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7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求职简历]预防电信诈骗论文增强防范意识论文共享平安生活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电信诈骗的手段

⑴“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受害人联系报案。

随后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受害人名下登记的电话涉嫌洗钱、诈骗。

接着,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受害人不受损失,让受害人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保管。

⑵“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在某地(如xX百货)刷卡消费4880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号码咨询。

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及公安局工作人员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

⑶“退税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邮电局、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款等活动。

不法分子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

⑷“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通知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不法分子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否则不予兑奖。

⑸“低价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订金、托运费等费用。

(6)“汇钱救急”诈骗。

不法分子在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再以医生或警察的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发生意外,要求汇钱救急以实施诈骗。

⑺“引诱汇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XX银行,账号XX”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

有的受害人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诈骗信息后,未经仔细核实,就将钱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上。

(8)“网络视频及假冒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或者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人朋友联系方式,再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向受害人借钱。

(9)“彩票特码”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目前此类诈骗在城市已无市场,但在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仍有较大的诱骗性。

同时此方式的变种已出现。

犯罪公子选中奖概率较高的彩票类型,将1000种组合发至不同对象,对与中奖号相同的发信对象实施透码型诈骗。

⑩“猜猜我是谁"

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者的领导、同事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后,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者的熟人向受害者借钱。

此处,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

,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找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再编造“嫖娼被处理、"

住院急需钱"

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11)骗取话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

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一旦受害人回拨该号码,

就产生高额的话费;

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

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X>

<

>

收听"

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⑫“冒充领导”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

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⑬“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

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

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二、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1.大力开展电信诈骗防范宣传活动

通过网络、电视媒体、流动字幕等形式将电信诈骗手法予以公布,提醒广大群众熟悉该类案件特点、作案手法及发展趋势。

组织民警通过走访、召开广播会、在人员密集场所张贴警示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电信诈骗防范常识。

通过移动、电信等通信单位群发提示短信的

形式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范意识。

制作防电信诈骗警示专题节目,进一步增强群众防骗拒骗的能力,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2.提高全民的防骗意识

⑴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也许会有人以你在外发生意外情况为幌子,将你的亲人哄骗外出,或冒用你的名义骗取财物。

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应保持冷静,切勿慌张,与家人、亲友多商量,向当地派出所、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面询问。

⑵诈骗电话号码多为“0开头”的虚假号码或隐藏号码,来电显示为“0019”等开头的号码为从境外打来的电话,对此类电话应提高警惕并注意识别,不要相信和拨打不明来电告知的所谓“公安局”、“安全中心”的电话,更不要透露个人资料信息。

如遇类似可疑行为可拨打10000等咨询核实。

⑶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号码。

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的〃固定电话〃很可能是捆绑了犯罪分子手机的虚拟电话。

记住,任意显号软件不支持回拨,即使犯罪嫌疑人来电的时候显示的是110或者10000号,但只要你回拨过去就会打不通,或者转接到真正的单位。

⑷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如atm机转账或网上银行功能,如确有需要可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⑸不要轻易泄漏你的银行卡密码。

不管对方是谁,只要问及个人隐私,请务必留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案件情况必须查询的,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到相关金融机构查询。

另外,公安民警、税务局工作人员不会打电话指导被害人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部门也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

⑹切勿相信汽车退税的说法,目前我国购车退税只有三种情况,一是购买的车辆出现质量问题退回销售厂商;

二是购买的车辆不符合相关要求在车管部门无法登记注册的;

三是国家规定的免税车型先征后退,这种情况需要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

3.筑牢防范密诀:

牢记“三不一要”

⑴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⑵不泄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泄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⑶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⑷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三、立法惩戒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要从源头抓起:

在未修改刑法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立案标准,加重刑罚幅度,以强化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惩治;

公安部门还可通过行政惩治措施和管控方法,对电信诈骗以及违规行为予以打击;

电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查不具有市场准入资格的短信公司等,对合法的电信运营商等要加强监管。

立法滞后也是打击电信诈骗的一大阻碍。

可以借鉴外国法律规定。

在刑法中增设电信诈骗这一罪名,配合以较高的法定刑,规范和惩治这类行为。

总之,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与共同努力,才能彻底铲除电信诈骗这个“毒瘤”。

共享平安生活,共建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