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07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

《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集合问题说课稿(5分钟).doc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集合》说课稿

船湾镇乐家中心小学周细鹏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集合》,其中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通过熟悉教材,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重复的含义,能利用集合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操作、思考、创新、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与优点,利用集合思想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

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以“感知--探究--应用”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上课伊始设计两组简单实例,让学生初识重复的基本含义,明确在计算总数时并不都是用直接相加的方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解决。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初步引导学生用“既……又……”来介绍重复现象,准确的语言表达,为难点突破埋下伏笔。

(二)善用例题,引入新课

   生活情境“通知”让学生的认知总人数与参赛学生名单表中实际人数并不相符,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就在于重复。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质疑,发现表格是比较混乱的,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合作探究,体验过程

1.策略分析

    当重复的数量并不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时,我们该怎么办?

教师给出学具,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寻求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2.探究方法

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寻求到连线、画圈、移动等多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后,通过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还有更好的方法既直观又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从而引出集合图,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集合图的填写,体会到集合图的优越性。

3.据图列式,运用集合图

完成集合图后,借助直观图,再让学生说一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那么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利用重复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重点难点。

(四)巩固应用,建构模型

   作为一节新授课的尾声部分——实践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习题,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五)全课总结,呼应课题

课堂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可以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强化集合思想,明确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体验数学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

本节课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