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29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

姓名:

题型: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学者】。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受,。

④【生而知之】。

之,。

⑤【其为惑也】。

⑥【闻】。

⑦【从而师之】。

⑧【吾师道也】。

师,。

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⑩【无贵无贱】。

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⑫【师道】。

⑬【出人】。

⑭【犹且】。

⑮【众人】。

⑯【圣益圣,愚益愚】。

益,。

⑰【身】。

⑱【耻师】。

⑲【惑】。

⑳【童子】。

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句读,。

㉒【句读之不知】。

㉓【或师焉,或不焉】。

不,。

㉔【小学而大遗】。

㉕【巫医】。

㉖【乐师】。

㉗【百工】。

㉘【不耻相师】。

㉙【族】。

㉚【日师日弟子云者】。

云者,。

㉛【年相若】。

㉜【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

㉝【不齿】。

齿,,

㉞【乃】。

㉟【欤】。

㊱【常师】。

㊲【郯子】。

㊳【师襄】。

㊴【老聃】。

㊵【郯子之徒】。

徒,。

㊶【贤】。

㊸【不必】。

㊹【贤】。

㊺【术业】。

㊻【专攻】。

攻,。

㊼【李氏子蟠】。

㊽【古文】。

㊾【六艺经传】。

六艺指

传,。

㊿【通】。

①【不拘于时】。

时,。

②【嘉】。

③【古道】。

④【贻】。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

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

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

【1】且:

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

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

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

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

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学者】求学的人。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的。

受,同“授”,传授。

④【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⑤【其为惑也】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

⑥【闻】知道,懂得。

⑦【从而师之】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

⑧【吾师道也】我学习的是道。

师,学习。

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庸,表示反问语气。

⑩【无贵无贱】意思是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

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⑫【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⑬【出人】超出一般人。

⑭【犹且】尚且,还。

⑮【众人】一般人。

⑯【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味。

益,更加、越发。

⑰【身】自己。

⑱【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

⑲【惑】糊涂。

⑳【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㉒【句读之不知】不明句读。

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此。

㉓【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师学习,看的不向老师学习。

前一个“或”指代“句读之不知”,后一个“或”指代“惑之不解”。

不,同“否”。

㉔【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㉕【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㉖【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㉗【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㉘【不耻相师】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

㉙【族】类。

㉚【日师日弟子云者】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

云者,如此之类。

㉛【年相若】年龄差不多。

㉜【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谀,馅媚奉承。

㉝【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齿,并列、排列。

㉞【乃】竟。

㉟【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㊱【常师】固定的老师。

㊲【郯子】春秋时郑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

㊳【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跟他学过琴。

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礼。

㊵【郯子之徒】郯子那些人(指上面说的四个人)。

徒,同类的人。

㊶【贤】才德优秀。

㊸【不必】不一定。

㊹【贤】超过。

㊺【术业】学术技艺。

㊻【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

攻,学习、研究。

㊼【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叫蟠的。

即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

㊽【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㊾【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㊿【通】全面。

①【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

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②【嘉】赞许。

③【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

④【贻】赠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

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翻译: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三、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一致。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

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

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

【1】且:

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

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时不胜月 时:

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

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

行为

【解析】D行:

品行。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解析】C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争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解析】D正确翻译:

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翻译:

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

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答: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答:

《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