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1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设计专题十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T19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T55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T57、T58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T1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考点1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概念:

企业将生产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

国内的称区域产业转移;

跨国的称国际产业转移。

(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大因素:

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3)产业转移的目的:

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5)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工业化地区,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人口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但人地矛盾、重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2.资源跨区域调配

(1)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②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③为了加强区域间的联系,解决各区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资源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③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对调出区和调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中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013年至2015年,我国某知名IT公司陆续关闭位于珠三角的制造工厂,只保留位于深圳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并相继在东南亚、非洲建立多个产品制造厂。

下图为其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2019.6,T40)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保留在深圳,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科技人才集聚

C.原材料充足D.政策扶持

2.(2019.6,T41)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工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主要是为了(  )

A.降低劳动力成本B.减轻环境污染

C.方便资金筹措D.增加原料来源

3.(2019.6,T42)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Ⅲ阶段(  )

A.市场需求大幅增长B.市场竞争微弱

C.产品销量开始下降D.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2018.6,T57)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三角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会展经济产业B.服装鞋帽产业

C.汽车零配件产业D.无人机制造产业

5.(2018.6,T58)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C.促进高校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改善环境质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2018.1,T44)图中箭头①表示的是(  )

A.高素质劳动力B.高新技术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金密集型产业

7.(2018.1,T45)关于“双转移”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降低了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B.合理配置了土地、劳动力等经济要素

C.破坏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基础

D.改善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环境质量

考点2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1.荒漠化

(1)荒漠和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是指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是一种地理景观。

世界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

~35°

的亚热带大陆的西岸和内陆地区,以及温带35°

~50°

的内陆地区。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

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2)荒漠化的分布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的地理位置,地形阻挡,周围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西北干旱的气候条件。

b.气候异常,大风日数多,生态环境脆弱。

②人为原因

a.人口激增。

b.不合理的人类行为: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c.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4)荒漠化形成过程:

自然或人为的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或长期丧失肥力→荒漠化景观。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内容:

一是预防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②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e.控制人口增长。

2.森林的开发和利用

(1)资源属性: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森林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森林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分布:

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被称为环绕地球的“绿色腰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②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储水库: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和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③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

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迅速,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④雨林的保护:

保护、开发、协调。

1.(2019.6,T57)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赤潮频发

C.气候变暖D.酸雨广布

2.(2019.6,T58)在西北地区植树种草的环境效益不包括(  )

A.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D.增加木材产量

3.(2018.1,T7)不属于热带雨林中森林主要环境功能的选项是(  )

A.调节气候B.维护碳氧平衡

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4.(2018.1,T54)位于沿海低海拔的国家都十分关心海平面上升问题。

他们经常把国家的命运与经营热带木材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原因是(  )

A.森林减少会促使温室效应增强

B.森林减少会使木材价格上涨

C.砍伐木材增加这些国家航运收入

D.森林减少会使国家农业增产

5.(2017,T30)近年来雾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出现雾霾天气较多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

6.(2017,T39)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繁衍物种、维护生态多样性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7.(2017,T45)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洪涝灾害频发

D.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8.(2017,T56)若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面积扩大,可能导致(  )

A.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缓

C.长江出海口出现咸潮

D.塔里木河出现水体污染

9.(2016,T28)广东省实施下列措施中,对减轻酸雨强度没有影响的是(  )

A.西气东输B.兴建小水电

C.建设核电站D.改良酸性土壤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0.(2015,T13)该类植被分布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富营养化B.酸雨

C.土地荒漠化D.赤潮

考点3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等。

2.河流概况分析:

位置、水系构成、水文特征等。

3.河流不同区域的保护方向

山地:

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

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

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4.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包括:

地形、气候、水系和水文特征、流域内资源状况等。

5.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环境影响小。

19世纪后期:

人口激增,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例如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20世纪30年代初:

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6.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工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1.(2018.1,T59)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区域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是(  )

A.源头——减少特色民居,积极发展旅游业

B.中游——依托较稳定的流量,发展航运

C.上游——开发坡耕地,发展水稻种植

D.河口——利用巨大的河流落差,开发水能

2.(2015,T7)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少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是(  )

A.上游大力植树造林

B.增加库区航运船只

C.扩大库区养殖面积

D.就近安置库区移民

考点4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是区域农业发展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同促进。

(4)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5)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商品农业的发展。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分布在平原地区。

(2)林业和特产区:

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丘陵是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畜牧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蓄养三河牛、三河马。

东北平原西北蓄养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

4.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

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2019.6,T20)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非常快,其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有(  )

A.从根本上改变农作物品种和质量

B.彻底改变我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C.降低农产品流通速度和效率

D.农产品销售空间变得更广阔

2.(2018.1,T57)作物立体分布是绿洲农业的主要特征。

此特征(  )

A.利用土壤肥力反复耕作

B.提高集约度,增加农业收益

C.农业多样化,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D.增加水分蒸发,维持土地肥力

3.(2017,T2)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兴产业。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  )

A.提高粮食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改良农产品品质

D.促成一、二产业结合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每年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2015,T39)下列四省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

A.江苏B.山西

C.青海D.海南

5.(2015,T40)图中甲地农业生产潜力比台湾省低,主要原因是甲地(  )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C.沙漠广布,土壤肥力低D.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

发展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为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2015,T44)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种农业模式的是(  )

A.黄土高原  B.华南地区

C.辽东半岛D.华北平原

7.(2015,T4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所起作用不明显的是(  )

A.改善人口年龄结构B.提供优质清洁能源

C.优化农村产业结构D.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近年来,云南昆明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花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2015,T47)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候B.地形

C.土壤D.水源

9.(2015,T48)与欧洲西部的荷兰相比,云南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交通便捷B.技术发达

C.劳动力成本低D.经济发展水平高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自然资源、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料。

(1)按能源的属性(更新的速度)可以分为两类: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按能源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新能源:

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资源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

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条件:

广阔。

区位条件: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

建坑口电站;

发展炼焦业。

4.能源综合利用

产业结构由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形成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治理。

我国山西省能源与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工业类型以重化工业为主。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2018.6,T12)主导山西省重化工业布局的因素是(  )

A.技术B.市场

C.资源D.交通

2.(2018.6,T13)实现山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  )

A.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

B.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积极发展原料导向型产业

3.(2015,T60)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A.依托原有的资源,做大做强资源加工业

B.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加大矿区开发力度

C.停止开采矿产资源,全面进行矿区复垦

D.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转型

考点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三角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廉。

利用本地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5)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问题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基础较弱。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工业和装备工业。

问题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问题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

4.“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1.(2019.6,T1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部分乡镇推行“农村公寓化”,鼓励村民集中居住,其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B.解决城市住房紧张问题

C.节约土地,推进乡村城镇化

D.提供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2.(2018.1,T55)下列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消长

B.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

C.城市化必然带动重工业发展

D.城市化会抑制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贴面楼”(楼房紧挨着楼房,几乎贴面而立)。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2017,T57)农民建“贴面楼”的直接目的是(  )

A.满足流动人口定居

B.等待拆迁获取补偿

C.改善自家居住质量

D.出租“贴面楼”增加收入

4.(2017,T58)农民建“贴面楼”的事实反映这一城市城区(  )

A.土地供给充足B.经济发展缓慢

C.房屋租金较高D.人居环境恶化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闻名全国,如今很多桑基鱼塘已成为建设用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5.(2016,T11)桑基鱼塘被大量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

A.鱼类价格低,生产效益下降

B.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合发展

C.市场需求萎缩,利润大幅减少

D.工业、城镇用地扩张,土地价格上升

一、单项选择题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热带雨林。

据此回答1~2题。

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热带雨林能够(  )

A.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D.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对于亚马孙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开发第一,边开发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禁止人类在林区的任何活动

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业和矿产开采为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

完成3~4题。

3.“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

A.生物种类增多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D.降水量明显增大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

A.推广立体农业B.鼓励发展放牧业

C.增加粮食种植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5~6题。

5.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6.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B.a、c、b

C.c、a、bD.b、c、a

8.a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①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③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对文物古迹没有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

C.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

10.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B.③④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