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87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docx

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

2019年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

2019年高考新闻素材文化现象(10篇)

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过程1

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过程

钟德武

2018年08月14日05:

0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绝不是学生的“专利”。

走出校门的职场人是否可以放松甚至放弃学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

雷海为学历不高,但凭借长年积累,最终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一举夺魁。

他的事迹诠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对于职场中的年轻人来说,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过程,“职场达人”们能够在闲暇之时不忘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加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脱颖而出。

  庄子有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在《劝学》里也曾勉励人们“学不可以已”,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无论处在人生什么阶段都要加强学习。

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有益于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提高看事物的高度与加强看事情的深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处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种“不进则退”的感觉更加强烈。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放松甚至放弃学习。

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时刻抓紧学习,更新知识、及时充电,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现实生活中那些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恰恰缺少持续学习的意识。

相反,学习越努力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本领不足。

  除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首先,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学习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

加强业务上的学习,可以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同时,应加强思想上的学习,筑牢思想防线,永葆为学认真、为人正派的本色。

学习的方式也灵活多样,首先应向书本学习,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开启智慧的钥匙;其次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实践是一座智慧的富矿,需要我们不断开采。

经过这三道学习程序,方能拓展思维、增强本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能量

杨  昊

2018年08月14日05:

0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上线,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

这部“网红”纪录片一集介绍一件国宝,每集只有5分钟,文物以第一人称自述或以第二人称与观众对话。

清新明快的风格,精美走心的制作,“干货满满”的内容,让网友直呼“充电5分钟,穿越数千年”。

  这部纪录片创作团队中有许多活跃在考古一线的青年学者,其中不乏90后,为保证作品质量,一集视频有时能打磨大半年。

在坚守内容核心的同时,这些创作者紧跟时代韵律,为观众娓娓道来穿越千年的故事,用时尚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活”了起来。

  从故宫文创类产品热卖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广受各界欢迎,互联网赋能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树立了传统文化扎根年轻一代内心的典范,也激发了年轻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在视频网站的弹幕中不难见到这样的评论:

“看完节目好想去各大博物馆看一看”“文博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弘扬”。

许多网友在看过节目后选择去所在城市的博物馆参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丰富知识储备;还有人写书法、制作绘画集,自发创作国宝周边文创产品,用创意让更多人领悟到传统文化穿越时光的魅力。

这样的互动正是文化传承的体现。

  原创国产漫画广受欢迎,自弹自唱的古风音乐成为时尚,“中国华服日”吸引众多青年身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区别于以往对于传统文化的单纯保护和记录,如今的年轻人选择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停留在书本上、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而是通过自身对文化精神进行参悟和加工,创造出更适应当下受众的文化产品。

从线上到线下的文化传承不仅彰显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更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创意,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粉丝”。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这一集中,旁白说道:

“儒家和道家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温润心灵、滋养人生的重要来源,唯有真正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发自内心地热爱它,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以现代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让传统文化传承更富动态和生命力,将它的内涵更好地萃取出来,正是当代青年需要付出的努力。

抵制天价片酬应成行业共识

何勇海

2018年08月14日08:

17  来源:

法制日报

  声明并不是合约,几家公司能否齐心协力地遵守诺言、落到实处,才是最为关键的。

公众要听其言、观其行

  上周六,优酷、爱奇艺、腾讯三大采购方平台联合正午阳光等六大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发表《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九家公司将坚持每部电影、电视剧及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8月13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影视业天价片酬是社会热门话题。

一线明星的片酬频繁突破天花板,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而编导、服装、化妆、道具等工作人员应获得的报酬少得可怜,影视剧后期制作环节也是捉襟见肘。

比如特效只能做成“五毛特效”,甚至于不值五毛,粗制滥造的烂剧层出不穷。

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对天价片酬的治理,但政府有形之手不可能划出片酬的最高限价,只能要求合理安排影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而且“县官不如现管”,限酬令的效果往往并不明显。

  此次,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联合抵制天价片酬,喊出总片酬不超过5000万(含税)的声音,可谓是市场主体的主动求变与自救。

这与以往明显不同。

从理想状态看,此举可增加这九家公司对演员片酬的议价权,也给其他购片平台与制作公司树立了典范,其他公司能否跟进抵制,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份额较高的九大公司都在抵制天价片酬或已扛不住天价片酬,其他公司有能力继续满足演员的天价之需吗?

此外,片酬实行封顶,多拍集数无益,也有助于缓解电视剧的注水现象。

  不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联合声明抵制天价片酬的九家公司,被不少人认为是天价片酬的始作俑者。

近年来它们为了竞争而搞的“烧钱大战”一直未停歇,有人评论说,“它们你追我赶、相互厮杀,到最后谁也没挤掉谁,却共同富养出了天价片酬和天价IP两个‘儿子’”。

这次声明联合抵制天价片酬会不会仅是一纸表态而已?

声明并不是合约,几家公司能否齐心协力地遵守诺言、落到实处,才是最为关键的。

公众要听其言、观其行。

只要有一家或明或暗地放了空炮,这个联合声明就被击破了,变成一纸空文。

  事实上,一些拥有较高话语权的明星,要想破5000万元的最高片酬限额,是可以找到对策的,如挂个监制、制片等名头,也能多领一份酬劳,或以分成等方式拿钱,不仅收获更可观,而且更隐蔽。

这也是这么多年,相关部门屡掀风暴,却奈何不了天价片酬的深层原因。

因此,我们对九家公司联合抵制天价片酬不能太乐观,除非全行业都能形成共识并联合起来,全面维护影视行业的生态秩序。

相关部门最需要做的,是化解影视业的产能过剩,当产能严重过剩时,大家就要严重依赖明星,以增加卖相了。

莫让影视质量为“天价片酬”买单

2018-08-1408:

52:

28 来源:

 光明日报

  备受诟病的影视艺人“天价片酬”问题,终于受到了来自业界的强有力回击。

日前,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家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

其中规定,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

  跟人们熟悉的“限薪令”“限酬令”不同,此次声明由行业内部的知名公司联合发布,而不是行政部门的干预行为。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畸形的“天价片酬”早已成为影视行业的一大公害,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强有力的纠偏修正,影视行业就难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规范艺人“天价片酬”的初衷不是打压演员群体,更不是因为演员收入过高而“仇富”。

作为一项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影视生产、制作和播出有其客观规律性,并已经逐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规程。

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从业者之间如何分配经费,也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行业惯例。

相关数据显示,在影视产业比较成熟的美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演员的片酬通常只占影视作品总预算的20%至30%,以此来保证影视作品的整体制作质量和发行质量。

  反观我国目前的状况,艺人片酬严重地扭曲畸形。

10年前,一部国产电视剧的演员片酬约占制作费用的30%,但到了现在,演员片酬超过总制作成本50%已成常态,最高占比甚至达到75%。

一名主要演员的片酬就可能拿走全部预算的一半,亿元片酬早不鲜见。

  “天价片酬”的恶果也已充分显现。

由于少数知名演员的片酬占据了总预算的大头,在其他众多的生产制作环节中,所需经费都受到了严重挤压。

在“无米之炊”的窘境下,剧本粗制滥造、服装舞美因陋就简、“五毛”特效横行,成为众多国产影视作品的通病。

其结果,就是少数知名演员独享“天价片酬”,国产影视作品则付出了整体质量滑坡的代价。

  更何况,“天价片酬”并没有催生精湛演技,反而使演员的演技和片酬成反比。

在片酬暴涨的背景下,知名演员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他们仅凭一张脸就可以日进斗金,根本无需考虑提高素质、钻研演技。

在片约太多、分身乏术的情况下,个别演员甚至传出滥用替身和抠像技术的丑闻。

过高收入还扭曲了一些演员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一些演员夸豪斗富、挥金如土,这种穷奢极侈的行为侵蚀了公序良俗,毒化了社会风气。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一两年,影视领域开始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

从闹出“锁场”闹剧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传出“抠像合成”丑闻的《孤芳不自赏》,那种单靠“流量艺人”来号召市场,剧情和制作都粗糙不堪的作品,在票房和口碑方面接二连三折戟沉沙。

相反,一些剧本扎实、演技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则同时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今年的影坛黑马《我不是药神》没有一个“流量艺人”,但这并不妨碍其市场表现气势如虹,成为国产电影近年来少见的惊喜之作。

  积弊丛生、乱象频仍的影视行业,急需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拯救。

抵制“天价片酬”可谓这场自净行动的第一步。

期待部分影视机构的声明能够早日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行动,以修复业已严重扭曲的市场乱象,使影视行业的发展重回正轨。

(作者:

封寿炎,系媒体评论员)

刘仰:

奥斯卡加设“百花奖”,将成什么样

2018-08-1400:

20 环球时报 刘仰

  美国奥斯卡宣布要改革,其中有一条引起议论较多,即新增一个奖项“大众电影奖”或“最佳流行影片”。

这一改革被有些人理解为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转向或投降。

对此,笔者觉得这个理解天真了。

  奥斯卡最迷惑人的是它的机构名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即这个看起来很严肃的机构所颁发的电影奖项被简称为“奥斯卡奖”。

按中国人的理解,应该属于“中字头”级别的,而且还是“学院”。

当然,也就把奥斯卡理解为国家级的“学院奖”,似乎就不是商业行为。

事实上,奥斯卡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电影行会奖,“学院”名称属于挂羊头卖狗肉。

这个“学院”的人员组成均是电影行业里的制片、编剧、演员和服化道人员等,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教学人员。

奥斯卡其实就类似中国某个行业协会颁发的行业内奖项。

好莱坞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商业电影,因此,顶着“学院奖”名头的奥斯卡从一开始就是商业取向。

影响这一商业原则的,主要是政治因素,例如卓别林被排斥等。

  这次奥斯卡改革,一个原因涉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经费问题。

从成立之初,它就被定为非营利性机构。

然而,非营利性机构也需要日常开销,它最早的经费来自会员费,好莱坞各行的专业人员被批准加入“学院”,每人交100美元会员费。

但会员费明显不够,所以它还有出租场地等收入。

奥斯卡历史上有段时间的费用靠各大影片公司的赞助,这很容易导致评奖不公正。

因此,后来颁奖典礼本身成为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加入“大众电影奖”或“最佳流行影片”奖项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奥斯卡颁奖典礼收视率的举措。

以前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对于票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未必是票房最高的。

这也是它顶着“学院奖”光环的原因之一。

这次改革试图加入“最流行”,意思就是将票房直接作为评奖标准。

换句话说,就是借助票房来抬高自己的吸引力。

如果说奥斯卡过去是类似业内人员评审的“金鸡奖”,那么这次改革本质上的意义类似于《战狼2》获得观众投票的“百花奖”。

  这种做法对于美国电影本身早就一以贯之的商业化没有多少影响,只是因为加入了“最流行”元素,会对颁奖典礼本身如何保持影响力可能会有影响。

否则的话,奥斯卡退到一个小房间里颁个奖,没什么人看,受损失的未必是美国电影行业,而是奥斯卡本身。

奥斯卡实际上是寄生在美国商业电影环境中的一个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盛衰,与行业本身也许有关,也许没关。

毕竟只要商业化的电影行业还在,即使这个行业协会不存在了,那么换一个新的也没问题。

(作者是北京学者)

景区搞“抗日神剧”表演,糊弄不了谁

远山

2018年08月14日06:

12  来源:

钱江晚报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8月13日,一段事发于西安白鹿仓景区,名为“为拉动客流量,演员穿日伪军服表演”的视频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认为,视频中的演员身穿日伪军服在景区游走,并呼喊“太君你看,良民大大的有”的举动“欠妥”,既是低俗营销,也伤害了大家的感情。

西安白鹿仓景区回应称,原本想带给游客情景化的体验。

演绎的完整的故事是老百姓智斗日伪军的故事,由于引发“误解”,从5月份开始就取消了表演。

  如今国内不少景区都喜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山没水靠传说”,尤其是组织一些演员甚至是当地村民,来个“角色扮演”,比如扮演古人,如果历史不够悠久的景区,就干脆演个近现代剧,通过表演内容,从而吸引更多乘客。

  只不过,西安白鹿仓景区的内容“创意”明显走偏。

视频中穿着日伪军服的演员高喊“太君你看,良民大大的有”,这让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场景,就是之前国内某些“抗日神剧”,日伪军喊着同样的口号,以极其猥琐的姿态,在村子里跑来跑去。

  而这样的故事,不仅不新鲜,更引发了观众的反感。

原因就在于,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侵略者的壮烈历史之一。

战争不是说笑,而是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残酷剥夺,尤其是当年中日两国客观存在的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差距,使得国人历经长达八年的抗战,依靠自身的坚韧不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最终获得了胜利。

  所以,“抗日神剧”对日伪军的低俗、搞笑角色定位,不客气地说,也是在给抗日战争打上了反智的标签。

但凡具有常识和理性的人,都没有办法认同这样的庸俗化演绎,对日伪军的恶搞就等同于对抗日先烈们的侮辱。

从“手撕鬼子”到“花姑娘、良民大大的有”等老套内容,也是相关影视剧创作者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体现。

  这两年,随着社会舆论的批判,此类“抗日神剧”在荧幕上渐渐退场。

基于同样的理由,公众也不希望“神剧”在景区复制。

乘客进入某个景区游览,期待的是获得景区所拥有的美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场景营造。

不说别的,西安白鹿仓景区的相关资料显示,该景区位于古城西安著名的白鹿原上,而有关《白鹿原》的故事,包括与抗日相关的许多内容,从同名文学作品到影视剧都不乏佳作,景区经营者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灵感,用于展现其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

  而像以快闪的方式表演“抗日神剧”,只能让人感慨某些景区除了砸钱搞硬件建设外,在软件建设上实在吝啬,除了照搬抄袭格调不高的内容外,没有任何高格调的创意。

  景区搞“抗日神剧”商业表演能糊弄谁?

游客们是越来越不买账,估计糊弄的只有同样缺乏景区文化产业发展正确认知的土豪老板。

但长此以往,这样的景区即使拥有足够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也做不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教育事业不应是只想赚钱的产业

樊大彧

2018年08月14日08:

0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民促法实施条例》颁行后,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强的监管实现对民办教育的引导、促进和规范。

举办非营利性学校的人士不应以赚钱为目的,即使是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也只应当追求合理回报,不能企图以最小投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

  近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征求意见截止至2018年9月10日。

据介绍,修订工作以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三十条”为依据,对《实施条例》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对28个原条文进行了修改,新增22个条文,删除8个条文。

  尽管草案尚未正式实施,仍处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其威力已波及资本市场。

昨天,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教育股集体遭遇重挫,有多只股票一天跌幅高达40%。

资本市场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主要源于草案中有一些值得重点关注的变化。

草案规定,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并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以品牌输出方式获得收益。

草案还规定,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实施条例》,堵住了某些人通过教育事业赚钱的“财路”,难怪相关股票股价会大跌。

2016年11月,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出台,该法规定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实行分类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此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的有关内容,是对《民促法》有关条款的落实,预计不久后将正式落地实施。

  届时,想“赚钱”的投资者可选择营利性民办学校,但必须按商业模式运行,并根据行业的相关规定纳税。

而心怀理想的投资者,可选择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可享受更多优惠办学政策。

但是,选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将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必须全部用于办学,那些打着非营利的幌子,却极尽敛财之能事的假“教育家”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教育事业本来就不应是只想着赚钱的产业。

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学校的人士不应以赚钱为目的,即使是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也只应当追求合理回报,而不是片面追求利润,不能企图以最小投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的大量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多头管理之下乱象丛生。

在遍地开花的民办教育机构之中,一些办学者不懂教育规律,执行教育政策法规意识淡薄,一些民办学校管理层实行“家族式”管理,一些学校发布虚假招生广告,压低收费标准抢夺生源等等,这些乱象必须依法得到有效遏制。

  那些主打各类辅导班、兴趣班的培训机构,有的更是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感,让教育培训机构得以迅速发展。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印发通知,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然而重拳整治之下,校外培训市场依旧红火。

价格昂贵的校外培训,看上去也让“抢跑”的学生增加了升学砝码,事实上却严重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透支了孩子的发展潜力。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剧烈震动,这让公众对条例正式颁行更为期待。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行后,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法,以更强的监管实现对民办教育的引导、促进和规范。

各相关部门还应当结合条例,推出更为有效的专项治理举措,把那些完全把教育作为生意来经营、不断突破底线不择手段谋利的培训机构从教育事业中赶出去,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用较真精神治疗吹牛广告

丰收

2018年08月14日08:

21  来源:

法制日报

  广告监管部门应该与消协主动对接,凡是消费者投诉到消协的虚假宣传问题,都应该严肃处理

  “我们要尽可能夸大项目优势,使用想象性、引导性语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一位资深房地产广告业内人士说。

记者发现,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广告语,实则隐含着难以启齿的潜台词。

譬如,“稀缺楼盘,坐拥宁静”,可能是项目比较偏僻,周边人气不足(8月13日《经济参考报》)。

  房地产广告吹牛现象存在已久。

从项目位置到道路交通,从周边设施到未来规划,从项目案名到投资潜力等,涉及房地产销售的每个方面,广告几乎都有虚假成分。

这不但误导了购房者——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购房人对楼盘第一印象都来自于广告,而且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行业不正之风。

  针对房地产广告乱象,一方面是有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例如2015年工商总局发布了《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针对广告中落户、升学等承诺明确禁止。

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查处房地产虚假广告。

如今年7月初至12月底,国家有关部门组织30个城市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重点之一是虚假广告。

  在治理房地产虚假广告方面,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比如,对房地产广告加强监管、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相关责任主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等。

这些建议值得倾听,而笔者的建议是,还应培养一种与房地产虚假广告较真的精神,通过鼓励、倒逼有关方面去较真,或能挤出房地产广告中的虚假水分。

  首先,有关部门应鼓励公众去打广告之假。

如今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平台很多,房地产虚假广告藏身的地方就很多,指望广告监管部门去治理显然效果有限,那么就需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广告打假。

比如,有关部门可以有奖鼓励公众核实、举报虚假楼盘广告,根据举报线索进行依法查处。

  现实中并不缺少较真的人,关键是要调动这些人监督的积极性。

有关方面一旦实行有奖鼓励举报,恐怕不少人会亲自测试“距离地铁站仅×分钟路程”是否属实,甚至对房地产广告词咬文嚼字。

尤其是部分购房人因虚假广告与开发商产生纠纷,应鼓励这些人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

  其次,有关部门与法院、消协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

既然来自消协系统的数据显示,虚假宣传等成为房产投诉中的突出问题,那么广告监管部门应该与消协主动对接,凡是消费者投诉到消协的虚假宣传问题,都应该严肃处理。

另外,法院审理的案件中也涉及不少房地产虚假宣传,可作为查处线索。

  更重要的是,各地广告监管部门要有较真精神,凡是有虚假嫌疑的房地产广告,监管部门都应该主动逐一去核实。

房地产虚假广告之所以长期存在、较为普遍,原因之一是打擦边球,广告宣传内容是合法还是违法,需要核实与甄别,这就需要监管者多些较真精神。

  如果能全面调查核实房地产广告虚实真假,并建立长期抽查核实机制,治理效果无疑更好,但这对监管部门是一种考验。

除了调查核实虚假广告外,依法严肃处罚违规开发商、广告公司、发布平台,让吹牛者“交税”,并建立违法广告黑名单,也是治理房地产虚假广告的关键手段。

  坦率地说,房地产虚假广告成为顽疾,也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长期不平衡,行政监管重心主要在稳房价、保供应,对虚假广告等问题重视不够。

其实,稳房价、保供应与“治广告”应该同步进行。

无畏起舞在刀尖

王  凡

2018年08月14日04:

5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空中“F1赛车手兼工程师”张景亭

  【故事】空军级试飞专家,特级试飞员,中国首批3名国际试飞员之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曾任空军某部试飞团团长……集这些身份于一身的,就是张景亭。

作为我国试飞机型最多的战机飞行员,他参与了歼—10、歼—11、歼轰—7、运—20、ARJ—21等十多种新机、新发动机的试飞。

因为每次升空都面临不确定性,试飞员被称为空中“F1赛车手”;用试飞探索新机性能并参与设计,他们也扮演着“工程师”角色。

张景亭从事试飞工作近30年来,挑战极限、追求卓越、身体力行,创造了我国飞行试飞史上的50多项纪录。

  【点评】

  2017年7月30日,解放军以气势如虹的战斗姿态,在华北沙场上接受了检阅。

群星闪耀的空中梯队令人印象深刻:

鲲鹏展翅的空警—2000、列阵长空的歼—10、横空出世的运—20等国之重器,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也都是人民空军试飞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