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94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5页
亲,该文档总共1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

(一)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1

目标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让学生在一些列活动中,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导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出示:

 ○○○○○○

提问: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学习过程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

  (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

  (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

还剩余几个?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

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圆片个数

每组个数

组数

余下个数

10

10

10

10

10

 

2、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

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板书:

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3.10个圆每组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组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

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

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用除法?

(平均分)分给几人?

有没有分完?

还剩几个?

这1个还能再分一组吗?

为什么?

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了?

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师板书:

10÷2=5(组)

10÷5=2(组)

10÷3=3(组)……1(个)

10÷4=2(组)……2(个)

商的单位是什么?

余数的单位是什么?

为什么单位不一样?

教师小结:

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怎么读呢?

(点名读,板书:

10除以3等于3余1,)

如果把10个圆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个?

还剩几个?

(生独立列式并写出读作,师板演,生互相核对,再点名说各部分名称)

三、导学习题

21÷6=_……_19÷4=_……_

67÷9=_……_38÷5=_……_

52÷7=_……_71÷8=_……_

17÷2=_……_43÷9=_……_

课堂总结

 

 

有余数的除法

(二)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二)

课时

1

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口答。

(  )里最大能填几?

你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写得数,师逐条讲评)

  (  )×2<7    3×(  )<25

  (  )×4<15    (  )×8<42

2、竖式:

20÷572÷9

二、学习过程

1.7个梨,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

还剩几个?

怎么列式?

怎么计算?

7÷3商几最合适?

你怎么想的?

横式怎么写呢?

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它的单位是什么?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它的单位是什么?

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

7除以3等于2余1.

7÷3=2(个)……1(个)表示什么?

(7里面最多有2个3还多1)

三、导学习题:

1、计算下列各题:

(每行的最后1题要验算)

27÷9=60÷7=58÷8=

70÷9=29÷5=34÷6=

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

余数是几?

 

课堂总结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课时

1

目标

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重点

使学生在学习余数的除法中,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学习过程

一、听算

7×79×621÷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二、练习

师: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1.练习一第1题。

(1)出示插图,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第2题可以根据余数比除数大,判断商小了;第3题可以根据14比18小,不够减,判断商大了;第4题可以根据余数与除数相等,判断商小了。

(3)师:

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了解他们的计算情况。

(2)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点评。

5.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师核对答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6.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付给营业员50元钱,营业员给了张老师7个同样的文具盒,你知道每个文具盒多少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教师讲评

四、导学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

□×4<378×□<7054>8×□

□×6<399×□<6548>5×□

2、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3、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

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

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课堂总结

 

初步认识角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初步认识角

课型

目标

知道角有大有小,能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不同的方法做角巩固,体会数学的来源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形成角的表形象。

学习过程

学习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平面图形呢?

(4)师:

仔细看这个平面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揭示课题,解读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本67页(课件出示)

1.找出剪刀、钟面、红领巾上用红色勾画出的角。

 2.请你用两根小棒摆一个角。

 3.认识角的名称和组成部分。

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先自己学习,遇到疑问,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四、归纳展示,补充评价。

(认真倾听,一组展示,其余同学做补充、评价):

(课件出示学生展示内容)

生:

展示1

生:

展示2

生:

展示3

师: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请你们判断一下,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课件出示)

五、拓展延伸,探究角与边关系

师:

我们认识了角,现在让我们动手做一做角,你们愿意吗?

1.师:

拿出自己准备的活动角,变变看,和同桌交流交流,怎样才能使这个角变的更大些或使这个角变的更小些吗?

那么试着猜想一下: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说,老师板书: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之间的开口有关系”。

2.出示课件:

师: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角哪个大些,哪个小些吗?

3.如果要想比较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呢?

(同桌交流方法)

 把这两个角重叠。

课件演示:

问是这样吗?

得出结果。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呢?

 师:

要想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重叠法”来比较(老师演示,重叠在一块的两个角)板书“重叠法”,原来两个角一样大,你说对了吗?

那么刚才是什么影响了你判断呢?

看来比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无关系?

引导生说: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指一指

3.数一数

六、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自我评价:

如果你做到了,请在后面括号中画一颗星。

1.这节课我展示了。

(  )    2.这节课我和同学合作了。

(  )

3.这节课我学会了新知。

(  )

课堂总结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课型

目标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重点

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探究点一:

认识角。

1、在小组内讨论什么是角。

2、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试说,教师小结。

4、教师讲述角的读法与写法。

5、巩固练习。

(完成67页指一指,标出角。

练习展示。

探究点二:

比较角的大小。

1、学生用一个图钉和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的角。

(要求:

注意安全,不要用图钉扎破了手)

2、在小组内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展示交流。

3、师生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4、巩固练习。

(书68页)

(1)比较角的大小;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大小后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三: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1、你能指出图中的角吗?

2、在小组内指出角,并且讨论它们是什么角。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就要讲解)

3、出示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4、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纸折出直角、锐角、钝角。

(2)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直角、锐角、钝角。

导学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练一练。

(1)先观察,再量一量,锐角画“√”,直角画“+”,钝角画“Ο”(书中70页)

(2)填一填。

(书中70页)

3、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导学案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课型

目标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

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笔算的计算顺序。

难点

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题。

自学要求:

 边学边  理解,记下你的质疑。

二、 我会探究

1、认真观察情景图,从情境图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已知信息?

题中要求的是什么?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说说你的理由。

3、怎样计算36 + 30 = ?

,请你用四种方法解答(展示)

方法一:

用口算验证,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所以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二:

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三:

用小棒来帮忙,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四:

竖式计算。

4、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5、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6、归纳整理: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7、学习第10页例2,独立完成。

三、我会运用 

8、我会做:

32 + 6   =            59 + 40   =          20 +  67  =        32                       59                     20

+  (  )                   + (  )                  +(  )

————                 ————                 ———

9、我能做:

列竖式计算。

24+63=             52+36=            37+42= 

10、我敢做:

你能像下面那样,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99的竖式吗?

1 8

+  8 1    

9 9

课堂总结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课型

目标

学习目标: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全班做拍手游戏(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拍完后说说刚才拍出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再指出这四个方向在平面上的位置。

2、说一说学校的周围有哪些建筑物,说出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是什么地方。

3、揭示课题。

那么其他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方向。

(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

认识东北方向。

让学生看图指出超市在汽车站的哪个方向(东面)超市在少年宫的哪个方向(北面)那么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

这个方向为什么叫东北?

说明:

这个方向在东和北这两个方向之间,所以称做东北。

(在图上画出表示东北方向的带箭头的射线并板书:

东北)

活动二:

认识东南、西南、西北等方向。

A、小组讨论:

照这样想,体育场、公园、人民桥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和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你们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这样想?

(在图上画出带箭头的射线并板书:

东南、西南、西北)

(3)小结并比较。

数一数,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向?

哪些方向正好相反?

(4)以其他建筑作参照,说方向。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活动三:

(1)操作指南针。

让学生转动指南针,观察当指南针停下不动后,红色、白色指针分别指着什么方向?

(2)填方向。

给出指南针图上的“北”方向,让学生填出其余七个方向。

(3)小结:

可以先根据“北”方向填出相反的方向“南”,在确定“西”“东”,最后填出这些方向之间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检测反馈:

1、“想想做做”第3题。

(1)制作方向板。

把正方形白纸折成8等份,标出八个方向。

(2)利用方向板认方向。

把方向板平放,把方向板上的北方向对着教室的北方向,利用方向板指指说说其他七个方向。

(3)不用方向辨认方向。

让学生全体起立,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教师所说的方向。

2、“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体育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帮迷路的小动物找到家吗?

汇报:

你帮谁找到了家,指名上来指一指。

3、“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画面,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首先以水库作参照物,说说各种果园的位置,再选择其他参照物,说说各果园和水库的位置。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新方向,正确地辨认方向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课后带着你的方向板去操场上认认方向。

课堂总结

 

认识游览路线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认识游览路线

课型

目标

学习目标:

认识线路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重点

认识线路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难点

认识线路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小朋友都有陪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的经历,你们知道有哪些美丽的旅游景点吗?

2、出示几张公园景点游览路线图(即公园景点示意图)。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认识游览路线。

二、探究

活动一:

小明、小芳也要去春游,他们去的是南山公园(出示例题中的图)。

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图,好吗?

(1)认识平面图的方向。

1、小组交流:

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

说一说这幅图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

3、任意挑两个景点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认识游览路线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

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打开书,先把小明游览行走的路线用铅笔画一画,在小组内说一说、评一评。

全班交流。

说行走路线时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二:

(1)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

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

每人帮小芳设计一条行走路线。

(2)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3)如果我要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怎样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

检测反馈:

1、“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

准确使用方位词,就可以吧小红上学的路线说得很清楚。

2、“想想做做”第2题。

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

(小组交流,互评)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路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

2路呢?

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为什么?

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

要乘几站?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

我们再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4、“想想做做”第4题。

现在,你能设计水绘园的路线图了吗?

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认识路线图”的知识。

课堂总结

 

测定方向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测定方向

课型

目标

1.能在指定的场景中辨认八个方向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

能在指定的场景中辨认八个方向

难点

能在指定的场景中辨认八个方向

教学过程

导语:

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东面)

活动一:

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活动二: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

(能)

出示场景图。

2、师引导:

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生答:

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实际地测定方向,好吗?

活动三:

1、每四到五人一小组。

2、师要求,分工时:

小组长要做好协调和指挥,不允许有一个人没事干,不允许一个人玩,要人人参与。

成绩好的让着成绩差的,让他们先说。

3、活动中,让学生注意活动安全,提高效率。

活动总结:

师:

请你对你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堂总结

 

分米和毫米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分米和毫米

课型

目标

学习目标: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活动一: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

用手来比一比。

(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   )厘米?

    

(3)想一想分米用(  )字母来表示?

 

(4)数一数1厘米中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

(5)一厘米里有(   )毫米。

2、填空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m=(  )cm    1dm=(   )cm

1cm=(  )mm         1m= (    )dm

活动二:

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你是怎么想的?

 

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你是怎样想的?

 

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

你是如何思考的?

 

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

你又是怎样思考的?

活动三:

填空:

3分米=( )厘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20厘米=(   )分米

1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5dm=()cm         40mm=(   ) cm

9cm=( )mm         6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