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91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docx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论

李玉雯

第一章QC小组活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质量管理小组:

用QCC表示,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

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

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4.全面质量管理:

用TQM表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

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

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QC小组的性质、特点和类型

1.QC小组的性质:

是自下而上或上下组合组建的群众组织,带

有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2.QC小组特点:

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

严密的科学性。

3.QC小组课题分类:

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

4.QC小组活动的宗旨: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场所。

5.QC小组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是实现全员参加管理;

(3)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4)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5)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6)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6.QC小组的产生与发展:

1962年在日本首创,中国从1978年开

始推行全管理和开展QC小组活动,78年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日

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QC小组。

第二章QC小组活动的推进及管理

第一节QC小组的作用

1.QC小组长的作用:

领导QC小组有效地开展活动。

具体职责

(1)质量教育

(2)制定活动计划(3)日常管理

2、QC小组长要求: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

(2)业务知识教丰富。

(3)有一定组织能力。

第二节QC小组活动推进者作用

1.QC小组活动的推进:

开拓、创新和深化。

2.各级QC小组活动推进者的作用:

(1)在引入QC小组活动的阶段,要当好宣传员。

(2)在企业开展活动的阶段,要当好参谋。

(3)在QC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要当好指导员。

(4)在QC小组活动碰到困难的时候,要当好协调员。

(5)在QC小组活动的推广阶段,要当好管理员。

第三节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不同层次的QC小组推进者,要运用一些定量指标来

考核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即“三率”就是QC小组的普及率、

活动率和成果率,以反映QC小组活动的经常性,全员性和成

果率,以反映推进者定量化的指标。

QC小组注册人数

QC小组普及率(%)=------------------*100%

职工总数

它是衡量参加QC小组全员性指标。

坚持活动的QC小组数

QC小组活动率(%)=--------------------*100%

QC小组注册数

它是衡量QC小组活动的经常性指标。

有成果的QC小组数

QC成果率(%)=----------------------*100%

QC小组注册数

它是衡量QC小组活动有效性的主要指标。

提高三率的途径:

(1)领导重视,给予环境。

(2)要有比较好的骨干及组长。

(3)要深入下去进行指导,提高组长骨干的作用。

(4)定期发表,提高其光荣感,使职工有光荣感,要落实奖

励政策。

(5)要齐抓共管,特别要发现基层员工的闪光点,发挥上下

两个积极性。

(6)对QC小组要定期检查。

第四节QC小组的组建

1、QC小组的组建原则

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2、QC小组的人数及注册登记。

QC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注册登记:

登记表由企业负责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发放、登

记编号和统一保管。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的QC小组予以注销。

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一次。

QC小组课题注册登记表

小组名称

所在部门

登记日期

年月日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计划完成期限

选题理由(现状):

 

活动目标(计划):

 

部门意见:

 

(签字)

年月日

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QC小组长:

填表人: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小组名称

所在部门

登记日期

登记注册号

年月日

组长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

程度

职务

成员情况

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或职称

组员分工情况

QC小组活动记录本

课题名称:

课题登记号:

小组名称:

小组注册号:

小组类型:

单位:

部门:

说明

一、QC小组活动记录本是QC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和成果(材

料)评审的依据,请注意保存。

二、活动记录本应认真记录每次活动内容并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要

签名。

3.QC小组组员的要求

4.QC小组组建程序

分三种

(一)自下而上

(二)自上而下(普遍采用)攻关型小组

(三)上下结合

第五节QC小组活动程序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步骤、方法。

QC小组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技术,QC小组活动程序是指管理技术。

1.QC小组活动程序。

按PDCA循环。

即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

四个阶段:

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

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P阶段包含四个步骤:

(1)找出所存在问题;

(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制定对策。

D阶段:

一个步骤:

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

C阶段:

一个步骤:

检查所取得的成果。

A阶段:

二个步骤:

(1)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2)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2.数理统计方法应用:

根据抓“关键的少数”为原则

所用工具:

老七种、新七种工具、简单图表。

QC小组活动程序如下:

1)选择课题

2)现状调查

3)设定目标

4)分析原因

5)确定主要原因

6)制定对策

7)按对策实施

8)检查效果

达到目标

9)制定巩固措施

10)总结和下一部打算

3.QC小组活动程序应用:

(一)选择课题:

课题来源:

(1)指令性课题:

上级的实际需要,从上到下下达的课题。

(2)指导性课题;通常由企业的质量部门根据企业现实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的需要,推荐一批课题。

(3)自选课题:

由小组成员根据身边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

选题注意:

(1)宜小不宜大

(2)课题名称要一目了然:

(一般字越少越好)

选题存在的问题:

a题目帽子太大。

要与成员的身分相符。

b将所采用对策作为课题名称,这样表现课题的不

真实。

(二)现状调查:

(1)用数据说话。

收集数据注意三点:

a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

b收集数据要有可比性。

C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

(2)对现状调查取得数据要整理、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

通常应用调查表、柱状图、排列图等工具。

(三)设定目标:

设定小组活动,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注意三个问题:

1)目标与问题相对应。

通常以一个目标为宜,最多不超过2个。

2)目标值要量化,以数据表达。

3)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即可行性分析。

对于指令性的课题,由于课题和目标都是指令性的,就不需要先进行

现状调查,但要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使用的工具:

一般是柱状图等简单图表。

(四)分析原因:

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1)分析原因要展示全貌。

(2)分析原因要撤底。

根据末端原因到可以采取对策止。

(3)要正确地恰当地使用统计方法。

一般使用因果图、关联图、

系统图等工具

(五)确定主因

1)要从末端原因中逐条进行识别、确认。

2)如何识别、确认主因。

以末端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影响大就是主因。

要因确认方法:

1.现场测量、测试:

例:

砼强度低的末端原因是“砂子含泥量大”

现场抽样(砂子),测定含泥量为3%,标准要求不大于1%,说

明砂子含泥量已失控,就是主因。

2.现场试验:

例轧钢厂轧制钢板,弯曲率达到30%,末端原因之

一是“压下量大”,对工艺规定25mm是否过大?

需要进行现场的

试验,把压下量改为20mm,结果弯曲率为8%,有明显好转。

“压

下量大”是主因。

3.现场调查:

对于末端原因是人的原因类别。

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六)制定对策

对策计划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常用方法:

简易图表、PDPC法、正交试验法等

(七)实施对策

对于每个要因,应有实施对应。

每项实施,要有效果检查。

(八)检查效果

把实施后数据与实施前数据及小组目标进行比较。

进行经济效益

比较。

计祘时间不超过一年。

(九)巩固措施

通过实施已证明是有效对策(工作方法、操作方法、图纸、规

章制度)。

等纳入有关标准。

巩固(一般巩固期为2-3个月)、

实施。

(十)总结及今后的打算

解决问题、没解决问题、有什么要改进地方。

无形成果。

下次课题。

编写成果要注意事项:

1.题目:

要与后面的主要问题对上。

题目要与小组成员身份

相适应。

题目要一目了然。

字不可太多。

例如:

降低空调耗电量、夹石块层软基处理、确保预制箱梁质量、

降低冲孔桩的施工成本。

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提高路面平整度

的合格率、提高循环水系统的制冷温差等等。

2.小组简介:

(可以写小组获奖情况)

3.选题理由:

要简练。

最好归结为一条。

4.现场调查:

要简练。

一般用调查表,水平对比法、排列图等工具。

5.设定目标:

目标要适当,一般目标仅一个为好。

目标要量化。

6.目标要论证:

7.原因分析:

一定要分析到末端原因。

切忌扣帽子。

8.要因确认:

逐一论证。

一般三个主因合适。

9.对策表:

注意小组完成时间与制表时间。

10.实施中:

多一些图及照片。

体现小组活动特点。

11.效益中:

计算要准确,要有技术、检验、财务的旁证材料。

12.巩固措施:

将成果技术、方法等编入企业、车间、班组、项目上的标准。

13.报告中:

要附上活动记录表。

创新型小组活动程序:

1)选择课题

2)设定目标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制定对策表

5)按对策表实施

6)确认效果达到目标

7)标准化

8)总结与今后打算。

创新型QC小组知识:

日本川亨司提出称为“课题达成型”,我国称为“创新型”。

创新型与改进型差异

创新型

改进型

追求优良度

排除恶劣度

寻找恋人

追踪犯人

策略追求型

原因追求型

HOW(怎样,怎样做)

WHY(为什么做)

追求思路

追求为什么

创造性研究

分析型研究

创新型小组注意:

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这一步骤是最重

要的内容。

对策表:

序号

项目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此处项目为:

迂到的问题(将工艺流程图展开)。

具体见P63页

对于创新型QC小组注意事项:

关键是

(1)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是最重要的程序

(2)没有现状调查

(3)对策表是项目或是因素

(4)标准化工作要求:

如果此成果有推广价值,就应该标准化。

标准化可以是图纸、工艺规程、管理制度(办法)等技

术文件或管理文件。

(5)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优选。

第三章关于QC小组活动的激励

一.激励概述: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靠全体人

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积极性:

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二、对QC小组的激励:

(1)理想和目标激励

(2)荣誉激励

(3)物质激励

(4)关怀与支持激励

(5)培训激励

(6)组织激励

国经贸[1997]147号文指出:

QC小组活动荣誉奖及价值奖

全国优秀QC小组5000-10000元

省、部优秀QC小组3000-5000元

厅优秀QC小组1000-3000元

公司、厂优秀QC小组300-1000元

价值奖按创造价值的1%给予奖励。

第二部分建筑行业中QC小组活动工具方法及应用

2.1:

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1、什么是统计方法:

指有关收集、整顿、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

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统计方法分类:

1.1.描述性统计方法:

常用曲线、表格、图形等反映统

计数据和描述观测结果,使对数据更加理解。

例:

调查表、散布图等。

1.2.推断性统计方法:

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

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做出推

断性结论的方法。

例排列图。

统计方法的用途:

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

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其特征值,以显

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如平均值、中位数等。

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

用水平对比法、假设检验等。

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如因果图、调查表、排列图等。

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排列图、树图、头脑风暴法等。

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如正交试验法。

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

如直

方图、控制图等。

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

流程图、控制图。

2、产品质量波动:

正常波动:

由随机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

生产上是允许

产生。

异常波动:

由系统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

此类波动是不

允许出现。

引起波动因素为:

人、机、料、法、环、测。

即5M1E。

2.3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1、计量数据:

利用各种计量器具(卡尺、天平)测量所获得的

数据。

具有连续性的数据。

可取精度。

例:

1米、2kg、统计数据

2、计数数据:

非连续数据,一般取整数。

例6个不合格点、3处

裂缝。

计数数据:

分计件、计点两种。

2.4、总体和样本

总体:

它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个单元叫个体。

总体含量:

总体中所含个体数目。

用N表示。

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

抽取个体的数目。

用n表示。

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品的活动过程。

2.5、统计特征数:

表示数据集中、离散程度的数。

1、样本平均值:

它是表示数据集

2、样本中位数

3、样本方差

4、样本标准偏差

5、样本级差

2.6、统计技术工具方法:

1、调查表:

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作用: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

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在QC小组活动中,广泛用于质量分析、

质量改进。

应用调查表的步骤:

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确定为达到目的所搜集的资料

(这里强调问题)。

调查项目主要指:

不合格项目(质量体系、产品

质量检验),缺陷位置调查表,完成任务所花费的

费用调查表等。

2)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由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

根据“关键的少数”原则,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项目。

例:

某工程-2--+4层墙、柱模板工程缺陷项目调查表

序号

项目

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百分比%

1

表面平整度

34

34

44.7

2

垂直度超规

24

58

76.3

3

轴线位移

11

69

90.8

4

截面尺寸偏差大

3

72

94.7

5

其它

4

76

100

合计

76

例:

外墙外保温质量缺陷调查表

某工程收集数据280点,合格点为242点,合格率为86%,不合格

点的缺陷情况统计见下表。

序号

项目

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百分比%

1

裂缝

28

28

73.6

2

饰面涂料

4

32

84

3

变形缝

3

35

92

4

阴阳角方正

2

37

97

5

其他

1

38

100

合计

38

例:

预应力筋张拉缺陷调查表:

序号

项目

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不合格点数(点)

累计百分比%

1

预应力张拉强度不达标

45

45

45

2

钢绞线位置偏移

32

77

77

3

柱筋位置偏移

15

92

92

4

梁筋位置偏移

6

98

98

5

其他

2

100

100

100

2、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

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

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

排列图的作用:

找出主要问题。

排列图的构成:

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

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排列图应用“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个原理,这意味着在改进

的项目中,少数的项目起主要、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用最少的人力、

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质量改进。

排列图注意的问题:

3、因果图:

因果图又叫石川图。

它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

关系。

表达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施工机具数量不足质量责任制未明确工人技术水平低

 

资金不足工人培训不足

测量监控不到位

设备经常出现故障

未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

没有制定设备维修计划 

  

地质情况沉井下沉困难

出现流砂、淤泥反涌沉井制作质量差

下沉施工达不到质量要求土方开挖不按方案施工沉井出现质量事故

土方开挖超挖现象砼达不到要求

出现偏移和倾斜

制图人:

张剑威制表日期:

2005年10月20日

作用:

运用因果图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因果图注意的问题:

4、系统图:

称树图:

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组成要素之间关系。

系统图的用途:

可以用于质量方针、目标地展开,质量责任制的

展开、原因分析等。

绘制树图注意以下事项:

1)用于因果分析的树图一般是单

目标,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

2)树图中的主要类别一

般可以不以5M1E出发,是以具体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选取。

4、关联图;它是解决因素间相互关联,因素与问题间关系复杂

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和手段间关系的图示技术。

关联图可以

是多个问题。

 

原因分析关联图

关联图注意事项:

(1)单项目不使用关联图。

(2)所有末端原因要论证。

6、直方图:

主要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的数据的图。

直方图的作用: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

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做直方图的步骤:

1)收集数据(一般不少于50个)。

2)确定数据极差。

(R)

3)确定组距:

确定小组数:

K=10(系数)

组距:

R/K

4)计算分组界线:

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

即第一组下限:

Xmin-0.5(单位值)

第一组上限:

下限值+组距

5)编频数分布表:

组中值:

X。

频数最大值所对应组中值为X。

Ui=组中值-X。

/组距

X=X。

+h*∑fiui/N

S=h*√∑fiui2/N-(∑fiui/N)2

6)作直方图。

例:

7)控制图:

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带控制

界限的图。

应用于批量生产。

最常用的是X-R图即平均值—极差

取样本20-25个。

要定时、定量随机抽取。

控制图正常,证

明过程正常。

例:

某工程柱的试验室设计塌落度为40-70mm

每台班内2小时,测一次塌落度,每次连续测3盘砼。

计算控

制图上下限及绘制控制图。

柱砼塌落度值数据图n=3N=25

质量特性

塌落度

测量时间

94年3月11日—95年494.3.1194.3.11月4日

工程名称

华云大厦

测量单位

厘米

执行人

 

柱号

测定值

∑X

X

R

日期

X1

X2

X3

1

5

4

5

14

4.6

1

94.3.11

2

5

6

4

15

5

2

94.3.11

3

7

4

5

16

5.3

3

94.3.11

4

6

4

5

15

5

2

94.5.8

5

5

4

5

14

4.6

1

94.5.8

6

7

6

5

18

6

2

94.5.8

7

5

4

7

16

5.3

3

94.5.21

8

4

7

5

16

5.3

3

94.5.21

9

5

5

6

16

5.3

1

94.5.21

10

4

4

5

13

4.3

1

94.6.10

11

7

6

5

18

6

2

94.6.10

12

5

6

4

15

5

2

94.6.10

13

5

4

7

16

5.3

3

94.6.22

14

5

4

6

15

5

2

94.6.22

15

5

5

6

16

5.3

1

94.6.26

16

5

7

5

17

5.7

2

94.6.26

17

6

7

5

18

6

2

94.8.7

18

6

6

5

17

5.7

1

94.8.12

19

5

4

5

13

4.3

1

94.8.12

20

6

4

5

15

5

2

94.8.12

21

7

4

6

17

5.7

3

94.9.25

22

5

5

6

16

5.3

1

94.10.5

23

4

6

5

15

5

2

94.11.10

24

6

6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