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94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Word格式.docx

互动观察法最初被用于对儿童行为进行研究,现在更多研究者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即时的互动过程或者长期的心理现象。

Margolinetal.(1998)总结到应用观察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a)家庭互动模式与儿童攻击行为、抑郁行为发展的关系;

(b)婚姻互动或家庭互动与配偶--方精神病性问题、物质滥用的关系;

(c)婚姻行为与婚姻恶化;

(d)家庭互动与家庭成员的精神病性问题的发展、持续和恢复的关系;

(e)婚姻互动和家庭互动对精神病人的恢复过程的影响;

(f)婚姻互动和归因机制;

(g)家庭互动与攻击行为、忽视、暴力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h)婚姻过渡期或冲突期父母教养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2.关于父母工作压力、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在职的父母、10-13岁的青少年。

首先,选择10-13岁的青少年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初期。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也表明虽然这--时期的孩子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同伴交往上,但是对父母陪伴的需求还是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比青春期中期和晚期,孩子在青春期初期更容易受到父母心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南昌地区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及其父母为被试。

共发放问卷300份(学生和家长各300份),回收家长问卷289份,回收率为96.3%,回收学生问卷为295份,回收率为98.3%。

对不合格问卷进行剔除并将家长和孩子问卷相对应后,最终能匹配到的家长问卷和孩子问卷为279份,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4.5%。

学生和家长基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下表:

人数

百分比(%)

父母性别

125

44.8

154

55.2

父母年龄

31-35岁

34

12.2

36-40岁

139

49.8

41-45岁

86

30.8

46-50岁

15

5.4

50岁以上

5

1.8

父母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

71

25.4

大专

79

28.3

本科

76

27.2

研究生以上

19

6.8

工作年限

10年以下

50

17.9

11-15年

59

21.1

15年以上

170

60.9

月收入

3000元以下

78

28

3001-5000元

127

45.5

5001-7000元

7001-9000元

6

2.2

9001元以上

18

6.5

职务

普通员工

137

49.1

基层管理者

65

23.3

中层管理者

60

21.5

高层管理者

17

6.1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52

18.6

民营企业

62

22.2

外资企业

政府机构

其他

87

31.2

表3-2青少年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基本情况

有效百分率(%)

性别男

146

52.3

133

47.7

年纪五年级

98

35.1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26

9.3

2.2父母教养方式的情况分析

2.2.1父母教养方式的描述分析

教养行为量表为4点计分,将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的得分进行反向计分后,与情感温暖维度进行相加,得分越高说明教养方式越好。

表3-12父母教育方式的描述统计

平均值

标准差

拒绝

1.53

0.51

情感温暖

2.70

0.50

过度保护

2.10

0.48

2.2.2父母教养方式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教养方式及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为了探究父母在教养方式及各维度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父亲

150(0.47)

2.65(0.48)

2.00(0.45)

母亲

155(0.88)

2.75(0.52)

2.19(0.49)

T

-0.746

-1.600

-3.402

Sig

0.456

0.111

0.001

由上表可知,父母在过度保护行为上具有暴著差异,母亲的过度保护高于父亲。

这也符合实际情况。

家庭教养过程中,母亲往往对孩子给予更多关注。

在对孩子的安全保护方面更为敏感。

父亲和母亲在拒绝、情感温暖的差异不是著。

这说明两者在教养过程中教养方式较为一致。

但也要注意到的是母亲在拒绝和过度保护方面的得分也高于父亲。

(2)教养行为及各维度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表3.14教养方式及备推度在父母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1.65(0.58)

2.56(0.56)

2.06(0.53)

1.50(0.48)

2.64(0.44)

2.14(0.44)

1.59(0.52)

2.68(0.52)

2.13(0.52)

1.46(0.48)

2.83(0.51)

2.04(0.47)

研究生及以上

1.46(0.49)

2.78(0.50)

2.16(0.40)

F

1.300

2.441

0.598

P

0.270

0.047

0.665

由表3-14可知。

在拒绝、过度保护上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在拒绝得分上高于其他学历的父母,在情感温暖上低于其他学历父母。

在情感温暖维度上,不同学历的父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的父母给子孩子的情感温暖最多。

其次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母。

另外,以父母的年龄。

月收入、职务为自变量,以父母教养总得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发现父母年龄。

月收入、职务与父母教养各锥度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说明。

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

2.3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情况分析

2.3.1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描述分析

变量

学习适应不良

1.93

0.45

攻击行为

1.51

0.32

退缩行为

1.24

0.20

违纪行为

0.38

神经质

1.55

考试焦虑

2.35

0.69

问题行为总分

1.68

0.28

问题行为量表为4点计分,得分越高问题行为越严重。

通过对青少年初期问题行为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问题行为中分处于较低水平(M=1.68),问题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为考试焦虑。

学习适应不良、神经质、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退缩行为。

由此可见,青少年初期的问题行为主要集中在学习问题上.外显的攻击和违纪行为比较少。

2.3.2青少年问题行为在性别、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分别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

以问题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

对问题行为总分以及各维度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青少年问题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1.94(0.44)

1.53(0.31)

1.28(0.22)

1.49(0.38)

1.54(0.46)

2.31(0.70)

1.68(0.28)

1.90(0.45)

1.48(0.33)

1.20(0.17)

1.52(0.38)

1.56(0.45)

2.38(0.68)

1.67(0.28)

t值

1.053

1.26

3.596

-0.332

-0.72

0.369

0.293

0.209

0.000

0.74

0.472

0.713

结果表明,在问题行为总分。

考试焦虑、神经质、攻击行为和学习适应不良上男生的得分都高于女生。

问题行为多于女生,但并不具有显著差异。

在违纪行为上,男女生的差异显著,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违纪行为。

(2)青少年问题行为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在不同年级中,问题行为及各维度的得分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

这也符合.

青春期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展特点。

随着逐渐步入青春期,问题行为会逐渐增多。

在不同年级中,学习适应不良。

考试焦虑和问题行为总分上具有显著差异.

学习适应不良问题上。

初二与初一、五年级、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考试焦虑问题上,初一年级与五年级、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初二与五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在问题行为总分上,初二年级与五年级、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初一年级与五年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

问题行为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这与步入青春期的特点是相感的相关符的。

表3.-17青少年问题行为在不同年坝上的差异分析

五年级

1.90(0.43)

1.48(0.30)

1.25(0.20)

1.50(0.43)

1.48(0.43)

2.15(0.72)

1.63(0.29)

1.84(0.39)

1.49(0.34)

1.22(1.97)

1.49(0.37)

1.57(0.33)

2.26(0.65)

1.64(0.26)

1.96(0.43)

1.53(0.34)

1.23(0.22)

1.51(0.44)

1.61(0.38)

2.62(0.59)

1.74(0.26)

2.24(0.61)

1.63(0.36)

1.31(0.19)

1.56(0.61)

1.61(0.31)

2.58(0.72)

1.82(0.25)

5.812

1.662

1.332

1.523

8.617

5.256

0.175

0.264

0.890

0.002

2.4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4.1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Beta

t

sig

0.168

5.003

0.103

2.955

0.003

17.361

R2

0.112

AR2

0.10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过度保护和拒绝依次进入了回归方程,两者对青少年间.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同解释了问题行为的10.59%的变异量。

(2)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各维度的回归分析以父母教养的三维度拒绝、过度保护。

情感温暖为自变量,以学习适应不.

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和退缩行为、神经质、考试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3.30父母教养方式是青少年问题行为备推度地网归分析

因变量

自变量

0.200

0.016

5.648

0.125

2.377

0.018

0.053

0.050

15.560

0.154

3.945

0.039

0.035

11.182

0.079

3.344

0.031

0.028

9.004

0.132

3.001

0.301

5.310

0.106

17.454

-0.147

-2.588

0.010

0.068

0.065

20.193

0.373

4.494

从上表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对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不良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能解释学习适应不良169%的变异量:

父母的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能解释攻击行为5%的变异量:

父母的拒绝行为同样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违纪行为和退缩行为。

分别能解释违纪行为3.54的变异量和退缩行为2.8%的变异量:

父母的过度保护能iE向预测青少年的神经质行为。

情感温暖行为则对神经质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暇两维度共同解释了神经质行为10.6%的变异量:

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考试焦虑。

解释了考试焦虑65%的变异量.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有研究表明。

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尽一致,面且两者对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有必要分别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进行回归分析。

表3-31父亲,母亲教育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问题行为

0.070

0.063

9.324

0.265

3.054

0.101

0.094

13.863

0.318

3.723

0.085

0.078

1.489

0.292

3.390

0.263

3.241

0.160

0.149

14.392

0.217

2.674

0.008

0.054

8.593

0.231

2.931

0.004

0.077

0.071

12.607

0.277

3.551

0.240

2.944

0.150

0.138

13.297

0.224

2.752

0.007

0.299

3.735

0.180

0.170

16.713

2.608

0.041

7.579

0.218

2.753

由上表可以看出,父亲的教养中过度保护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攻击行为和考试焦虑产生影响,对三者变异量的解释率分别为6.3%.9.4%和7.8%:

面母亲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退缩行为。

神经质特点都产生影响,拒绝和过度保护对问题行为。

退缩行为和神经质变异量的解释率为分别为1498,13.88,1708:

母亲的拒绝教养可以预测井解释孩子的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两者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4.7%和7.1%:

与父亲相同的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对孩子的考试焦虑也有预测作用,解释孩子考试焦虑的41%变异量。

3.分析讨论

3.1父母工作压力、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研究

3.1.1关于父母工作压力源的情况分析111父母工作压力源总体情况的分析

研究结论显示,工作压力源各维度中工作负荷得分最高。

说明父母们对工作压力的感知的重要来源为工作本身。

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承受更多工作量:

快节奏的经济发展也要求工作者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工作要求工作者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技能技术。

除了工作本身的负荷之外,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感知最为敏感的就是关乎自身能力或成就的职业发展希望与组织结构:

其次。

是个体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际环境和支持。

另外,工作压力源总均值为2.35,标准差为0.53.总体来说。

父母们对工作压力源的压力感知水平是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11.2父母工作压力源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父亲和母亲感知的工作压力源书存在差异的,主要集中与工作压力源总分、工作负荷、角色压力、人际关系、组织结构方面。

除了在人际关系上。

父亲在各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母亲。

这-点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证实,传统的观点是男主内女主外,对男性来说,更多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因此,男性在工作中比女性感知到更多的工作压力。

在职业发展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方面,虽然父亲的得分高于母亲,但两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这与传统的观点并不一致。

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强调的男女平等有关,随着职业母亲的增加,女性在职业发展方面表现出更多的追求,而男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增加在家庭上的投入。

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工作压力源的各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工作压力源总体得分上,具有显著差异。

41-45岁组的工作压力源总分最高,其次是46-50岁组、50以上组、36-40组,31-35岁组最小。

这与赵秀清(2012)的研究结果较为相符,他的研究结果表明,41-50岁年龄的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压力最大。

但与其研究结果不相符的是,其研究发现50岁以上组的工作压力最小,而本研究中50岁以上组的得分甚至高于31-35岁组和36-40岁组。

这可能是因为所研究的群体不同,赵的研究主要从企业管理者入手,而本研究是从孩子入手,本研究中50岁以上组的父母结婚生育比较晚,所承担的工作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大。

另外本研究中50岁以上组的被试比较少,也可能造成偏差。

工作压力源及各维度在学历上的差异,除了人际关系之外,不具有显著差异。

人际关系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体验到更多的人际冲突。

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学历较低者往往为基层员工,学历较高者往往为管理者,管理者本身需要具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技巧,因而可能学历较高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少于学历较低者。

不同工作年限的父母在对工作负荷和组织结构与发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总体来说,工作年限越高,对各个压力源的压力感知水平越高。

特别是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父母们,由于工作年限长,比较容易造成疲劳倦怠感。

在不同收入上,9001元以上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3000元以下组和7001-9000元组的,与3001-5000元组和5001-7000元组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这个收入水平的父母,大多处于公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有更多的技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完成更重大的任务。

3000元以下的父母们在职业发展上感知的压力大于其他水平阶段的,这个收入阶段的父母,大都是比较年轻的,基层或中层管理者,处于职业上升期,因而此项得分更高。

在不同职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是:

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和组织结构(F=2.825,p=0.039),在工作负荷上,基层管理者感知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高层管理者,这可能是因为基层管理者涉及到许多较为具体的任务、与一线人员的交流多,任务繁重;

在职业发展和组织结构上,普通员工感知到的压力最大。

普通员工处于单位中的最底层,希望在组织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单位性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是:

职业发展和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职工在这两项上的得分高于其他组织职工。

这样反映出目前我国有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