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94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docx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观潮》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初读课文,以“天下奇观”切入,激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精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会认其中的7个字,会写其中的13个字,理解7个词语。

2.能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隋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睛。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接着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最后,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语句,指导学生朗读精彩的语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这是四年级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课文,进一步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能力。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展开合理想象,将文字描述的事物转化为

一幅幅具体形象的画面呈现在头脑中,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7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设计理念:

6、《山虎的脚》

是本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在读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匕,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写下来。

这一专题体现了读

写结合的特点。

观察有顺宇,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

《爬山虎的脚》课文的观察和表达顺序是先叶子,后‘‘脚”,观察和表达的重点是‘脚”的形状和特,以及它是怎样“—脚—脚地往上爬”的。

本文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然后逐—研读爬山虎脚

的特其巴住墙往上爬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9、《巨人的花园》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斥、凝视、拆除”等词语。

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2.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在层层读悟中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11、《去年的树》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

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

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灼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

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

“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

”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

“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

”“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

”这些都教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提供的场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

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感动,从而萌发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

”“面对分离应怎么办?

”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脉络,体会文字的特点和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观照其人生留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

朗读中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13、《白鹅》

理念:

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把课上得有趣,把课上得朴实,注重引导语文实践运用。

教学目标:

1.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写话。

3.揣摩作者精妙的表达方法(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

14、《白公鹅》

设计理念:

《白公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分别从白公鹅“慢条斯理”地走路,“无忧无虑”地活动等方面介绍了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有趣的反语等修辞手法,使白公鹅显得更加鲜活,更加与人亲近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精读课文《白鹅》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白鹅》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本文,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的不同方式,以及各自的语言特点,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

和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白鹅》和《白公鹅》表现方式的异同及其语言特点,体会不同作家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15、《猫》

一、设计理念

《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主旨。

教师应该借助这一课的学习教给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获得把握此类文章主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6、《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明白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

17、《长城》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

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本教学设计依托文本,以读为主线,以教学媒体为

“催化剂”,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悟“逶迤的长城——智慧的长城——血汗的长城”,享受审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爱国情感,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8、《颐和园》

1.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习按照浏览顺序记叙,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二)分析学生的特征

1.我们这里的孩子较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多数没有机会浏览北京颐和园,对本文描写的美丽景色十分向往,对新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

2.本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强,在多媒体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19、《秦兵马俑》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

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种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音像展示的真实情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生生问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

受到心灵的熏陶,使自身情感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与作者情感的脉搏形成强烈共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情为主线,以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举动为副线,与文本对话,感受不凡举动背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同时,感悟众人浓浓的关切之情,体会这次捐献骨髓的重要意义,感悟“生命桥”的含义。

24、《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

子日:

“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

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

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理念:

历史,因为真实而感染人、警醒人;教训,因为深刻而昭示人、鞭策人。

语文课,应该拿什么给我们的孩子?

仅仅是再现历史的真实?

还是演说教训的深刻?

显然不是。

语文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学更显丰满。

所以,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

学中,设计者努力让学生做到:

听,听得声声入耳:

说,说得慷慨激昂:

读,读得荡气回肠;写,写得情真意切。

文化靠什么传承?

首先是激活,激活个体的蒙昧状态,其次是认同,最后是反复的习得。

语文课上,我们要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经典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以纯粹通灵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潜能。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实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继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l_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与中学生壹往的敢事中受到启发,感受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慑》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车方法;

3.学会车课生字,理解积累精彩词句段,领普作者惜枷抒情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叶老先生的人品对诈者的教育和影响2.学习修改作文的基车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27、《乌塔》一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在旅途中邂逅l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以及与她交往

的经过。

乌塔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这对中国的同龄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走近乌塔,了解异国小朋友的生存状态,将有益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以及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因此,自主挖掘乌塔的闪光点,成为本课教学的立足点;向乌塔看齐,树立自主精神,成为本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简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2O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文章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

纪一百年问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接受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阅读本文,一是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0、《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部分生词。

2.通过默读、交流,能够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了解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设计理念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说明文。

在教学中怎样加强有意义的语言训练,如何让学生既了解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又学习课文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

达,是本课所深入思考的内容。

因此,本课教学立求凸现有意义的语言训练之两大要素——问题与情境。

通过问题研究,激起冲突,引发心向,寻找异同,引出规律。

结合情境,将文本还原为生活,贴近交流的距离,促进迁移,实现同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