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61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docx

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气泡产生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该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

根据实验绘制如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图。

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下列计算和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步骤②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2)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3)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步骤②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取的Fe的质量8.5g。

(4)由上面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

Fe和CuS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_____。

【答案】2.8g5.6g<因为少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少量的铁与其反应

【解析】

【详解】

(1)设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盐酸的质量为w

解之得:

x=2.8g;w=3.65g;

答:

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2.8g;

(2)设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y,

解之得:

y=5.6g;

答:

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5.6g;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为:

2.8g+5.6g=8.4g<8.5g;

(4)在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而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8.5g,说明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

2.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

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

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

_____(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C生石灰CO2+Ca(OH)2=CaCO3↓+H2O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21.2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石灰;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1.2g。

3.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氖原子_____②铵根离子_____③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④镁离子_____

(2)用下列字母填空:

a.氢气b.小苏打c.无水氯化钙d.硝酸钾

①用于做复合肥_____②用做干燥剂_____③用于发酵粉_____④用于做燃料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氧气中点燃_____②碳铵的受热分解_____

③铁和稀盐酸反应_____④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_____

【答案】2NeNH4+N2O5Mg2+dcba

【解析】

【详解】

(1)①2个氖原子就是在氖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

2Ne;

②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故填:

NH4+;

③五氧化二氮分子就是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故填:

N2O5;

④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

Mg2+。

(2)①硝酸钾中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用于做复合肥,故填d;

②无水氯化钙可用做干燥剂,故填c;

③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和受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于发酵粉,故选b;

④氢气可以燃烧生成水,可用于做燃料,故填a。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

②碳铵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③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④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2H2O

2H2↑+O2↑2n<BE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

2H2↑+O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

2,故答案:

2H2O

2H2↑+O2↑、2n.

(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

<.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

BE.

(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6.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

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

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

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

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

方案二: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

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

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

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不再产生气泡83.3%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实验步骤:

③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是准确测量二氧化碳前提,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盐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D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7.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

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

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2H5OH+3O2点燃2CO2+3H2O太阳能

【解析】

【分析】

(1)根据硫燃烧的产物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详解】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促进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8.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

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

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

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镉属于金属元素B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镉原子示意图中X=18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

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

把适量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河水中含Cd2+的质量为______mg(河水密度为1.0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

国家要求水中Cd2+的含量的标准≦0.005mg/L,用Na2CO3处理的河水____(填“是”或“否”)达标。

【答案】D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不溶于碱;镉有毒性CdCl2+Na2CO3=CdCO3↓+2NaCl0.018否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质量单位,所以D不正确,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镉的化学性质有:

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不溶于碱;镉有毒性;由于碳酸镉是不溶性物质,所以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可写出两种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1000g)河水中溶解的CdCO3的质量约为2.8×10-6g×10×103=2.8×10-2mg,所以1L水中镉离子含量为2.8×10-2mg×112/183=0.018mg,高于国家水质标准,所以用碳酸钠处理含镉废水不能达标。

9.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

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

(2):

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10.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

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____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结果精确到0.01%)。

(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填“甲”“乙”或“丙”)点。

【答案】NaOH+HNO3=NaNO3+H2O无4.25%HNO3、NaNO3甲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NO3=NaNO3+H2O;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显中性,呈无色;设反应生成硝酸钠质量为x,

x=1.7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过量的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化学式是HNO3、NaNO3;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硝酸质量减小,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甲点。

【点睛】

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

11.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多变的硫磺

硫单质俗称硫磺,质脆、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熔点沸点都不高。

硫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大多数金属单质、氧气、浓硝酸等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硫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呈现多种化合价。

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性,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自然界中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硫元素多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

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1)硫磺的用途有_____(写出一条);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_____;

(3)短文中的5个化学方程式能体现硫的还原性的有_____(填序号);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_____,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NO2③⑤酸雨

【解析】

【详解】

(1)硫磺的用途有:

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2)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还少6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

NO2;

(3)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性,在③和⑤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能体现硫的还原性;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_____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金属;S;最外层电子数;得到;Mg(OH)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锂,最外层电子为1,容易失去,属于金属,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S;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为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外层电子排序为2、8、7,故易得到1个电子;(4)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分别为H、O、Mg故化学式是Mg(OH)2。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不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