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18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历城二中56级(高二)上学期十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体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过咸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

B.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C.②③④等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总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被称为渗透压,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越低,水分子会从低渗溶液流向高渗溶液。

【详解】A、食物过成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血浆使血浆量增多,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A正确;

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错误;

C、血浆(①)、淋巴(②)和组织液(③)等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C错误;

D、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不一定能维持稳态,D错误。

故选A。

2.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一些人到高原地区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空调病”“高原反应”“中暑”分别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氧气稀薄和长期高温造成的;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

【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到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符合题意;

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C.IV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D.II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解可知,Ⅰ呼吸系统、Ⅱ消化系统、Ⅲ泌尿系统(肾脏)、Ⅳ皮肤,①表示消化吸收,②表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排出过程。

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详解】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②表示经泌尿系统将血浆中代谢废物排出的过程,B正确;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并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C正确;Ⅱ为消化道,其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被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点睛】关键在于熟悉人体内参与维持稳态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及其功能,进而正确识图解答。

4.稳态是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以下有关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C.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存在稳态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稳态包括在分子水平如基因水平、器官水平、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各个层次的稳态。

【详解】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稳态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上,因此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存在稳态,C正确;

D、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物质,也会将代谢物和分泌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B。

5.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A.脑干B.脑神经C.脊髓D.小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故选B。

6.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水盐调节紊乱

B.学生通过对重点知识反复阅读来加强记忆

C.车祸中受害者大脑皮层言语V区受损而看不懂文字

D.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患者手未缩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详解】A、下丘脑是人体水盐调节的中枢,下丘脑受损的患者,水盐调节紊乱,属于低等神经中枢受损引起的,不能体现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V区损伤,导致人看不懂文字,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缩手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体检过程护士采血时手未缩回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7.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的面积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程度正相关,A正确;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B正确;

C、右侧大脑皮层管理左侧躯体的运动,故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C正确;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D错误。

故选D。

【点睛】

8.γ氨基丁酸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人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脑内γ-氨基丁酸浓度增加可能会引起焦虑症

B.可以推断γ-氨基丁酸可促进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γ-氨基丁酸增加可以维持突触后膜膜电位保持不变

D.虽然γ-氨基丁酸属于小分子,但还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兴奋传导到突触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的,则突触后膜上Na+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上Cl-离子通道开放,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增大。

【详解】A、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有紧张、不安等症状,说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过多,脑内γ¬氨基丁酸浓度增加可能会缓解焦虑症,A错误;

B、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导致后神经元抑制,γ¬氨基丁酸可促进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状态,B错误;

C、氯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增大,C错误;

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

故选D。

【点睛】

9.2019年4月4日,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个神经细胞只能有一个树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

【详解】A、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以膨大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B错误;

C、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C错误;

D、一个神经细胞一般有一至多个树突,D错误。

故选A。

10.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伤。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膝跳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后,会发生膝跳反射

B.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C.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D.膝盖下方的皮肤轻微破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能发生膝跳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受大脑控制。

【详解】A、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若脊髓受损,刺激膝跳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效应器会发生应答反应即出现膝跳这一动作,但其不能被称为反射,因为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作用于膝跳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使人可有意识控制膝跳反射不发生,B错误;

C、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只能说明控制该反射的反射弧是正常的,并不能说明受试者的整个神经系统都是完好的,C错误;

D、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膝盖下面的韧带,若膝盖下方的皮肤轻微破损,不影响膝跳反射的发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膝跳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1.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

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

C.P

D.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

(2)分类: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条件反射:

(后天学习)。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

感受刺激。

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

B、小鼠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B正确;

C、P是小鼠建立恐惧反射后的心率,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段时间后小鼠建立的恐惧反射会消退,故心率P>Q,C错误。

D、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C。

12.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链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前膜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给予中间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刺激后,C点将持续兴奋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该实验,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将会变大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有效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与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会持续兴奋;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图3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刺激图中Y点,兴奋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C点会持续兴奋,即表现为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A正确;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大,则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即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B正确;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兴奋间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的传递,渗透获取信息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查。

13.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

14.下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生理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与激素Y相互拮抗

B.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C.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Y是雌性激素,性激素的含量调节是负反馈调节,体内雌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导致性腺退化。

【详解】A、该生理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卵巢分泌的促进卵细胞形成的雌性激素,两者对于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

B、Y是雌性激素,长期注射雌性激素,体内雌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导致性腺退化,B正确;

C、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性激素的调节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体内不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以及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够根据卵巢判断激素X、激素Y等的种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机理:

产热动态平衡散热;

(3)寒冷环境下:

①增加产热的途径:

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

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

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

D、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B。

16.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大

C.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所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

B、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障碍,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B错误;

C、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原因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而不是该激素的产生异常,该激素在血浆中的含量可为正常值,C正确;

D、由题干可知,抗利尿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后被分解成氨基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故选C。

1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

C、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

故选D。

18.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

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

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若E为调节中枢,a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图分析:

曲线甲为血糖的消耗速率,乙为血糖的补充速率,A错误;

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合成,导致曲线甲上升,B正确;

C.若E为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血糖的升高以维持稳定,C正确;

D.若E为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表示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

图1中,随胰岛素的浓度的增加血糖的消耗速率增加,补充速率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即甲为血糖的消耗速率,乙为血糖的补充速率。

图2中,信息a刺激E,可以使E产生不同的信息b和c。

1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B.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

一个环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效果时间久,正确;

B、体液调节的信号是激素等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错误;

C、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

D、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控制脊髓低级中枢的活动,体液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存在着分级调节过程,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故选择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掌握细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20.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受意识控制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