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80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细节点拨 在分析某一历史问题原因时,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比如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也可以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着手。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

(1)政治思想:

“________”为核心;

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主张

“_______________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___”。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__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了

“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张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____________的观点。

(3)主张“_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点拨 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时,可从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和历史观等角度对比,从中可找到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__”。

③提出“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

(2)影响: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细节点拨 分析人物的思想时,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阶级属性。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观点。

探究一 诸子百家

材料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要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问题 甲、乙、丙、丁各代表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探究二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材料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

“文明之所以进步,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思想自由之明效”的原因。

探究三 儒家的代表人物

1.问题 如何理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2.问题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典型例题 右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

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维流程

变式训练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题技巧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技巧之一是排除法。

利用这种解题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对的几率很高。

排除法又分为两种,即排除明显正确的选项和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做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其中某一种进行排除。

一、选择题

1.有人说:

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2.下图是国庆期间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锦绣彩车”方阵中山东的“岱青海蓝”彩车。

彩车上有孔子、书卷等各种元素,充分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

A.“仁者,爱人”B.实行仁政

C.有教无类D.学而不厌

3.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D.教学相长

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恨,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除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

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

6.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7.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礼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

8.“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的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到孔子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前准备区

一、1.

(2)①士 ②私人 2.

(1)庄子 

(2)孔子 荀子 (4)韩非子

3.

(2)第一次思想解放 (3)学术文化

二、1.

(1)仁 克己复礼 

(2)有教无类 2.

(1)仁政 民贵君轻 

(2)性本善 3.

(1)仁义 王道 以德服人 

(2)君舟民水 (3)人之性恶 4.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1.

(1)②道 ③无为而治 2.

(1)以法治国 系统的法治理论

问题思考

1.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3.

(1)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

(2)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人心。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甲——道家;

乙——儒家;

丙——墨家;

丁——法家。

探究二

(1)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3)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探究三

1.

(1)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

(2)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仁”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3)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民的行为来保证“仁”。

(4)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民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

2.

(1)相同点

①背景: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目的:

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③性质:

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的性质;

④内容:

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2)不同点

在伦理观上:

孔子主张“性相近”;

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性恶论”。

解题方法探究

典型例题 C

变式训练 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①强调的是反对任意刑杀;

②是法家的思想,强调威势;

③中的民贵君轻突出了人民的地位;

④是一种对社会等级的划分。

所以①③是正确的。

]

课后练习区

1.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故B项错误。

2.A

3.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A、C、D三项是孔子关于教与学的思想,与教育公平关系不大。

“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明显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和思想。

4.A [朱元璋是封建统治者,他不会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限制统治者剥削压迫的主张,因此有可能将这些内容删掉。

5.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向善;

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

6.D [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7.A [B是孔子的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思想。

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他们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主张“仁”和“礼”,都主张从个人修养入手,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8.D

9.

(1)私人讲学;

有教无类;

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

阶级分析;

一分为二。

结论:

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

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解析 第

(1)问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3)问实际都涉及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