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17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docx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

2011高三语文强化训练6

D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

“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

向死者赠衣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

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纳:

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谢:

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

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3分)

译文: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3分)

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烬。

(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

请作间要分析。

(3分)

(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

(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真珠:

即珍珠。

②敧:

yǐ,斜靠着。

③都来:

算来。

(1).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

(3分)

(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

(3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

刘备求救于吕布。

吕布于是设计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

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不迟。

结果吕布一箭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三国演义》

B.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父亲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

绝望的梅终身不嫁住在娘家。

军阀外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旧情。

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家》

C.甘果瓦跟踪爱斯梅拉达,却被劫持她的伽西莫多扔到几米外的路上。

他清醒后,发现自己躺在阴沟里,几个小孩将偷来的草席扔到甘果瓦身上准备烧火取暖,甘果瓦被吓跑,又被三个乞丐纠缠不清,他拔腿就跑,因此误闯进了圣迹区。

(《巴黎圣母院》

D.那个傍晚卡秋莎知道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姑姑庄园后,于半夜赶到汽车站见他。

到车站时只停三分钟的火车响过第二遍铃了,她认出他后用冻僵的手敲窗,但聂赫留朵夫装作没有听到。

车开动了,卡秋莎紧跟不舍。

无望后想卧轨自杀,肚里聂赫留朵夫的孩子让她打消了这念头。

《复活》

E.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但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使他的资金兜转不灵。

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

《子夜》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欧也妮·葛朗台》)

B.关羽攻占襄阳后乘胜进攻襄樊,曹操派于禁率七支精兵救援。

于禁刚愎自用,既不能审时度势,也不听忠告。

关羽抓住他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借秋雨连绵,襄江水涨之势,派人去上游堵住各个缺口,等河水上涨,骤然放水。

于禁所率七军

,不会水者皆死于水中,会水者皆降服。

于禁被擒后投降,先锋庞德不降被杀,七军皆没。

C.赵伯韬得知吴荪甫在做多头后,不仅打算电请政府禁止卖空,而且直接怂恿交易所理事会和经纪人会发文要增加卖方一倍多的保证金。

吴荪甫和杜竹斋决定背水一战,他们一起凑齐五十万,吴还把自己的工厂和公馆都抵押上了。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

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

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幸亏得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

E.连长太太入住高家的时候,同为封建卫道士,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

克明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克安正统刚直,仍有士大夫的不屈;克定明哲保身,毫无气节。

(《家》)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滕文公上》)

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尽心上》)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可以通过“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使百姓懂得伦理关系。

B.“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说的是“在上位的人明白了伦理关系,在下百姓自然就会相亲相爱。

C.孟子认为良好的教育比良好的政治更重要,因此孟子主张先推行教育,才能更轻松地治理天下。

D.两段文字强调的是政治管理的重要性,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一部分。

(2)在这两段中孟子阐述的是什么样的观点?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

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

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

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

无论是中国的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不断加快。

特别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一般认为,到来了21世纪,地球上能够利用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尽管地球上的陆地还有不少无人区,但是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

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

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

活动范同后,会尽可能避免进人荒原。

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人荒原。

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人主动探索荒原,他们或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财富、劳动力、交通线,或是为了某种精神追求——取经,求仙,实现信仰,获得真理,净化灵魂,也可能纯粹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他们的经历和记录,又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荒原之旅

⑤当地球上多数地方人满为患时,当人类不断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魅力:

有的储存着最后的天然财富,有的是珍稀生物仅有的乐土,有的是洪荒时代的再现,有的是理想的实验室,有的是自然的竞技场。

人类终于认识到,为了地球,为了自己,为了今天,为了未来,荒原应该得到珍惜,受到保护。

但也有人出于贪婪、无知或无奈,想在荒原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掠夺和榨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遥测、卫星电话、夜视器、高速摄影摄像、高速宽带网络、直升飞机、高性能越野车等先进仪器和装备。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

⑥对荒原的破坏当然必须制止,但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荒原,却存在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利用,有人主张绝对保持原状;有人以为适度亲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人反对任何人进入。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⑦争论还不会停止,但无论如何,珍惜荒原、热爱荒原的人已经有了共识:

现存的荒原是不可替代的,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们。

当你进入时,尽可能少惊动那里的一切;当你离开时,除了你产生的垃圾废物外,请什么也别带走。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加点词“消灭”在文中的意思是:

开发。

B.第③段概述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

人类进入荒原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C.在人类基本定居后,多数人不愿在荒原生活。

进入或穿越荒原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

D.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终将消失。

11.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

A.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B.荒原——永恒的魅力

C.荒原——科学家的乐园D.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

12.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⑥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

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

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

“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

“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

还想……”

“还想什么?

”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

”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

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

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

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

“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

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

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说罢,抬腿欲走。

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

“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

“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

“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

“当然愿意。

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

“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

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

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

“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

”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

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

“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

他咆哮道:

“你们的经理呢?

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

”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

他要我一定转告您:

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3.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

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14.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三个作用。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方先生为什么“惊奇”、“羞愧”和“窘迫”。

(6分)

表面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次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一碗馄饨

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送上菜单。

男的直接递给女的:

“你点吧。

”女的看也不看:

“来碗馄饨。

男人发话了:

“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

“我就是要吃馄饨!

只要一碗!

”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

“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

女人很意外:

“怎么会没有呢?

”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

服务员:

“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

”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一把拿起菜单:

“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

才对服务员说:

“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

男人气红了脸:

“老子会没钱?

”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

“我的钱包呢?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

“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

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 

男人瞪着女人:

“你真是疯了!

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

女人却一脸平静:

“急什么?

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女人继续说:

“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

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不由地瞪直了眼:

“你,你说什么?

女人叹了口气:

“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

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五毛钱了……”

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

“这,这里……”女人说:

“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

“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很久才说了句:

“我不饿。

”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

“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男人说:

“你怎么还不吃?

”女人又哽咽了:

“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

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

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

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

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

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

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

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

“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

男人很着急,突然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

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地说道:

“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

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

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

”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女人说:

“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

苦一回!

男人居然号啕大哭,“我真被好日子冲昏了脑袋啊!

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

在旁观看的老板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过去:

“既然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

当年那碗馄饨,就

是我妻子做的。

老板回到办公室,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问题,对读者来说教益匪浅。

B.从全文看,酒店老板叫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收一倍的钱,充分反映了这个老板唯利是图的本质。

C.小说中的妻子为了报复提出离婚的丈夫,背着丈夫把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扔进水里。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小说利用特殊的地点来解决矛盾,二十年前二人在这里吃过馄饨,如今仍在老地方吃。

不过性质不同,意义不一样。

E.这篇小说写得很成功,在语言上,没有华丽的词藻,人物语言生活化,符合小说中的人物身份。

17.小说中“女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18.小说中间部分写二十年前这对夫妻曾在同一个地方吃过馄饨,这一情节在前文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并分析。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80后作家”:

游走在消费时代

青年女作家步非烟宣称要“革掉金庸武侠的命”;18岁的桂石被冠以“作家”头衔后说,“‘80后’的我们并不是离经叛道者”;作家王朔接受杂志采访,对“80后作家”提出严厉批评……

日前,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评,还是被追捧,都在引起更多的关注。

他们的写作,也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

“80后作家”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作品的传播机制与“70后作家”不同。

“70后作家”的发表主要还是通过文学期刊,得到一定认可后,再出版成书,进入市场。

而“80后作家”作品很少通过文学期刊与读者见面,他们要么通过网络发表作品,要么直接出书面对市场。

他们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直接,互动良好。

  

相对于“70后”以及此前的作家,“80后作家”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中学生。

中学生是目前文化市场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人数众多,“80后作家”的作品自然而然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读者、面对市场,使“80后作家”对商业有着天然的敏锐嗅觉。

  

“80后作家”普遍重视读者和市场对他们作品的反应。

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读者的回应和市场的成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保障。

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转而为市场写作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也在努力强调自己在文学上的坚持。

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绩,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

“80后作家”的创作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

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而在这两点上的欠缺,恰恰会对这些年轻作家的创作形成制约。

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80后作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说青春期焦虑;另一类就是奇幻小说。

张颐武认为,“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

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恰恰是既往的中国文学中最欠缺的,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80后’写作为中国文学带来的一股新风。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滞重的,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轻灵,这为奇幻文学提供了空间。

“80后作家”张悦然认为,“对于前辈作家来讲,现实是沉重的山”,而“80后”眼前没有山了,于是他们更喜欢“往远处看,往玄处看。

”同时她认为,奇幻小说的创作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现实对我们的刺激不那么激烈,远方让我们更敏感,更向往。

不少批评家都指出,以往作家都能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而“80后作家”的读者却只集中在中学生中,这反映出一些创作上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年轻人写作,年轻人消费,是一种不健全的自我消化和自我循环,这样的创作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而这一群体自身,如被视为代表的韩寒、李傻傻、张悦然等,或表示对“80后”这一概念的不认同,或希望超越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李傻傻说,“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

张悦然表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者内心体验的外化,而“80后作家”这一笼统的称谓是不足以涵盖作家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张悦然在采访中说,一部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只有作品在读者的内心唤起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肯定。

她强调,一味迎合市场的写作并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读者和市场的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