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38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写了国王的橱柜里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各有长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讲的是在丛林里,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

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池子与河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

人应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还告诉我们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对班干部轮流制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作以“看图画,写一写”为主题,意在锻炼学生根据图片组织语言,把画面内容写清楚的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言文读通顺,背诵课文《守株待兔》。

3.读寓言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5.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6.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7.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8.有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完整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难点

1.感受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其中的道理。

2.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说法或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3.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4.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守株待兔》1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鹿角和鹿腿》2课时

《池子与河流》1课时

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

课时

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捡到野兔,结果不但没有得到野兔,反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学生在三上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司马光》,对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教学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指导。

若学生不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教师可以直接讲解。

1.扎实字词教学。

对课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给予引导、讲解,并结合图画、视频让学生理解。

2.情境对话领会寓意。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从而体会寓意。

3.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了解课后“阅读链接”及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犯的错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画及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课文,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文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重点

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

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

(学生发言)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

守株待兔)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3.理解“守株待兔”。

4.介绍韩非子:

战国人,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韩非子》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字词教学。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师范读:

重点朗读学生刚才读错的字。

(3)打乱生字顺序,再指生读。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株、耕、释”的写法。

2.朗读教学。

(1)出示易读错的句子。

①折颈而死。

(指名读)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这句怎么读?

(指名读)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指名说,适时评价。

B.读好断句。

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指名读)

A.句中的“为”读wéi,表示被动。

B.你知道怎么读了吗?

再读一遍。

(2)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1)出示: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①谁读懂了这两句话?

(指名说)

(宋国有个农民。

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②齐读这两句话。

(2)出示: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理解“走”字。

A.出示句子:

“百兽见之皆走。

”“儿童急走追黄蝶。

B.说说这两句话中“走”字的意思。

(跑)

C.师小结: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与今义的差别很大,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②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

师过渡语:

我们想一下,当这个种田人捡到兔子以后,会怎么做呢?

(3)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①请生结合注释翻译这句话。

②种田人为了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旁边?

指名说。

(侥幸得到兔子)

③看看书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后,会怎么想?

(指名说——补充说)

④师:

正因为种田人侥幸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他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却依然(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脑子都是等着兔子来撞死的想法,我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白日做梦。

教师板书:

白日做梦

师过渡语:

他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

引读第五句。

(4)出示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笑”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师总结。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四、读读“阅读链接”,交流坐车人犯的错误

1.学生速读《南辕北辙》。

2.全班交流:

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3.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指名学生回答。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由这个故事衍生了哪一个成语?

(背道而驰。

五、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先自由背,再齐背,注意别把韵味丢了。

六、课堂小结

回家把《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并把《曾子杀猪》《老马识途》这两则寓言找出来读一读。

守株待兔

白日做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字词到句子,由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而顺利解决学生学习的难题。

在字词的教学中,我对不易理解的生字加以引导;在读通课文的教学中,我对于特别难读的几个句子逐一破解,并将句子断句,从而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

在读通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句意,围绕“而身为宋国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感知寓意。

之后我让学生读读“阅读链接”,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所犯的错误,进而感知寓意,意在让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共同点。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友善的态度。

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人物形象鲜明,还有大量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学生读起来容易把握故事内容。

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等。

感受和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不要统一得过死,追求一致。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内心活动。

2.通过读“阅读链接”,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懂得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的道理。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知道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难点

明白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师:

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2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重点

1.认读生字词语。

2.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难点

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朗读情况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

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三、整体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

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早已(    )了。

光洁 朴素 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比较思考

1.细读课文,思考:

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

边读边标画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读、标画、写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铁罐: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陶罐:

谦虚、友善、宽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含有这个生字的词语。

2.学生观察,教师总结:

“骄、傲、谦、懦、弱、提、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尘”是上下结构,“虚”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听写,更正。

陶罐和铁罐

骄傲的铁罐  谦虚的陶罐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抓住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2.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3.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难点

1.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2.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咱们根据自学提示细读了课文,知道了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学习。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请用“——”画出来;陶罐又是怎样应对的?

请用“——”画出来。

(学生画线,教师指名回答)

(2)找出表现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教师相机板书:

傲慢 轻蔑 恼怒

③从中可以看出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3)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教师相机板书:

谦虚 争辩 不再理会

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

①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的话,另一生读陶罐的话。

②自由组合读(去掉旁白)。

(5)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

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

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师板书:

坚硬)

师:

陶罐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

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师板书:

易碎)

师过渡:

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是无法比较的。

难道陶罐一点儿长处也没有吗?

2.学习第10~17自然段。

(1)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早已(   )了。

(2)指生填空。

3.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预设:

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

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寓言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为故事换个结局。

4.尝试为故事更换不同的结局。

三、拓展延伸,比较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1.自读“阅读链接”,思考“北风”的性格。

2.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交流“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4.教师小结。

陶罐和铁罐

铁罐      陶罐

傲慢      谦虚

坚硬      易碎

无影无踪  光洁朴素美观有价值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只在关键位置作适当的指导。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语句,体会他们性格的不同。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寓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

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细长的腿难看。

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却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丢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只看它的长处而不看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则寓言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学生通过朗读,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感悟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白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2.发表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只看它的长处而不看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1.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2.能就文中的说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一定的理由。

教师:

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

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和一只狮子并剪下来。

学生:

预习课文。

2课时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

(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鹿。

(贴图)

2.看到这两种动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激趣。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

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应注意哪些字音。

(“称、禁、撒、挣”是多音字。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内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哪个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之处。

3.教师示范写“狮、塘、传”,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试着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讲得简练。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

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五、细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相机提示:

(1)第1~2自然段,要读出鹿喝水时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时的惊喜。

(2)第3~4自然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

对角是喜爱、赞美。

“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读这句话时,把“啊”“多么”“多么”拉长读,这样就能读出欣赏、赞美之意。

可是,此时鹿看到了自己的腿,于是它的语调低了,语速慢了,它用“怎么”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要读出抱怨、不满的语气。

(3)第5~6自然段,情节紧张、变化快。

朗读“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逼近”这些词语时,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和鹿的紧张。

(4)第7自然段要读出鹿脱险后的庆幸和反思。

鹿角和鹿腿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

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1.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复习字词,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

2.根据教师的板书,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深入学习,领悟道理

1.师:

故事到底是怎么向我们展开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板书:

鹿角)

2.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举手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

美丽)

3.鹿的角美丽在什么地方?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的句子(第3自然段)。

①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

②当鹿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后,他的心情如何?

(兴奋、惊讶)

③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你会怎么夸自己?

(学生自由发言)

(2)带着满足、兴奋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正当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腿的?

(板书:

鹿腿)

(1)他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

(相机板书:

难看)

(2)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

(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4)看起来他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

谁能把这种不满的情绪读出来?

(指名读)

5.师:

就在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他逼近了。

看,什么来了?

(狮子)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6.师:

狮子正在向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

他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1)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

(腿)这是怎样的腿?

(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

(2)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他很大的忙呢?

(没有,角被树枝挂住,害他差点儿送命)

(3)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的感觉。

7.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鹿也叹了一口气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共同总结,揭示寓意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说说你们懂得了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说)

2.师总结:

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外表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存在价值。

四、辨析说法,说明理由

1.出示说法,学生辨析。

师: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两个同学说了这些话,请你们读一读,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生2: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学生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儿送命  狮口逃生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寓意。

并围绕课文,出示句子,让学生辨析说法,用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说法,让学生大胆表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这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首寓言诗。

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