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06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一).doc

平均数

第一课时(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以及作用,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议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参与课堂,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渗透统计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入新知。

1、图片激趣,引入信息。

观察图片中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掷圈的游戏场景),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教师强调此次游戏的规则:

每人掷10个圈,圈中一次记1分。

老师把甲乙两组的成绩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观察数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一轮比赛结果:

人数相同,每人掷圈个数相同的图表。

学生通过观察不难看出甲组女生成绩要好于乙组男生成绩。

(2)、课件出示第二轮比赛结果:

人数相同,每人掷圈个数不同的图表。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问:

这轮能一眼看出哪一组的成绩更好吗?

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第三轮比赛结果:

人数不同,每人掷圈个数不同的图表。

仔细观察这两个组的成绩,你认为哪组的成绩更好?

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讨论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3、认知冲突,学习新知。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当两组人数不同时,比总成绩就不公平,没法看出哪组成绩更好。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哪组成绩更好的问题呢?

请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我们可以用每组的平均成绩来比较。

追问:

平均成绩是什么意思?

就是用总成绩来除以这个组的人数,得到的平均数。

教师板书:

平均数。

2、尝试计算甲组的平均成绩。

(1)、现在,我们就按刚刚说的方法来算一算甲组的平均成绩。

学生说方法,老师多媒体出示计算结果。

甲组:

8+8+7+7+9+5+6+6=56(分)56÷8=7(分)。

(2)、请大家将平均成绩“7分”和这组同学的个人成绩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3)、平均成绩“7分”并不是某个同学的掷圈成绩,它代表的是甲组同学掷圈的平均水平,是他们几个同学掷圈成绩的平均数。

3、深入理解计算乙组的平均数。

(1)、知道了甲组的平均成绩,你能很快算出乙组的平均成绩吗?

学生尝试,指名学生板书,同时多媒体出示结果。

9+8+8+9+7+9+6=56(分)56÷7=8(分)。

(2)、反馈交流,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出乙组的平均成绩的?

(3)、这里的“8分”是乙组其中一位同学的成绩吗?

它表示什么意思?

(4)、这里的“8分”不是某一位同学的成绩,而是乙组7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只是刚好和这位同学的成绩一样而已,它代表了乙组这7位同学的平均水平。

(5)、到现在我们所关注的“一组成绩更好?

”的问题解决了吗?

你怎么比较的?

一起完整回答,教师板书并出示:

乙组的掷圈成绩更好。

4、回顾整理,梳理方法。

同学们,刚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两次计算了平均成绩,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交流。

多媒体出示: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注意:

求总数量时每一个数据都要参与计算,别漏掉了;除数是这组数的个数,别数错。

三、加深理解,联系生活。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甲乙两组成绩的平均数来解决了“哪一组成绩更好”的问题。

其实,平均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数?

教师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多媒体出示:

练习题1,雷飞同学最后得分是多少分?

主要是对求平均数的方法加以巩固。

学生观察5位评委给出的分数,利用平均数的只是算出最后得分。

学生尝试解决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2、多媒体出示:

练习题2,六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成活多少棵?

主要是对学生漏算数字进行练习。

因为六年级(6)班一棵也没有成活学生在算的时候容易算成5个班来计算。

指明学生读题。

两人一起讨论,思考如何就解决此题,利用什么知识来解决?

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出示:

拓展题,猜一猜,小明数学成绩考了多少分?

主要考核学生利用平均数的反推计算能力。

题目给出小明的平均成绩和语文和英语成绩,算数学成绩。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明学生汇报,大家评判是否正确。

最后得出:

总数量等于平均数乘以总份数。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统计量“平均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疑惑?

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我们今天有了初步的接触,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还会更深入地认识它。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

(一)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