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986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四 选考部分 专题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下载Word下载.docx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

①政治上,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上,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上,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康熙帝

(1)面临的问题:

①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

②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

③沙俄势力东进。

(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

①平定三藩之乱,有利于安定统一;

②统一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

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的分裂力量;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

①功绩:

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消极:

大兴文字狱;

实行闭关政策。

二、东西方先哲

1.孔子: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1)思想文化方面: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教育方面: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3)他整理的典籍《诗》《书》《礼》《乐》《春秋》等历史文献,是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2.柏拉图

(1)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②政治思想:

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③强调法治;

④注重教育:

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评价:

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影响深远。

3.亚里士多德

(1)哲学思想:

世界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政治思想: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

(3)伦理思想:

中庸理论。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1)主要活动:

①早期反王权思想的形成;

初期议会活动;

②指挥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

成立英吉利共和国;

远征爱尔兰;

③“护国主”与护国政体;

军事独裁;

就任世袭护国主。

一个具有双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个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的矛盾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2.华盛顿

(1)主要事迹:

①领导独立。

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年,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宣布独立;

1781年,英国殖民者投降;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②开国立制。

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③确立国策。

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

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

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拿破仑

①军事起家。

独特的性格,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的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

制定《民法典》;

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

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

两次退位。

①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②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③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的危机;

④颁布《民法典》,体现公民平等,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⑤拿破仑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战争的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①辛亥革命前:

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中: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辛亥革命后:

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

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2.“圣雄”甘地

①宣传甘地主义思想;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

①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

②进步性:

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局限性:

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3.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①领导独立运动,召开代表大会;

成立临时政府;

签订条约,国家独立;

②建国后的改革,开展民主化改革;

提出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凯末尔的改革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和恩格斯: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无产阶级日渐成熟。

(2)主要贡献: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

积极投身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支持巴黎公社);

建立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著《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3)影响:

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2.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①建党工作: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

②领导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人民武装夺取政权;

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巩固苏维埃政权;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①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②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③为俄国乃至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3.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①民主革命时期:

参加中共一大;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领导长征;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亲赴重庆谈判;

领导三大战役;

建立新中国;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建成;

晚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很大损失。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②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议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①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

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六、杰出的科学家

1.“医圣”李时珍

(1)主要贡献

①提倡“医者贵在格物”,编纂的《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②创造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

(2)评价

①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称为“医中之圣”。

②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1)主要成就:

完成修建京张铁路伟大工程;

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祖国路权与列强进行不懈的斗争。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修筑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3.“地质之光”李四光

(1)主要成就

①地质力学:

进行石油勘探,摘掉贫油国帽子;

发展核能事业;

进行地震预测;

寻找开发煤炭资源。

②冰川学:

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

其冰川理论指导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打破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4.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1)成就: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5.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①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②爱因斯坦是一位坚定的和平捍卫者,关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考向一 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

知识视野

1.立场不同:

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

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

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

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

[针对训练1] 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

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 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

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功勋谅之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之于死后。

今惟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变节)臣传一门。

——[清]《贰臣传表》乾隆上谕

材料二 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

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管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

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民国]萧一山《清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隆皇帝、萧一山对洪承畴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历史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1)不同评价:

乾隆皇帝认为洪承畴虽对清朝有功,但背叛明朝,属变节之臣。

萧一山认为洪承畴才能出众,功绩卓著。

原因:

乾隆身为统治者,倡导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

萧一山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主张抛弃狭隘民族观念和忠君思想,从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出发评价历史人物。

(2)因素:

历史评价受时代背景、思想文化、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在不同立场、角度上,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会有所不同。

考向二 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的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

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的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

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

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

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针对训练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陈汤,汉元帝时人,博学多识,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

建昭三年(前36年),陈汤被任命为副校尉出使西域。

赴任西域途中,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

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不久,对都护校尉说:

现在郅支单于日渐强大,欺凌乌孙、大宛,觊觎康居国,如果不能降服他,郅支单于会成为大汉在西域地区的祸患,并且会直接威胁大汉安危。

“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我们应立即征发屯田士卒,联合西域各国,直捣郅支单于都城,可建千年功业。

于是陈汤假传皇帝出兵圣旨,带领屯田士卒等各路人马四万多人,和都护校尉分两路进军到郅支单于城都三里,安营布阵。

郅支单于一百多名骑兵冲击汉军营寨,各营寨汉军都张弓射击他们。

陈汤命令军队从四面包围城池,汉兵趁机放起火来,汉兵争着攻进城池,斩首郅支单于及以下各王千余人,郅支单于的势力彻底被消灭。

从此,汉朝的西北边疆安定下来,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陈汤一向贪婪,所缴获的财物大多被他据为己有。

监察官吏准备查验,但被皇上斥退,而且命令沿途招待班师的陈汤军队。

——摘译自《汉书·

陈汤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汤安定边境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汤的功过。

答案 

(1)原因:

陈汤的才能与谋略;

正确判断敌我的发展态势;

战略战术灵活;

善于团结周围力量共同对付敌人;

西汉王朝的强大。

(任答四点即可)

陈汤在经营西域过程中,尽管有假传圣旨、贪财好利等错误和缺点,但陈汤把握时机,征战西域,为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加强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予以充分地肯定。

考向三 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阶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如对康熙帝的评价:

纵向看,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

从时间上,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针对训练3] 材料 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

同治十三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

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

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

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

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涎”,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

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厅,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

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

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

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

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

沈葆祯

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

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

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力量有限;

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

坚定的爱国信念。

(2)简评:

增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

考向四 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曾指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

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

列宁指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

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

[针对训练4] 材料 看曹操的功过,很少人把他的诗文放在“大账”上,因为,对曹操这个人而言,“惊天动地”的事情太多了。

其实,从他的诗文中,更易见其心志和品德。

骂“曹贼”者,是哪些人呢?

不少是站在刘汉集团利益上的人。

欲全面认识曹操,知其行,也需知其言。

他生于“乱世末局”,堪称是“乱世英豪”。

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亦是文学家、诗人。

曹操之功,大于其过。

仅统一中国北方这一条,当是大功,其文其诗,又属大家。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一诗,就颇显英武豪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世间万物,盛盛衰衰,生生死死,虽然各有不可抗拒之规律,然而人并非无所作为。

人的精神状态,人的修养心身之道,于大自然面前,具有一定的功力。

这功力,显示着无限的人生价值。

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种人生哲学比,曹操的人生哲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

——摘编自庹震《史街拾墨·

大账》

(1)根据材料,指出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曹操经常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评价曹操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多是采取忠奸之辨的立场,认为维护汉王朝的就是忠臣,反对汉王朝的就是奸臣,所以曹操以奸臣的形象出现。

(2)方法:

全面评价法,既看到曹操的功,也看到曹操的过;

分类评价法,如从政治、军事、文学等角度切入;

分期评价法,如在古代封建社会,曹操被视为奸臣,今天我们认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

历史分析法,曹操统一北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阶层分析法,曹操集团和刘汉集团都属于地主阶级,却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利益,导致阶层立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结论;

言行结合法,既要看历史人物做过什么事情,也要看历史人物说过的话、留下的文字等。

(答出三种评价方法或评价角度即可)

1.(2018·

全国课标文综Ⅰ卷)[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