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95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7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p164页Word格式.docx

2.4设计洪水………………………………………………6

2.5泥沙……………………………………………………10

2.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1

2.7排涝洪水计算…………………………………………1

3.工程地质……………………………………………………1

3.1前言……………………………………………………1

3.2地质概况………………………………………………4

3.3曲龙沟泥石流…………………………………………12

3.4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2

3.5天然建筑材料…………………………………………27

3.6工程地质结论………………………………………33

4.工程任务和规模……………………………………………1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

4.2工程建设任务…………………………………………7

4.3工程保护范围及规模…………………………………7

4.4防洪标准及堤线布置与堤距选择……………………8

4.5设计洪水水面线………………………………………10

4.6河道稳定分析及冲刷深度……………………………11

4.7曲龙沟整治规划………………………………………12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

5.1工程概况………………………………………………1

5.2设计依据………………………………………………1

5.3基本资料………………………………………………2

5.4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5

6.施工组织设计………………………………………………1

6.1施工条件……………………………………………1

6.2施工导流………………………………………………6

6.3料场的选择和开采…………………………………7

6.4主体工程施工…………………………………………8

6.5施工总布置…………………………………………11

6.6施工总进度…………………………………………14

6.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5

7.工程占地折迁………………………………………………1

7.1占地范围………………………………………………1

7.2占地补偿计算…………………………………………2

7.3拆迁及安置……………………………………………3

8、环境影响…………………………………………………1

8.1工程所在区环境状况……………………………………1

8.2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预测分析…………………………4

8.3环保投资估算……………………………………………8

9.工程管理……………………………………………………1

9.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1

9.2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2

9.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2

9.4管理设施………………………………………………4

9.5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5

10.投资估算…………………………………………………1

10.1工程概况………………………………………………1

10.2编制原则和依据……………………………………1

10.3基础资料………………………………………………1

10.4其它……………………………………………………3

10.5估算表………………………………………………3

11.经济评价…………………………………………………1

11.1评价依据………………………………………………1

11.2费用……………………………………………………2

11.3效益……………………………………………………3

11.4国民经济评价………………………………………5

11.5综合评价………………………………………………8

附件:

1.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立项报告

2.XX自治区水文资源勘测局《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堤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报告审查意见》

3.XX自治区桑日县比巴河县城河段防洪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1.综合说明

1.1概述

比巴河系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拔高5560m处,流经比巴、桑日等处,于桑日注入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87.96km,河长38.6km,河道平均比降53.1‰。

桑日县属XX自治区山南地区管辖,位于岗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理座标介于东经91°

51′~92°

35′,北纬29°

35′~29°

51′之间,幅员面积2633.63km2,全县辖3乡一镇、44个行政村、人口15616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986万元。

该县以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具有光辉的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协调发展,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89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638万元,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48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4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10元。

比巴河域地势北高南低,流域海拔高程5560~3540m,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所盘踞,平原面积狭小,仅在山地斜坡间及河流沿岸夹有盆地或河谷平原。

流域内植被稀疏,河流属山区小河流。

比巴河流域雨量集中在6~9月,由于桑日县城段防洪能力差、抵御洪水能力弱,每年汛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

建国以来,除1962年和1998年爆发过两次特大洪水灾害外,近两年连续遭受洪灾。

1962年桑日县雪巴乡(现合并改名为桑日镇)被淹庄稼500余亩,损失惨重。

1998年受灾1079.9亩,各种经济损失总计109.07万元,损失极大。

2001年桑日县洪灾面积2965.5亩,其中桑日镇42.5亩。

2002年全县受灾面积834亩,其中桑日镇冲毁农田280亩,同时县城北面的曲龙沟的泥石流爆发,县中学、格热村等多处被淹,造成县城周围数户居民搬迁,多处河岸冲垮,直接威胁县城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洪涝灾害已明显制约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峻的防洪问题已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虽然组织了干部职工和当地农牧民群众修建了部分防洪应急工程,但标准低,质量差,又无完整的规划治理方案,目前河堤被毁严重,2/3以上的河堤被冲毁。

为了减少和免除洪水的危害,保证县城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保证农牧业生产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并结合县城的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自治区、地区和地方各级领导对比巴河的防洪治理十分重视和支持。

在1999年以来完成了《桑日县城总体规划》及《桑日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

受桑日县政府的委托,我院于2003年5月开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

其中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勘测,由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公司101分司承担,水文设计洪水由XX自治区拉萨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承担。

5月底基本完成野外勘测,于6月中旬完成可行性研究设计,并提交本报告。

遵照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件精神“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县计委的《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的意见,可行研究阶段涉及的防洪工程均是近期急需整治的工程。

堤防总长度6271.24m其中:

一、比巴河右岸防洪堤上段(P=10%)2400m

二、比巴河右岸防洪堤下段(P=3.33%)1974m

三、比巴河左岸防洪堤段(P=3.33%)1897.24m

并修建曲龙沟排洪沟整治420m,重力式拦档墙长792m。

共计工程总长度7483.24m,工程总投资1698.16万元。

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减少桑日县城洪灾损失,保护了县城机关及附近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改善县城环境,保持县城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促进桑日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桑日县的经济腾飞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该工程早日兴建。

1.2水文气象

1.2.1自然地理概况

比巴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地海拔5560m,流经比巴、桑日等处,注入雅鲁藏布江、汇口处海拔3540m。

流域面积287.96km2,河长38.6km,河道平均比降53.1‰。

流域呈长条形,流域内大沟道较多,呈羽毛状。

河源地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泊。

比巴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主要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唐古拉地质构造,区域地质作用,流域内构造发育,大小断裂纵横交织。

岩层以上古生界石灰二叠为岩层为基底,中生界三迭纪岩层做盖层。

流域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较大,地形复杂多变,流域大部分为高山,平原面积较为狭小。

河谷、山坡及山坡上发育的水蚀支沟为其主要地貌景观,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

比巴河系山区河流,多急流陡滩。

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多有泥石流发生。

1.2.2水文气象特征

一、气象特征

桑日县地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气温低,日、月温差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多夜雨,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季干燥多大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区域和垂直气候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

二、水文特征

比巴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87.96km2,河流补给以降水为主,其次是融雪和地下水补给。

比巴河多年平均流量2.73m3/s,但年内分配不均。

降水集中在夏季、暴雨多发生在6~9月,在天气系统影响下,常产生局地短历时暴雨,往往形成洪水,并时伴有泥石流发生。

洪水过程尖瘦,陡涨陡落。

1.2.3水文资料情况

比巴河流域缺乏水文气象资料,仅邻近有雅鲁藏布江羊村水文站及沃卡河沃卡水文站的资料,XX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XX自治区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XX自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本次在工程河段5月份开展了水文调查包括1998年洪水调查资料。

“98.8”洪水工程处洪峰流量57.4m3/s,重现期约为10年一遇。

1.2.4设计洪水

一、设计洪峰流量

由于该河流缺乏实测水文、气象资料,采用了水文比拟法及地区经验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

两种方法成果接近,但水文比拟法成果更接近调查洪水,故采用水文比拟法成果。

比巴河桑日县城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1-2-1

均值

CV

CS/CV

各频率设计值QP(m3/s)

P=2%

P=3.33%

P=5%

P=10%

P=20%

P=50%

34.7

0.38

2.0

69.9

66.2

61.9

55.0

47.3

34.6

二、分期洪水

根据比巴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按丰水期,过渡期,枯期进行时段划分,以沃卡水文站延长后的洪水资料,按各分期的年最大值选择进行频率计算,按面积比拟移用到比巴河设计河段。

比巴河桑日河段分期洪水成果表

流量(m3/s)

表1-2-2

频率

6~9月

(丰水期)

5、10、11月

(过渡期)

1~4、12月

(枯水期)

15.0

5.99

13.7

5.72

11.3

5.30

1.2.5泥沙

流域内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汛期降水集中,河流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

河流含沙量与邻域雅砻河相似而移用让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10kg/m3。

年悬移质输沙量9.47万t。

年推移质输沙量1.89万t。

1.2.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由于该工程河段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水力学公式法计算CS1、CS5、CS9、CS12等代表性断面建堤前和建堤后各级水位相应的流量,并按建堤前和建堤后分别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1.2.7排涝洪水计算

对桑日县城威胁最大的县城北面的曲龙沟的稀性泥石流洪水。

该沟集水面积11.75km2(包括流通区及堆积区),沟长5.70km,平均比降17.82‰。

经计算,P=3.33%清水洪峰流量5.93m3/s,泥石流洪峰流量17.4m3/s,一次泥石流固体总量约1103.9m3,平均每年冲出泥石流的固体总量为3000~4000m3。

1.3工程地质

1.3.1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桑日县城主要属高山河流侵蚀地貌。

泥石流堆积物、洪积扇、河流阶地和漫滩等构成了城区的主要地貌景观。

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河流冲洪积台地及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相对平坦。

以平面工程地质测绘,曲龙沟泥石流工作区地貌主要为冰川地貌及斜堆积地貌;

比巴河堤防工作区地貌形态以侵蚀堆积地貌为主,主要表现为两岸不对称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

二、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第四系地层以坡积坡洪积,冲洪积成因的碎块石、土、漂卵石土为主,出露基岩地层为老第三世~晚白垩世旦师庭组(k2Ed)火山岩及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桑日群比马组(J3Kb)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一)地质构造

工程区地质构造主要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控制。

区内断层发育,地震不连续,主要发育有桑日—错那断裂,曲松—错那断裂,雅鲁藏布江断裂近南北向且断具有张性活动特征。

(二)地震

区内全新活动断裂以桑日—错那断裂为代表,断裂活动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桑日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

四、曲龙沟泥石流

曲龙沟泥石流处于比巴河下游右岸,为桑日县城后山发育的一条较大冲沟,沟道总长5.7km。

具有流短、沟谷形态简单,沟道较顺直,发育不成熟等特点。

沟谷流域最高点高程为5293m,入河口高程为3565m,集水面积约11.75km2。

曲龙沟泥石流活动是在特定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下进行的。

由于沟道沿岸有丰富的固体物沅储备,一旦遇到大暴雨及沟岸局部坍塌、溜滑等情况,泥石泥具有暴发的可能,从沟谷地形地貌及形态上分析,曲龙沟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壮年期,泥石流在今后数十年都将处于活跃期。

曲龙沟泥石流出山口后,一部分减速堆积下来,一部分沿堆积扇上的冲沟继续向下游运动,危及相邻的桑日中学、比玛村及其他城镇设施,对曲龙沟泥石流必需采取停淤加排导方式予以治理。

1.3.2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工程区位于比巴河下游地段,起点高程3606m,终点位于比巴河出口,高程为3542m,相对高差64m,河床宽度20~35m,工区内河谷长度4.292km,平均比降14.9‰。

河流较弯曲,一级阶地和漫滩在区内较为发育,桑日县城部分位于一级阶地之上。

堤防地段河流两岸第四系河流冲洪层(Q4al+pl)广泛分布,主要由粉砂土(局部夹粉土)、漂砾卵石土组成,厚度未揭穿。

出露基岩以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桑日群比马组(J3K1b)为主,岩体强度较高,抗风化和抗冲刷力较强,透水性差,一般为中~细粒结构,巨厚层块状构造。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堤线一般沿比巴河两岸平缓岸坡通过,总体走向近南北向,主要穿越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及少量泥石流堆积物等地貌单元。

堤防地基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土和漂卵石土构成。

表层砂土以粉砂土为土,局部为粉土,两者具有过渡性,层厚一般0.5~1.5m,仅在河流出口处厚度相对较大,为2.2~2.5m,砂土强度低,结构松散,且埋深浅,抗冲刷能力差,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抗冲刷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不宜作堤基基础持力层,建议予以清除。

砂土层以下为稍密~密实卵石层,厚度较大,强度相对较高,可作堤基基础持力层,但由于地下水位较浅且堤线靠近河岸,卵石土层抗冲刷能力差,透水性强,主要存在渗漏、渗透变形、抗冲刷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问题,建议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

曲龙沟泥石流及洪水,危及相邻的桑日中学、公路线、城镇建筑设施、民宅等安全。

泥石流活动具有有利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泥石流在今后很长时间范围仍将活动。

对曲龙沟泥石流可采取停淤加排导的方式加以治理:

在县中学与比玛村后建重力式挡墙以拦挡泥石流中的漂石、块石等大颗粒成分,同时归顺泥石流的浮浆和洪水;

在县中学与比玛村之间地带建排导堤(槽)直接将泥石流浮浆和洪水排入比巴河;

在停淤导游之前为稳固沟床,减缓泥石流的流速。

1.3.3天然建筑材料

堤防工程所需天然建材主要为砂砾石料和块石料。

砂砾石料在工作区内分布较多,主要集中于比巴河床及河流出口一带,而块石料则以河流左岸工作区起点至桑日雪巴村一带岩体相对较好。

本次天然建筑材料按初查精度进行调查,工作手段以地质测绘为主,辅以少量浅井及取样试验。

本工程所需块石料储量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工程所需,石料强度较高,属硬质岩石,能满足堤防工程要求。

但块石料场坡度大,开采条件相对较差,县城易产生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建议从上而下放坡开采为宜。

块石料场附近有公路相通,运距短,运输条件较好。

工程所需砂砾石料水上储量偏低,如有必要,可向料场下游或两岸拓展开采范围。

砂砾石料级配较差,粘粒含量偏高,需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方可使用。

由于砂砾石料场处于漫滩上,汛期即淹没,建议在枯水期开采,水下开采条件较差。

有简易公路直接通往料场,运输便利,但运距相对稍远。

1.4工程任务及规模

1.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桑日县属山南地区管辖,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风光宜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边远贫困县、近年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6986万元。

桑日县城所居的桑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巴比河贯穿其中,洪水灾害严重威胁到县城和河道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年来发生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如1998、2001、2002年均发生大的洪水,仅就1998年洪灾、受灾耕地1079.9亩,粮食减产59.5万斤,冲毁水渠8330m,公路8050m,桥梁17座,防洪堤845.7m,林地0.5亩,人工造林1251.8亩,草场388亩,倒塌民房17间,损坏房屋40间,直接经济损失总计109.07万元。

该河段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仍为自然河岸,原来零星修建的防洪堤,标准低、质量差,已有2/3以上的河堤被冲毁,无法保护该河段的安全,一旦发生洪水,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并直接威胁县城各机关、学校等部门的安全。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个保证防洪安全、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确保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的体现。

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4.2工程建设规模

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保护桑日县城和桑日镇的4个行政村。

该段位于比巴河下游出口段、河谷开阔、地势较为平坦、人口较为密集,是桑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桑日的经济较发达的地段。

由于比巴河贯穿其中,两岸常遭到洪水灾害,并受到曲龙沟泥石流的危害、极大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按照《桑日县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结合《桑日县城总体规划》,在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基础上,本次可研确定了当前防洪整治的范围。

由于该河段目前基本上无防洪堤,剩下被冲毁留下的防洪堤已是断垣残壁,根本起不到防洪的作用。

因此,本阶段左右岸不对称地新建防洪堤,总长6.271km,其中右岩防洪堤上段(右0+000~2+400)2.4km,城区段(右2+400~3+520)1.12km出口段(3+520~4+374)0.854km;

左岸防洪堤城区段(左0+000~1+090)1.09km,出口段(左1+090~1+897.24)0.89724km。

曲龙沟治理、新建排洪渠槽420m,重力式拦截坝792m。

总工程投资1698.16万元。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概况

本工程除桑日县比巴河防洪堤工程外还含桑日县城后山曲龙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本工程位于比巴河下游桑日县城区段,上起比巴村下至比巴河出口处,河段长4.3km,新建堤长6.27124km,其中左岸堤长1.89724km,右岸堤长4.374km。

其中坝式防洪堤长4.06124km。

墙式防洪堤长2.21km。

防洪工程保护区县城及两岸耕地及居民点,人口2184。

耕地3890亩,16800亩林地及28890亩草场。

1.5.2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0286-98)规定,确定桑日县城比巴河段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防洪工程属Ⅳ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比巴河右岸上段防洪堤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

曲龙沟的治理按三十年一遇的标准。

1.5.3设计原则

1.5.3.1堤线布置原则

⑴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大致平行,河段两岸堤距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

⑵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

⑶堤防原则上靠岸修建,以减少工程量和不侵占河道行洪断面和力求少拆迁、少占地。

1.5.3.2堤型选择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按各段所处地理位置,堤基地质,城市环境景观等条件确定各堤段的堤型。

1.5.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4.1堤线布置

第一段:

右岸0+000~2+400,该段为保护右岸大片农田,堤线沿河道岸边布置,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第二段:

右岸2+400~3+520,左岸0+000~1+090,该段位于桑日县城区,结合城区规划建设,堤线沿河岸边布置。

第三段:

右岸3+520~4+374,左岸1+090~1+897.24,该河段位于比巴河下游,堤线沿河道两侧布置,约束河床,防止因洪水冲刷而扩宽河道。

1.5.4.2堤型确定

⑴墙式防洪堤

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堤中段,人口和土地集中,河道较窄,在满足防洪和河床冲刷要求下,少占地,少拆迁,该段防洪堤选用墙式堤型。

⑵坝式填筑堤

该堤型工程造价低,易施工,因砂卵石料,可就地取材,堤对基础要求不高,在比巴河上、下游段采用。

1.5.4.3曲龙沟泥石流整治工程

(1)曲龙沟发育于县城北面后山,以稀性泥石流为主的一条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