2、强调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提倡发现学习

4、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教育启示:

不要纠缠细节、要还原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等.

六、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

答:

1.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获得材料的真正意义。

4.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需具有同化吸纳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和适当观念。

教育启示:

接受学习也很好,只要是达成了深度理解、不要一味追求发现学习、在我国,接受学习更经济有效等。

教学行为诊断思考题

1.何为教学行为?

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

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外化和施教的媒介,是教师专业形象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教学的主导性要素。

2.何为教学行为诊断?

有何基本功能?

答:

教学行为诊断不妨界定为:

诊断者参考教学行为的基本标准,运用课堂观察和诊断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及其适切性进行判断,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与方法。

诊断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

2.营造研究氛围的功能。

3.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的功能。

3.教学行为诊断有哪些基本方式?

答:

从形式上看,教学行为的诊断方式通常可分为课堂诊断法、微格诊断法、案例诊断法。

从内容上看,教学行为的诊断方式通常可分为主题式诊断法、综合性诊断法和分类诊断等。

从主体上看,教学行为的诊断方式通常可分为他人诊断法和自我诊断法。

4.教学行为诊断的流程有哪些基本环节和要求?

答:

有五个环节,分别为:

诊断前期准备—建构诊断框架—观察教学行为—整理观察数据—形成诊断意见。

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如下:

(1)诊断前期准备

主要有知识、经验和工具的准备。

学习获得理论的支撑;积累获得教学诊断的临床经验;培训掌握基本的观察、诊断技术;合作营造科学诊断、改进教学的研究氛围。

(2)建构诊断框架

要素的解构和标准的建构是诊断的基础工程,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双重努力和反复修正,使之愈来愈简明、科学、易于操作。

(3)观察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观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周密的计划、务实的操作。

教学行为观察作为教学行为诊断的基础工作,其客观性、针对性关系到后续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整理观察数据

整理数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将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成便于诊断的数据,然后,将记录的文字材料与量表数据逐条核对,作适当的增删、合并、修正,转译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课堂情境中的教学行为。

(5)形成诊断意见

充分尊重事实,作有根据的推理,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力求避免不切实际的主观臆断。

诊断者的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对诊断意见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诊断对象的理解和配合也不可忽视。

5.教学行为诊断要秉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信息化教育思考题答案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映射在教育领域引发了那些教育观念的变革?

答:

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的教育价值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①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②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  ③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二、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①开放性②非线性③交互性

三、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态?

答:

信息的本质:

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性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自身显示,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分为自在信息和自为信息。

信息的形态:

(1)自然信息

(2)机器信息(3)人类感知信息(4)人类思维信息

四、教学媒体的分类及其特性?

答:

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

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按感官分类:

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

按媒体的物理性质: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技术特点分类:

数字媒体与非数字媒体

特性:

1、呈现力(空间特征、时间特征、运动特征、颜色特征、声音特征)。

2、重现力3、传送能力4、可控性5、参与性

五、教学媒体的作用?

答:

1.影响教师的作用2.影响教学内容

3.影响教学方法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考题答案

1.简要解释课程资源。

答:

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

①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

就是教科书、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等。

②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③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学校的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

④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专家眼中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

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即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即课程资源不是指向课程活动本身,而是指向构成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广义:

进入课程活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过程,并且能够发挥或辅助发挥一定教育价值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称。

狭义的课程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