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43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docx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会计学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

企业盈余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关系人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但是,限于地域性的差异,系统研究方式的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学术见解。

1盈余质量定义

1.1从变现性、盈利能力、真实性三方面进行定义

从现金流角度出发,强调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

储一昀、王安武(2000)在《会计研究》上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一文中认为,盈利质量是反映盈利的获得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

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意义,其表现为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有关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差距越小,盈利质量越高。

盈利质量的含义中包括了应计制和现金制的内容,具有很大优点。

从盈余本身定义出发,强调盈余质量为利润形成过程以及实现的结果质量。

张新民,王秀丽(2003)在《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一文中认为,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

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信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交纳税金、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反之,低质量的利润,则表现为资产运转不灵、企业所信赖的业务具有企业的主观操纵性或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差的支付能力(推迟交纳税金、无力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

从真实性角度出发。

彭雪雪(2008)提出盈余或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关系人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会计盈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这是经过一定时期的总收入和与之相关的费用支出配比而得来的。

1.2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盈余与公司业绩、投资者可靠相关性等方面对盈余质量进行定义

Francis,J.,R.LaFond,P.Olsson和K.Schipper(2003)指出,盈余质量被投资者用作“代表公司利润特征的价值相关性信息的条件变量”。

因此来说,盈余质量对于当前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也是有吸引力的,常被用来为其投资目的服务。

卜华,陈三武(2005)提出:

对于盈余质量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考察,即在遵循一贯性原则的基础上,所报告的财务报表信息的符合性和持久性,即财务报表信息与实际经营业绩的相符合程度和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在遵循一贯性原则的基础上,所报告的财务报表信息与实际经营业绩的相符合程度和盈利的持久性或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柳木华(2008)分析在计量观下,盈余质量是指报告盈余反映经济盈余的程度。

在信息观下,盈余质量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各种信息感知报告盈余与未来盈利预期的关联程度,可以用在报告盈余高的条件下未来盈余预期高和报告盈余低的条件下未来盈余预期低的条件概率表示,并且例证了盈余质量在单人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卞茹(2009)提出盈余质量是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传统的盈利能力虽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等为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但其不能反映现金的流入。

它是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企业盈利状况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得到的反映企业该时期获取利润质量好坏的一种评价结果。

刘亭玉(2009)认为盈余质量应该是盈余信息多种特质的综合反映,盈余质量的概念范畴涉及两大方面:

一是作为会计信息产品所应具备额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约束的基本特性,二是由盈余信息的经济后果所引致的可能影响其产生和披露的典型因素。

2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的必要性

朱南军,谭听(2002)提出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偷漏税,达到公司上市条件,保持配股资格,免于被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或暂停上市,企业粉饰会计报表,进行利润操纵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仅从报表的利润总额或净利润已很难看出公司真实的绩效情况。

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计量基础也给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公司往往通过增加不良资产,少提准备,少转销售成本,增加投资收益,获取债务重组收益,进行关联方交易,谋求补贴收入等手段实现利润的“蹦级跳”。

即使没有进行利润操纵,如果客观环境对企业不利或者其自身缺乏发展后劲,那么企业也会前景暗淡,这是每个利害关系人所不愿看到的。

所以,股东、债权人、国家为了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必须拨开迷雾,看清利润的实质,通过对各项指标和非会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参照评价标准,对盈余质量的高低作出正确的判断。

刘胜军,张静(2005)提出研究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问题一直很敏感,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其质量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盈利的持续性、现金流保障程度、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三个方面界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从而为利益相关人士评价盈利质量,减少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提供参考

袁振超,王生年(2010)提出会计盈余报告作为外部投资者的主要信息来源,盈余质量的低下必然降低其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出现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大公司接二连三的曝出会计丑闻,我国上市公司报告的盈余质量也一度引起财务信任危机,琼民源、银广厦和蓝田股份等让投资者对盈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可见,探讨影响盈余质量的出现问题的原因迫在眉睫。

杨孝安,栗霞(2010)提出近年来,在我国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存在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行为,这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的现象,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盈余上,而现金流量则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还有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但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低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低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欺诈的行为使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情况。

所以必须通过建立现金流量评价指标,体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判断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对以利润指标为主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了补充,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肆意操纵利润的行为,帮助投资者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做出评价.

高静波(2010)提出财务状况和盈余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金流转情况是企业能否保持良好财务状况和高水平盈余质量的关键。

目前,现金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只有盈利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增加企业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

但一个企业所取得利润的多少,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今后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质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3盈余质量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及总结

3.1盈余质量分析方法

Klein、Todd(1993)通过测试本年应计利润和盈余宣布期间的现金流量的联系来评估盈余质量,证实与现金流量变化有密切联系的未来预期盈余比与现金流量联系较少的未预期盈余更具有有用性。

发现现金与应计利润联系较强的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较高。

郭永清(2000)提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是不良资产剔除法,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

二是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依赖于关联企业。

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盈余。

三是异常利润剔除法,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四是现金流量分析法,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盈余质量。

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

臧秀清,刘筠童(2007)提出方法如下: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是指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进行结构分析时,通常是在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以现金流入合计、现金流出合计及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基础,计算分析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流量净额是如何形成的。

同样,对于经营、投资及筹资活动也可以进行内部结构的分析。

基于现金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是指用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

季泽(2007)提出从逻辑上看,信息观下盈余质量的判定可以如下层层递进:

作为满足企业利益各方需求的一种“信息产品”,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性越大,其质量便越高;对于以投资者为主要代表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来说,会计盈余信息对于投资者决策作用越大,其质量就越高;对于投资者决策而言,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重点体现在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能力,即会计盈余的预测未来的能力越强,其质量便越高;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表现为盈余的持续性,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越强,就越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其质量也就越高;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则表现为盈余与现金流量联系的紧密程度。

当期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关联越紧密,盈余质量也就越高。

吴德军,唐国平(2009)提出由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并未取得一致,使得在经验研究中,学者们所采用的盈余质量度量方法也各不相同。

经验研究中常用的盈余质量方法归纳为市场评价法、应计项目评价法、线下项目评价法、综合度量方法等四类方法。

3.2盈余质量实证研究

谢小波(2005)的论文是依托中国证券市场开展实证研究。

通过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的相关程度研究,运用对比分析考察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状况,通过对盈余操纵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希望发现鉴别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法和预警指标。

陈颖生(2006)的论文对五个盈余质量指标和EQI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

假定盈余质量与股票报酬率正相关。

选取了沪深股市零售批发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其1998-2003年的实际财务数据,进行盈余质量与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实证分析,主要是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来进行相应的数据整理和实证分析工作。

首先,本文对静态盈余质量指标和EQI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分析后,我们发现模型并不显著,估计参数也是不显著,这显示静态的盈余质量指标和整合指数并不能有效地解释股票价格的变化。

其后本文又对动态盈余质量与股票报酬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李昊珈(2006)选取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汽车板块中的三家企业:

长安汽车(股票代码:

000625)、亚星客车(股票代码:

600213)和江铃汽车(股票代码:

000550)。

应用所设计的评价方法,通过对这三家上市公司2001-2004年年报数据的整理,将所设计的指标分别进行了比较,并对三家公司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比较。

最后得出了三家公司2004年盈余质量的比较分析结果。

刘筠童(2007)的论文是根据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建立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系统模糊优选模型。

以河北省35家上市公司为例,以深沪两市28家精选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状况作为比较标准,运用所建模型,对2003-2005年河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得出河北省上市公司整体盈余质量较差的结论。

卜华(2010)的论文用实证研究法分析了257个上市公司6年样本数据的盈余质量现状,并将13个指标分为正向性指标逆向性指标和稳定型指标,根据功效系数法对每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求出每个指标最低值、较低值、中间值、较高值和最高值,得出每个样本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单指标评价系数。

刘亚军(2010)的论文对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进行样本筛选,选取580家公司2002年一2008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本文的实证样本,首先描述性统计分析确定所选择样本的总体特征,结合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证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同时还针对有关变量放宽约束进行扩展性检验,以及单变量的约束性检验,最终实证结果表明:

相对于盈余来说现金流具有超额信息含量,上市公司披露现金流信息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投资者采用现金流信息进行投资分析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3.3盈余质量分析的总结

毕鹏翾(2006)在对盈余质量的评价中,引入了自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方法。

自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虽然都考虑了评价指标值的波动性,但是它们自身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当指标值的时间序列带有明显的趋势时,自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判断可能失效。

这主要体现在:

对于同一组评价指标值的时间序列,不论指标值是按升序排列还是按降序排列,据此序列计算出的自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都是相同的,即当企业会计盈余或其他盈余比率稳定上升或稳定下降时,自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无法对它们进行辨别。

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对该时间序列进行具体分析或增加其他辅助判断手段作进一步研究。

汪文珺(2006)提出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上市公司总体盈余质量水平偏低。

但从发展趋势看,面对不断被揭露出来的上市舞弊行为,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监管绩效开始显现,说明在更加严格的监管下,上市公司整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得到了抑制。

随着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日渐成熟,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必将受到各方的关注,对公司的经理人而言,通过盈余管理行为美化公司的账面盈余,会降低盈余的质量,不一定有利于公司的股价;对投资者而言,不能只看到盈余的表面数据,更要对深层次的盈余质量加以关注,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盈余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可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尚待规范以及采用研究方法上的限制以及个人能力的有限,因此有关盈余质量问题的研究仍须进一步深入。

杨素芹(2009)提出盈余质量评价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①建立的模型还相对不够准确,选取的指标还不够全面;②对现有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和透彻;③样本数量还不是太多,只选取了中国A股市场部分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盈余质量的评价是复杂的,因此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

对盈余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时,仅通过数据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客观政策变量的选取,会计盈余的测度应是多指标的,因此在以后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用综合系数表示。

4对盈余质量分析方法的未来展望

从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成果来看,国内盈余质量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的广度、深度仍需扩展。

另外,对盈余质量的关注不应该只限于学术范围。

首先,要把盈余质量的教育纳入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专业人员对盈余质量的关注程度,提高对盈余质量的识别能力,可培训相应的盈余质量评估人员。

其次,要加大投资者教育,从单纯关注每股盈余提高到关注其盈余质量上来,这将更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促进公司自身关注盈余质量,可清楚认识自身财务状况,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损失。

最后,建立专门公布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级的专门机构或公司,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调整行为。

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也将进一步发展,必将为推动会计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J].会计研究,2000.(9)

[2]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

[3]彭雪雪.基于现金流信息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D].镇江:

江苏大学,2008

[4]Francis,J.,R.LaFond,P.Olsson,andK.Schipper.,Accountinganomaliesandinformationuncertainty[D].DukeUniversityworkingpaper,2003

[5]卜华,陈三武.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设计[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7)

[6]柳木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7]卞茹.浅谈现金流量表的盈余质量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9)

[8]刘亭立.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研究[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9]朱南军,谭听.试论盈余质量夺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1)

[10]刘胜军,张静.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1]袁振超,王生年.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

(2)

[12]杨孝安,栗霞.利用现金流量评价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13]高静波.运用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盈余质量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0(5)

[14]Klein,Todd.TheMarketPricingofEarningsQuality[[D].DukeUniversityworkingpaper,2003

[15]郭永清.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J].广西会计,2000

(1)

[16]臧秀清,刘筠童.基于现金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J].价值工程,2007

(2)

[17]季泽.会计盈余质量的内涵与判定:

基于信息观视角[J].齐鲁珠坛,2007

(2)

[18]吴德军,唐国平.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19]谢小波.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现金流量角度[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5

[20]陈颖生.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6

[21]李昊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6

[22]刘筠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上市公司为例[D].秦皇岛:

燕山大学,2007

[23]卜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测度方法与应用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4]刘亚军.基于现金流信息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D].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10

[25]毕鹏翾,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D].泉州:

华侨大学,2006

[26]汪文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D].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2006

[27]杨素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