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77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

其地理意义?

P17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

(1)产生四季更替;

(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P21-24

地球圈层构造: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

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

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P27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太阳辐射)

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相态)

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地貌)

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能量流动)

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异质性)

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人类场所)

第二章地壳

1.矿物、岩石的概念。

P30-31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2.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简述其特点。

主要造岩矿物有:

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①石英:

发育单晶并形成晶簇,或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无解理、晶面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为油脂光泽,质纯者为水晶,无色透明;

②长石:

单晶体呈板状,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2为6.0~6.5,有两组近似的正交完全解理;

③云母:

一般呈片状或磷片状,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一组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

④普通角闪石:

近菱形的六边形长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中性岩、酸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⑤普通辉石:

近方形的八边形短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⑥橄榄石:

橄榄绿色,晶体扁柱状,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6.5-7,贝壳状断口,性脆。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3.根据岩石成因,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

简述其概念,特征及演化过程。

P31-36

(1)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概念:

岩浆岩:

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

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

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3)特征:

A.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2O、CO2、H2S等);

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有一定的产状;

B.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

产状为层状产出;

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C.变质岩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等氧化物组成,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

岩石重结晶明显;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4)演化过程:

来自上地幔的熔融状物质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

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沉积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4.简述岩浆岩的类型,其代表性岩石是什么?

P31

1)超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

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

如橄榄岩、辉岩。

2)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45—52%,主要由辉石、钙斜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

如辉长岩、玄武岩。

3)中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由角闪石、长石和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组成。

如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和粗面岩。

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65%,含钾和钠较多,铁镁较少,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如花岗岩、流纹岩。

5.沉积岩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简述其指示意义。

P34

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与普通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类;

正常碎屑岩是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经胶结形成的;

(烁岩,沙岩,粉沙)

粘土岩:

由大量粘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

泥状结构,是介于碎屑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页岩,泥岩,粘土)生物化学沉积岩:

主要见于海像或陆像沉积物,成分较为单一。

(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6.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P35-36

动力(碎裂)变质作用;

角砾岩、碎裂岩、穈棱岩、

接触(热力)变质作用:

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接触交代(热液)变质作用:

矽卡岩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

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

混合花岗岩

7.什么是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

P40

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8.什么是地壳运动?

新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的特征有哪些?

地壳运动:

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使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在地貌的表现就是构造地貌)

新构造运动:

发生在晚第三纪(N)和第四纪(Q)的构造运动。

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

特征:

1)、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2)、具有方向性;

3)、具有非均速性;

4)、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

10.举例说明什么是构造地貌。

受地质构造控制并能反映构造特点的地貌。

如平原(高原):

桌状台地:

平顶山(方山):

构造阶地:

丹霞地貌

15.简述地震的分布范围。

P50-51

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宽)、大洋中脊带(浅源地震,多为小震,较大的地震多分布于转换断层处)、东非裂谷带: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那些?

P59

干洁空气【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O3)】,水汽,固、液体杂质(悬浮颗粒)、

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

P63-65

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

3、解释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

P66-68

大气逆辐射:

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时向下投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

(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

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地面有效辐射:

是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

4、什么是气温垂直减率?

P72

单位高度(100m)的气温变化值,即℃/100米(整个对流层平均状况)

5、分析全球等温线图可获得那些信息?

P71-72

全球等温线图不仅可以反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情况,也可表示海陆、地形、洋流等对热力分布的影响,从而显现地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真实情况。

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

①由于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

②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路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③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④冬季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差异比夏季大。

⑤7月份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20°

—30°

N一带。

8、气候形成及变化的因子有哪些?

解释厄尔尼诺现象。

P106-113

(1)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大气环流、下垫面因子、人类活动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大气环流变异,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向南扩张,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降雨量大增,出现洪涝灾害

9、全球可划分为那几个气候带?

简述其特征。

P114-118

低纬度气候带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均温15~18°

C以上。

中纬度气候带:

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作用,最冷月均温低于15~18°

C,有4~12个月的平均气温大于10°

C,四季较分明。

高纬度气候带:

盛行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低温、降水少蒸散弱,自然景观为无干旱型,有大片沼泽。

高地气候:

出现在55°

S~70°

N的大陆高山高原地区,自山麓至山顶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10、什么是气压梯度力?

P85-86

存在水平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阻力

11、简述大气环流及其类型P91-97

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分为:

环球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

12、什么是焚风效应?

P97

答案1: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

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14、如何表示大气湿度?

P

(1)饱和水汽压:

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可容纳的最大水汽量

(2)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

大气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3)露点温度:

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

16、简述锋的类型及天气状况。

P99-101

类型:

(1)根据锋的移动情况,锋分为暖锋、准静止锋、冷锋三种基本类型。

暖锋:

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

指很少移动或速度非常缓慢移动的锋;

冷锋:

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根据形成锋的气团源地类型,又可将锋分为冰洋锋、极锋、赤道锋三类。

冰洋锋是冰洋气团与中纬气团的分界面;

极锋是极地气团与副热带或热带气团的分界面;

赤道锋是热带或副热带气团与赤道气团的分界面。

天气状况:

(1)近地面锋线处,云层最厚,云的高度也最低;

离锋线愈远,云层愈薄,高度也愈高。

(2)暖锋雨区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强度较小,历时较长,雨区范围较广。

(3)若暖气团温度高,水汽含量很少,则暖锋上可能出现高云,甚至无云的好天气。

(4)在锋线前约150—200km区域内,由于空中降水,雨滴蒸发,使近地面层湿度增大,可以形成锋面雾。

(1)缓型冷锋:

云雨天气主要在锋后,离锋越远,冷空气越厚,云层由雨层云抬高为高层云、高积云、卷云,最后不再受锋面影响,转为晴朗少云天气。

(2)急行冷风:

夏季地面锋附近常发生旺盛的积雨云、雷雨天气,范围窄;

冬季地面锋前出现层状云,锋面移近时有较厚云层,锋面过后天气很快好转。

(1)准静止锋的云区,降水区比暖锋更广,降水强度比暖锋更小,降水历时比暖锋更长。

(2)如果暖空气的湿度较大,又不稳定,锋上可能形成积状云和雷阵雨。

锢囚锋:

锋面两侧有降雨,且强度较大。

第四章海洋与陆地水

5、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149

1)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2)海洋是太阳能的主要收集者和储积者,其通过与大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

3)海洋热容量和比重远大于空气,使它成为气温重要调节者;

4)洋流与气候关系密切,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叫同纬度地区低;

而接近暖流的海岸则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从低纬度区输送到高纬度的热量,约有一半使洋流完成的。

5)洋流还影响水的地理分布。

暖流影响区气旋发育,降水较多;

寒流影响反气旋发育,降水较少。

10、简述河流补给的类型及其特点。

P160

①降水补给:

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融水补给:

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

在春季常形成春汛。

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较有规律。

③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

深层地下水补给通常没有季节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状况视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无水力联系而定。

④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

4、人工补给:

12、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哪些?

P172-173

岩石的水理性质:

溶水性:

岩石纳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

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孔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

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能。

(分为透水、半透水、不透水)

15、分析沼泽的形成过程。

P168

沼泽形成过程:

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

水体沼泽化:

沿湖岸的水生植物或漂浮植毡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

陆地沼泽化:

(1)森林沼泽化:

在过湿区域的森林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草本植物大量繁殖,阻碍木本植物生长,同时成为苔藓植物的温床,最后形成苔藓沼泽;

(2)草甸沼泽化:

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的状态,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造成草甸的过度湿润,以致低洼处水分积聚,土壤中形成嫌气环境,死亡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缓慢分解而形成泥炭层。

16、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

P178-179

按照冰川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形条件分为:

山岳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17、雪线有什么指示意义?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

P180

指示意义:

雪线高低变化可反映气候波动,雪线升高,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雪线高度降低,气温降低,气候变冷.

影响因素:

气温、降水量、地形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