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5232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⑵教师小结: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有可能去保护最弱小的:

因为不是最弱小,所以就能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就能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

妈妈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好有能力保护孩子,爱孩子:

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有能力去爱护弟弟。

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的!

难怪小小的萨沙也想证明:

我不是最弱小的!

你也想这样说吗?

让我们一起来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上课前,老师来跟你们做一个对对子游戏。

  明对夜晚对东升对强大对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2、指名读课题。

  3、师总结:

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魅力,那你们想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过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吧!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请同学们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再快速地读课文,边看边想:

课文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

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⑵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指导读。

  5、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6、而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7、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同桌讨论一下。

  ⑴父母的行动影响了萨沙。

出示: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⑵妈妈的话激励了他。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⑶萨沙不甘心做一个弱小的人。

  8、在课文当中有妈妈与萨沙的三次对话,这就是萨沙三次所说的话,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导读,出示: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由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9、想来把萨沙与妈妈的话来读一读吗?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古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⑴同桌交流。

  ⑵指名说

  2、遐想三四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

  “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⑴每个人拿出纸,把想象到的出下来。

  ⑵交流。

  3、小结:

时光往往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五、作业完成想像,同学之间交流。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3

  一、把握课文内涵《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

我不是最弱小的。

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课文叙述的情景是这样的: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

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

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

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这就是我们教学这一课的目的所在,这就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所要感悟的内涵。

  吴益花老师在这一课教学的实践中,较好地把握了课文所蕴含的这一内涵,恰当地加以朗读处理。

  二、各教学环节中的朗读处理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吴益花老师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师就这样提出了问题:

  “我们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

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⑵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教师给了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有的采用主讲式;

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

有的用提问式;

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⑴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

  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

  ⑵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

  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

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

  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

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几个重点片段的朗读处理片段一: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

  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

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

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片段二:

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⑴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⑵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⑴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⑵指名朗读、齐读。

语调先降后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课文中的这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通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学生用心体会了,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其中的感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4设计背景《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

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言语,一方面关注“我”的心理、情感,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美的乐趣。

  设计理念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说:

  “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的确,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

  设计流程

  一、想想问问————与学生对话

  1、关于我①同学们认识我吗?

②都知道我什么?

  2、关于“我”①大家认识这个“我”吗?

②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分组交流

  4、揭题:

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5、想想问问①打算怎么读课题?

②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

  6、自读文章

  二、读读议议————与文本对话

  1、我的一家①我们一家人:

父亲、母亲、拖利亚、萨沙。

  ②我是最小的一员。

  2、我的活动①到森林去。

  ②我们一家人的快乐:

母亲与孩子们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草地上读书。

  3、我的言语①听课文录音,感知萨沙与妈妈的对话。

  ②读读画画,画出我说的话。

③研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能从这些话语里读出什么?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④组织讨论,议议萨沙和妈妈各自的想法。

  三、说说写写————与心灵对话

  1、我的精神世界①不解——雨衣为何让来让去;

②不满——也有着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③自豪——实践着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2、创设情境①分别说说当时我心里的想法;

②我会对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说些什么;

③通过这件事情,我会对他熟悉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3、“我”的精神世界①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

②你打算对萨沙的妈妈或者其他人说什么吗;

  4、创设情境①相信文章中的萨沙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萨沙,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②谁是最弱小的呢?

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或者是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请以“最弱小者的呼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独特的“文”性之所在,母语文化,人文情怀,文道合一。

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

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锻炼了学生习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

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渐渐形成。

]{总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在设计时一方面强调关注文本,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又突出文章情感思路的揣摩;

一方面力求走进学生心灵,既引领学生与鲜活的文字对话,又为学生与作者、时空对话构建平台,既有与文本本身的有声交流,又有与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

这两者的体现都借助于和谐、自然的对话形式,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力求体现简单的原则,简简单单地教,简简单单地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一、讲述故事导入

  1、检查预习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

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讲述故事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读通课文,思考:

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

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

弱小旷地掀起几滴娇嫩纤弱托利亚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这些词中的那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

  “旷地”的“旷”读第三声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

指名读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

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指名读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分自然段:

第一部分:

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部分:

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

时间:

假日地点:

森林天气:

闷热人物:

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

  2、“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6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

末──未的区分;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

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

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

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

我来开,我来开。

  师:

XX,你来开,你来开。

  XX:

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

  ⑶认读词语:

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读对了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⑸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末:

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

提示点、提的写法。

芬芳:

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

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

泞:

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5、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投影出示:

夏天、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蔷薇、簇拥、聊天、芬芳、扑鼻、应该、娇嫩、摸了摸

  五、重点识记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

说说你的理由。

  可是课文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

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⑴教师可抓住簇拥第一朵让学生感悟萨沙虽然那么小,但他多么善于发现,关爱身边的小事物。

  ⑵教学罗兰的名言: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⑶同学们,就让我们当一回善于发现,关爱小事物的萨沙吧!

朗读萨沙的话看!

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⑴比较异同。

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此时的蔷薇花最需要什么?

假如你就是蔷薇花,你会怎么说?

⑶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怎么做?

⑷萨沙是怎么做的?

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比较句子:

①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②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轻轻地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3、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

⑴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⑵全班交流,指导好萨沙的3句问话: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①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②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

  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

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⑶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对话。

  三、总结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

为什么?

  2、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

连读三遍课题。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

说说看?

  4、小结:

四、练读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拓展练习: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爸爸妈妈关爱托利亚保护萨沙我不是最弱小的蔷薇花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此课中,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比学生还小的形象,引导学生揣摩字词,亲身的朗读实践,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的对话,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使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上完课,孩子的纯真,善良,让我觉得──孩子心灵和思想的成长,人生视野的拓展,跟我们的语文阅读是那么息息相关!

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啊!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7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

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

  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

  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幻灯片教学时间:

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来进行反

  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

  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

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

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

  二、整体把握。

  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

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看课件、听故事。

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读后交流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