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00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感染护理学17.docx

医院感染护理学17

医院感染护理学1-7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X型题(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是

(分数:

1.00)

 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

 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

 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

 D.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

 E.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

解析:

2.Ⅲ类环境包括

(分数:

1.00)

 A.儿科病房 √

 B.妇产科检查室 √

 C.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

 D.供应室清洁区 √

 E.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

解析:

3.一般的化学性废弃物可以与市政垃圾一起处理或者排入下水道,危险性废弃物应

(分数:

1.00)

 A.少量可采用热解焚化炉焚化、封存或填埋 √

 B.大量的危险化学性废弃物,可返还给供应商 √

 C.某些可燃性的可采用焚化处理 √

 D.也可化学法处理 √

 E.不能排入下水道系统,也不可封存或填埋方法处理 √

解析:

4.病人≤1岁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

(分数:

1.00)

 A.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

 B.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

 C.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

 D.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

 E.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

解析:

5.医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

(分数:

1.00)

 A.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 √

 B.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C.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 √

 D.可开展综合性监测 √

 E.有条件的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

解析:

6.完备的供应室应有

(分数:

1.00)

 A.接收、洗涤 √

 B.敷料制作 √

 C.消毒、灭菌、无菌储存 √

 D.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 √

 E.办公室及卫生间 √

解析:

7.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分数:

1.00)

 A.清创 √

 B.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

 C.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

 D.根据可能感染的微生物采取预防措施 √

 E.记录被利器刺伤的各环节 √

解析:

8.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分数:

1.00)

 A.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 √

 B.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 √

 C.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 √

 D.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

 E.生活垃圾应装黑色袋内 √

解析:

9.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室及病房即空气通过

(分数:

1.00)

 A.高效过滤器 √

 B.呈流线状流入室内 √

 C.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 √

 D.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 √

 E.以上都不对

解析:

10.痰液筛选的标准为

(分数:

1.00)

 A.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 √

 B.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

白细胞≤1:

2.5 √

 C.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病人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

 D.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5个/低倍视野

 E.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5个/低倍视野

解析:

11.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

(分数:

1.00)

 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 √

 B.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或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

 C.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做出病原学诊断 √

 D.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

 E.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 √

解析:

1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为

(分数:

1.00)

 A.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

 B.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C.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E.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

解析:

13.医院感染管理的护士学习内容包括

(分数:

1.00)

 A.消毒、灭菌、隔离与合理使用消毒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 √

 B.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

 C.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D.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

 E.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等 √

解析:

14.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应≥1.1m;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

(分数:

1.00)

 A.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

 B.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 √

 C.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

 D.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

 E.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

解析:

15.医院污物的分类

(分数:

1.00)

 A.生活垃圾 √

 B.感染性废弃物 √

 C.病理性废弃物 √

 D.锋利物(锐器) √

 E.药物性废弃物、遗传毒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

解析:

16.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

(分数:

1.00)

 A.用过的内镜应立即进行清洗,用自来水和清洗剂或含酶清洁剂清洗内镜外表面和各孔道及内腔 √

 B.冲淋各内腔管道 √

 C.将内镜浸于高水平消毒剂中,且将消毒剂灌满吸引管道和活检钳通道及气、水通道,至少作用20min √

 D.用灭菌水冲淋内镜身和各管道,如果用自来水冲淋,则需再用乙醇冲洗 √

 E.各管道需用经过消毒和预先贮存的压缩空气吹干;处理好的内镜应贮存于可防止再污染的柜内 √

解析:

17.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

(分数:

1.00)

 A.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 √

 B.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

 C.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

 D.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

 E.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

解析:

18.输血相关感染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几种情况才可诊断

(分数:

1.00)

 A.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

 B.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

 C.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

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

 D.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

 E.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

解析:

19.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分数:

1.00)

 A.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

 B.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

 C.采样方法用5cm2×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在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个~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

 D.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6h内进行采样

 E.采样面积被采表面<l00cm2,取25cm2

解析:

20.腹水感染临床诊断

(分数:

1.00)

 A.腹水原为漏出液,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

 C.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6/L,中性粒细胞>25% √

 D.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

 E.腹水细菌培养阴性

解析:

2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

(分数:

1.00)

 A.发热(≥38.0℃超过2d) √

 B.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

 C.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

 D.普通感冒

 E.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解析:

22.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

(分数:

1.00)

 A.采样时间 √

 B.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

 C.细菌菌落总数结果计算: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

 D.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

 E.以上都是

解析:

23.空气采样方法

(分数:

1.00)

 A.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

 B.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cm~150cm √

 C.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 √

 D.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

 E.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

解析:

24.医院感染散发是指

(分数:

1.00)

 A.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

 B.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C.医院感染的常规监测结果

 D.医院感染的常态分布

 E.医院感染没有聚集发生

解析:

25.传染病房的选址与布局应达到以下要求

(分数:

1.00)

 A.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同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 √

 B.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 √

 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 √

 D.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 √

 E.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

解析:

26.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病人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哕音,并有

(分数:

1.00)

 A.发热 √

 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

 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

 D.慢性气道疾患病人稳定期(慢性以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

 E.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

解析:

27.脐炎临床诊断

(分数:

1.00)

 A.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渗出物 √

 B.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 √

 C.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

 D.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

 E.脐周涂抹培养阳性

解析:

28.抗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可分为

(分数:

1.00)

 A.灭菌 √

 B.高效消毒 √

 C.中效消毒 √

 D.低效消毒 √

 E.清洁

解析:

29.导致内窥镜消毒不彻底主要原因的技术因素

(分数:

1.00)

 A.消毒前内镜清洗不彻底 √

 B.消毒方法选择不当 √

 C.消毒剂浓度配制不准 √

 D.作用时间不足 √

 E.监测技术不熟练,影响因素多未能控制 √

解析:

30.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分数:

1.00)

 A.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B.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

 C.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1月、6月间隔) √

 D.跟踪观察 √

 E.记录刺伤经过 √

解析:

31.污物的处理原则

(分数:

1.00)

 A.分类收集原则 √

 B.回收利用原则 √

 C.减量化原则 √

 D.无公害原则 √

 E.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

解析:

3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

(分数:

1.00)

 A.骨髓移植病人 √

 B.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

 C.新生儿 √

 D.住院病人

 E.门诊病人

解析:

33.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如

(分数:

1.00)

 A.肺栓塞 √

 B.心力衰竭 √

 C.肺水肿 √

 D.肺癌等 √

 E.肺脓肿

解析:

34.Ⅰ类环境包括:

(分数:

1.00)

 A.层流洁净手术室 √

 B.层流洁净病房 √

 C.普通手术室

 D.产房

 E.婴儿室

解析:

35.病人用后物品及病床应湿式清扫

(分数:

1.00)

 A.一床一套(巾) √

 B.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

 C.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

 D.弯盘、治疗盘、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

 E.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

解析:

36.目标监测包括

(分数:

1.00)

 A.ICU病人的监测 √

 B.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 √

 C.新生儿的监测 √

 D.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 √

 E.抗生素使用率的监测等 √

解析:

37.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时间为

(分数:

1.00)

 A.更换前 √

 B.使用中 √

 C.更换后

 D.原消毒液

 E.以上都是

解析:

38.Ⅱ类环境包括

(分数:

1.00)

 A.早产儿室 √

 B.普通保护性隔离 √

 C.供应室无菌区 √

 D.烧伤病房 √

 E.重症监护病房 √

解析:

39.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和灭菌质量在供应室内应

(分数:

1.00)

 A.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 √

 B.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 √

 C.通风采光要良好 √

 D.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

 E.地面光滑,有排水道 √

解析:

40.消毒供应室的必备条件

(分数:

1.00)

 A.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和净化(过滤)系统和蒸馏水供应 √

 B.各种冲洗工具:

包括去污、除热源、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自动化洗涤设备等 √

 C.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各种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 √

 D.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 √

 E.劳保用品:

个人防护眼镜、防水隔离衣、胶鞋、胶手套等 √

解析:

41.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量及方法为

(分数:

1.00)

 A.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l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 √

 B.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被检样液,加入4.5ml稀释液中混匀 √

 C.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lml被检样液,加入4.5ml稀释液中混匀

 D.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

 E.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lml被检样液,加入10ml稀释液中混匀

解析:

42.病人住院一周,出现发热T>38℃,伴有寒战,并合并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有皮疹或出血点;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等病情变化临床诊断败血症,尚需作病原学

(分数:

1.00)

 A.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B.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C.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

 D.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

 E.不需病原学

解析:

43.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

(分数:

1.00)

 A.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 √

 B.艾滋病 √

 C.巨细胞病毒感染 √

 D.疟疾 √

 E.弓形体病等 √

解析:

44.王母之子,生后3d,发热(T>39℃),出现意识障碍、婴儿前囟张力高,呼吸有暂停现象,抽搐,角弓反张,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应疑有

(分数:

1.00)

 A.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

 B.败血症

 C.颅内脓肿

 D.脑室炎 √

 E.椎管内感染

解析:

45.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分数:

1.00)

 A.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B.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E.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解析:

46.哪些因素可影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分数:

1.00)

 A.消毒剂的浓度 √

 B.消毒剂作用时间 √

 C.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的状态 √

 D.消毒剂的稳定性 √

 E.消毒剂的杀菌水平 √

解析:

4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分数:

1.00)

 A.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

 B.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

 C.不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D.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E.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

解析:

48.抗感染药物:

是指用以治疗

(分数:

1.00)

 A.各种病原体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

 B.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 √

 C.抗结核药 √

 D.抗麻风病药 √

 E.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

解析:

49.医疗用品采样方法

(分数:

1.00)

 A.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

 B.采样量及采样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l00cm2 √

 C.无菌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

 D.采样面积≤100cm

 E.采样面积≥100cm

解析:

50.药物性废弃物的处理

(分数:

1.00)

 A.填埋 √

 B.封存处理、焚化 √

 C.化学降解法

 D.静脉注射液可采用下水道或填埋方式 √

 E.玻璃安瓿不能焚烧处理,可以先压碎,然后与锋利物品一起处理 √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