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26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docx

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及点评11篇汇总

【LiuXue86.Com-高考作文】

{整理者寄语:

同学们,这11篇作文及点评都很详细,你们慢慢看,同时想想自己有没有下列所说的那些优点与缺点。

吸收一下他们的优点,改正一下自己的缺点,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JT}

 2014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胶片与数码时代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点评2014广东省高考作文

  影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涉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内涵丰富。

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

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

材料精短易短,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

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一:

谁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负责?

  广东一考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相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

只需手机或相机,每个人都能随意记录下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可惜的是,这些照片上的种种细节却拼凑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胶卷越来越轻,而照得的照片的价值似乎也越来越轻。

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渐渐流失。

  试想当你的家庭贫困,而照相又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时,你会轻易照相吗?

显然不会。

这时的照片记录的必然是一些关乎全家庭的大事。

而这张造价不菲的黑白照背后也必然有着可以说一夜的故事和价值,可随着技术的进步,拍照的简便随手拍下的一花一草只因一时心情愉悦,其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也就不再弥足珍贵。

  可是,技术的进步并不为照片背后人文价值的流失负全责。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坚守传统工艺,拍黑白照片的人。

在广州东山,祖宗三代一脉相承黑白照片的摄影店,而附近也有几个固定的客人,每隔一年来拍一张全家福,在黑白的底片上记下家人的音容笑貌。

即使科技在飞快地进步,我们仍能用黑白照片记下我们的光阴,可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我们随手的拍摄,随手的与陌生人分享照片,这种“随便”的快餐文化正因技术的快脚步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

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生疏,让社会间的相互人文关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

因此,现代先进的照相技术才拍不出人文价值与故事。

这不是技术的过失,而是我们失去辨识能力,在技术的进步下越走越急,越来越浮躁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应该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而负责的为祸者。

  因此,我们不应再盲目地指责技术的进步。

《舌尖上的中国》引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却找出了邻里的互助,一家人合力煮饭的和谐,找出了所谓“肤浅”美食背后的人文价值。

抛却浮躁的心,便捷的高科技相机也能照到温馨的故事。

抛却急切的脚步,高科技的当代社会也能在时代的镜框下显出充满人文关怀的五彩美景。

  阅卷者言:

22+22+9=53

  这是一篇立意上不同凡响的一类卷议论文。

  中心明确,见解新颖。

作者反向立意,围绕“照片”与“欣赏方式(成册,存储)”的关系,表达了技术进步不应为人文的流失负责的观点。

  文章从原材料的“含义”出发,准确的挖掘出了“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问题,立意大胆,体现了该考生的过人胆识。

  文章从数码技术的弊端谈起,自然得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在清脆的快门声中渐渐流失”这一生动鲜明的观点;然后转到写黑白照片的价值以及形成这些价值的背后原因。

文章的第三段,小作者直面数码科技时代,采用对比的方法——也是原材料采用的方法——来探讨科技进步带来的人文价值的流失问题,认识到“在技术的进步下越走越急,越来越浮躁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应该为照片背后价值的流失而负责的为祸者。

”这样的结果,可谓见识独到,不同凡响了。

文章的末段,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证明了科技受人支配的现实,再次提出“人”的重要性,整篇文章,理据充分,受到许多小组长的好评。

  文章在表达上存在毛病,比如,“瞬间”与“点滴”,两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有纪念意义的;又如,“拍摄技术”,它不是“照片”。

如果能在中心的对象上矫正到对“科技”、对“情感”、对“生活态度或方式”上来,更切文题主旨些,那么得满分就毋庸置疑了!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二:

情感应被珍藏与回味

  广东一考生

  数码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拍摄热情,随着一声声的“咔擦”,数以万计的照片被不断的诞生,他们有的躺在手机相册里,有的冷藏在电脑里,但同样逃脱不了的是被冷落的命运。

为什么这些数量巨大且精美的照片,带给我们的感动竟还不如几张泛黄的老照片?

  还记得小时候,在一个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爸爸妈妈喜欢抱着我跟我一张张的翻老照片,并跟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似乎岁月静好,一种充盈的踏实感洋溢在空气里。

  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少了这样的“闲情逸致”,现在还有谁能真的好好整理这些照片并不断翻看?

照片被产生的太快太多,所以大家也渐渐不珍惜照片了。

  不过,照片太多并不是情感被稀释的原因,其实追根究底,是这社会发展太快而感情的沉淀却需要时间。

不管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其背后承载的都是不变的人类的美好情感与对过往的纪念和缅怀。

而变的是时代,是人心。

我们总是像赶场一般急匆匆地做事。

学生急着做作业,上班族急着上班,关注薪酬,向往“发财”。

全社会似乎都陷于“急躁”的浪潮,不可自拔,大家的世界里早已浓墨重彩,哪有给感情的留白?

于是乎,照片不断被产生,。

却不断地被抛弃脑后。

于是乎,照片便失去了其作为记忆和情感载体的价值。

  数码技术作为这个高速发展社会的产物,体现的是人们过快的生活节奏。

发达的通讯技术同样也减少了我们情感沉淀的时间。

现在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情侣约会,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拿起手机刷微信、发自拍。

这样做并不利于情感的交流沟通。

不要把最美的笑容留给电子产品,而忽略了你身边的人。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人怀旧,他们怀的不是“旧”,他们缅怀的过去人们注重情感交流与沟通的生活。

现在大家虽物质丰富了,情感与精神却缺乏了。

  情感要我们用心浇灌。

情感理应被珍藏和回味。

  阅卷者言:

20+20+8=48

  这是一篇语言流畅、理趣共生的一类卷说理散文。

  文章抓住第二段材料的深层含义,采用驳论的写法,指出相片多并不是情感被稀释的原因,而是“这社会发展太快而感情的沉淀却需要时间”,思维有层次,思路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有驳有立,有社会关照与人文关怀,有说服力。

  文章先在标题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情感应被珍藏和回味”,紧切题意,属于“含意”范畴。

然后从“照片”谈起,以数码照片的弊端开头,转而些黑白照片的踏实与美好,采用的是对比手法,效果突出。

文章的第四段,也是全文的精彩段,小作者先追其原因,认为:

是这社会发展太快而感情的沉淀却需要时间。

然后再次通过对比得出“照片便失去了其作为记忆与情感载体的价值”的原因;文章的第五段,一句“要把最美的笑容留给电子产品,而忽略了你身边的人”充满了人生哲理,极具韵味。

最后自然得出“情感要我们用心浇灌”这一结论,可谓理趣共生!

  如果本文能在标题上做些改动,或者在正文中谈谈“情感应被珍藏与回味”的方式方法,那么题与文就更加水乳交融了,此为一大遗憾。

另外,开篇入题较慢,有些句子表达不清,甚至有语病,也影响了本文的得分。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三:

时间被稀释的“点滴”

  广东一考生

  手机被偷了。

  我面色苍白,浑身颤栗地站在喧嚣的大街上。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没有人发现热闹的街市中如落冰窟的我。

  口袋钱包背包翻遍了都没有,找人借了电话,发现受一已关机,想是被人偷了。

我宝贵的相片啊!

  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头发散乱地坐在沙发上,泪水如岩浆滚滚滑落,炙烫了我的眼眶、面颊,却抵不过内心的创痛受伤。

  妈妈从厨房出来吓了一跳,急忙询问事情经过,现实蹙眉惋惜,却突然会心一笑,放下手中的锅铲,乐颠颠地跑回房,出来时伴着蜜一样甜的眉眼的,是手中一沓厚厚的相纸,我的嘴能塞下一个鸡蛋,喔不,是橙子。

  翻开相册,我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那时我和同学、我的宠物小猫、我和家人团聚中秋、我认真努力奋斗得焦头烂额的模样。

一张张照片如流水,记录着一张张或甜蜜,或悲伤,或可笑,或温暖,或喜庆,或苦大仇深,或幸福快乐如小鸟的模样,摸着这些记录着流水年华的相纸,我不仅感动于母亲细心地偷偷为我把手机里珍贵的回忆变成实体,更惊异于这些实实在在能触摸到的点滴岁月回忆。

当我还沉浸在感动中时,妈妈已从房间里搬出一大沓尘封已久的相片。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变得瑞“忙碌”,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翻阅已经走过的岁月,反思过去,展望更好的未来。

  我们娘儿俩,因为“手机失窃”事件,欢快地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整理回顾这些或黑白泛黄,或彩色华丽的旧照片,看着母亲年轻时代的娇羞温婉,看着结婚时的美丽动人,看着我刚出生时眉眼为睁的可爱模样,看着我出去游玩摔倒了哭得稀里哗啦的可爱窘态……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我和母亲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之中。

  电子的产品未尝全信得过,照片虽泛黄陈旧却能永存千年。

历史的文迹书籍被大浪淘沙洗了又洗,却仍有珍贵地留存世人共享。

  让我们珍惜前人创造的纸质照片,适时回忆生活的点滴,让点滴的岁月通过一纸照片永恒地流传下来。

  评卷者言:

21+19+8=48

  这是一篇一类记叙文。

  文章先从丢手机写起,传达的是“数码科技时代手机照片”给自己的影响,自己“创痛受伤”,自然也包括了对数码照片的正面肯定。

然后讲到妈妈拿出相纸与“我”分享,我感觉的这些来自母爱的照片“实体”,是可以触摸的,是有别于数码照片的,虽然这些照片来自手机,但当妈妈拿出“一大沓尘封已久的照片”——应该是黑白照片了——看着已经走过的岁月,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之中。

最后作者得出“珍惜前人创造的纸质照片”,呼吁要“永恒流传”,也是顺理成章的。

整篇文章,理路清晰,场面生动,场面中的细节刻画细腻,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不足的地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赋予的情感有几处过于夸张,不切实情,比如自己丢了手机,自己痛哭妈妈的笑;二是对尘封已久的照片详写不够,若能处理好这两点,文章自然会更优秀。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四:

礼物

  广东一考生

  时光任(荏)苒,记忆如梭,回不去的,是美好的时光,将点点滴滴串起,一份独家的礼物一世留恋。

  ——题记

  打开礼物盒,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年代久远的莱卡相机,盒里还有一张卡片,写道:

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只有一次记录美好的机会,不可复制,无法删除。

  看着这厚重的年代感,仿佛历经无数主任记录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不同主人翁的华年依次出现在脑海。

每一条线索都是不同的故事。

拿着礼物的新鲜感,第一次想到的竟是,让它和数码单反在性能上一决高下。

于是,拿出单反一看,内存卡竟然已满,三千张的照片让我疑惑,何时留下了如此多的零星小事,打开之后又颇为汗颜。

大至一座山,小到一棵小草,每一个场景几乎都反复拍了好几次,更甚于吃的,喝的。

  记忆仿佛重新加载了当时的情景,热闹的人群,美味的饭菜,然而,忆不起的,却是陪伴在身边,一起出行的那些人了。

这个信息畅通的时代,总是急于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没一件小事,将记忆的初衷改为告知,恨不得全世界都与我同在。

然而那些真正需要留下的,又都去哪里了呢?

  右键,点击删除,三千余张,竟剩下仅仅不到100张,是该开心,还是该反省?

那独家的记忆又该如何保存?

就在这时,脑海里却起卡片上的话,是啊,每一次快门,一次机会。

电脑放着一张6个月时的照片,没有底片,妈妈无数次描绘过那天拍照的场景,历久弥新。

妈妈为何能记住我成长的印记?

  我想,答案是:

用心。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得太远,远到忽略二楼生活的本质,远到我们忽略了身边的小事,远到我没忘记了记录真正的美好,忘记了珍惜每一处点滴。

  谢谢这一份礼物,我会用你,留心更多的美好,将点滴记录,再造一份独家的礼物,送给自己,送给你。

  阅卷者言:

20+18+7=45

  这是一篇二类卷的叙事散文。

  本文为散文写法,通过对比(数码单反快速,无心记忆;妈妈用心记录,珍藏点滴)来表达情感。

  文章以“礼物”作为标题,以题记作为开头,比较新颖。

首段自然点出礼物——卡莱相机以及拍下的照片,接着转承到它与单反相机进行比较,自然在数量上占下风,然而那些真正需要留下来的,又都去哪儿了呢?

小作者生发出了这样的追问,原来,是用不用心的原因在作祟,因为妈妈总是津津乐道我6个月时的一张照片,这样的结尾,很好地扣合了作文题旨,是一篇很平稳的文章,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切合了题意,在选材立意上波澜不惊,四平八稳。

  但文章对“礼物”的交代不清,在立意、选材、语言上无甚新意,表达一般,只能算是二类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五:

勿稀释那珍贵的“点滴”

  广东一考生

  在黑白照片的年代,记录着人生重要瞬间的照片,翻看中,唤起如潮的记忆,但其纸片渐渐发黄,变得模糊,然而进入数码时代后,照片天天变新,即使用不泛黄,但被珍惜的“点滴”,似乎也被稀释了。

  你,是否属于天天玩微信,刷朋友圈,晒靓照的一员?

倘若是,那你是否淡忘了很多开心的时刻?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数码技术的时代,相机,人皆有之。

因此,每天都能看到微信好友在网上晒自己的靓照,所以网上才会有“真言”:

晒完自己靓照,晒自己孩子靓照,晒完孩子靓照,晒宠物靓照。

那么,在这么多靓照的储存下,你是否还有像在黑白胶片的时代那样,每天抑或有空拿出来看一看,怀恋一下?

即使有,相信也是快速浏览罢了。

  在每日更新的照片中,人自然而然会对某些原本珍惜的时刻淡然,也许拿出一张很开心的照片,你也已经忘记自己当时为何笑得如此开心的了,这也是数码时代的悲哀之处,即使照片不再泛黄,用不模糊了,但,记忆似乎变得模糊。

  其实不仅仅是照片如此,书籍亦是如此。

在这新时代,繁忙的人生,人们似乎开始迷恋快餐式阅读,浅阅读等途径,但在这浅阅读中,人们自然而然的失去品味经典名著的乐趣,很多该被记住,值得洗洗品味与珍惜的段落,似乎也被人忽略。

  快餐式阅读虽然能在网络上进行,使得不浪费纸张,但是,你也不会珍惜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失去它原本的价值。

这是否是快餐式阅读的悲哀呢?

  人难免都会这样,在罕见的事物面前,会显得更加珍惜,即使照片已经泛黄,纸张已经残破,但在屡见不鲜的事物面前,就会不那么珍惜,以至于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换的数码时代,值得珍惜的点滴瞬间被稀释,值得珍惜的名著在网络上被快速阅读中被忽视其当中的价值。

  勿稀释那珍惜的点滴,即使它永不泛黄,永不模糊,也请你珍惜,记住,因为那是你人生的重要瞬间。

  阅卷者言:

18+19+7=44分

  这是一篇二类卷说理文。

  文章观点明确,标题鲜明地提出“勿稀释那份珍贵的‘点滴’”,属于切合题意。

文章先从黑白时代与数码时代的比较中辩证地得出观点,然后站在科技时代的角度,列举种种被牺牲的现代来进行证明,富有说服力。

文章的第五段、第六段,援引与原材料类似的材料——快餐式阅读进行佐证,说明科技进步带给人们在生活方式的镇痛,小作者并没有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在第七段用“人难免都会这样”收束发散思维,迅速落在“照片”这一“中心”点上进行再次开掘,点出了“人生重要瞬间”不可被稀释这一核心。

  文章的亮点在于援引类似材料;文章的不足在于对勿被稀释的原因开掘不够深刻,还只停留在表面,如果能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必要的深入探讨,那么作文肯定会因此升等。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六:

不被稀释的“点滴”

  广东一考生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然而,只要我们能重视,当我们能慢下来查阅每一张照片,它也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将不会被稀释。

  数码技术的时代,相册一本又一本,网络上许多记忆的照片一页又一页。

当时记得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许早已被我们稀释,曾经的友情、爱情也渐渐地被我们自己给遗忘,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了我们不觉得很可惜吗?

因此,我们要慢下快速浏览的脚步,选择慢慢去查阅每一张照片,享受过去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乐趣。

在频繁的工作中,有时也要慢下脚步,回忆过去,过去是多么的美好,是多么地珍贵,唤起你永不褪色的记忆,“点滴”将不会被稀释。

寻回过去珍贵而又纯真的友情,使它们永不泛黄,永不模糊。

  当今中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也有许多中国的点点滴滴,然而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中,许多“点滴”也似乎被稀释了,例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渐渐地变淡,年轻一辈不让座在公交车上时常出现,因为压力紧张而忘了回去看父母而遗忘了孝道也经常可见。

随着迅速发展,但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却没有上升,并且在下降,一些商家一切为了钱的利益而不断侵犯消费者的利益,这类事情在当代中国不断地发生。

那么中国啊!

你是不是应该慢点走呢?

慢下进行的步伐,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传承好中国的传统美德,

  将过去值得珍惜的点点滴滴重新变浓。

让这下过去的“点滴”不被稀释,不会被遗忘。

  中国啊!

你该慢点走,看清每一片中国特色的照片,使中国值得珍惜的点滴不被稀释。

  阅卷者言:

18+17+7=42分

  这是一篇观点明确、基本切合题意的二类论说文。

  文章先从数码技术时代说起,得出在数码时代,值得珍惜的“点滴”不应该被稀释;进而提出“放慢脚步,享受乐趣”的主张;紧接着视角扩大到“中国”的目前现状与国人心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人心激进”,没有“放慢脚步”的事实,采用的是与原材料相近的联想,有一定的说服力。

整篇文章思路是清晰的观点是明确的,这是可取之处。

  但文章也有不足,一是文章的中心还不够切题,最好围绕“一个中心”——照片/科技——来展开讨论;二是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分析论证还是不够典型,比如不良商家是不是因为“脚步太快”导致的呢?

同时,末尾两段以“中国”打头,有点虚张声势,空洞的呐喊嫌疑,是为不足。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七:

科技,不会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

  广东一考生

  随着时代的步伐,胶片的时代已经与我们远去,我们进入了数码技术时代。

我们的照片从黑白变成彩色,从很少变成很多,但是我觉得尽管如此,那些值得让我们珍惜的“点滴”仍然是那么的浓。

  翻开自己的相册,我发现我也经历了从胶片到数据的替换过程。

小时候的照片总是发现是在家里人办喜事时拍或一起外出游玩时拍下的,每次看到会勾起我许多的童年回忆,想起了许多“重要时刻”,但是看着这些我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但当我打开QQ空间的相册时,我终于知道少了的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日常生活的额点滴其实也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回忆的。

每次看到那些“重要时刻”拍下的照片我依然与当初一样,唤醒那些深刻的记忆。

但是,在看日常照片时,其实也是能后发现其独特的美丽,也能给与我们深刻的回忆。

深刻的记录并不会因为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记录增多而冲淡,只会增加你更多的,美好的回忆。

  还记得我的一位老师,在连堂课的课间秀起了自己儿子的照片,看着那一张张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照片,我的同学跟老师一样总会挂上一丝的微笑,纪录着日常生活点滴的照片,也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随着照片一张张的切换,突然之间冒出了一张老师的全家福,我和我的同学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感受,然而我却能感受到老师与之前看那些照片不一样的感情在里面,像是回忆,但是总能从她的眼中读出一种只属于他的幸福。

照片增多,并不会影响我们对那些时刻的感觉,因为那些时刻的记忆与感觉总会保存在我们心中最深的地方,当我们重新发现时,总会从心中激发出来。

  技术的提高更有利于人们记录人生的几个瞬间,因为有了新技术,我们想一直保留的再也不会泛黄变得模糊,我们能把这一瞬间,以最漂亮、最新,最好的面貌保存下来,无论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一个最美好的瞬间。

  值得珍惜的“点滴”,不会因为技术的提高,照片的增多使其味道被稀释,反而因为技术的提高,我们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瞬间,并且让这些最好的记忆以最好的姿态保存下来。

  阅卷者言:

17+17+6=40分

  这是一篇二类的记叙文。

  文章反弹琵琶,认为数码照片不但可以将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而且不会因为其数量的增多使其味道被稀释,这是和原材料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一致的。

原材料的意思是说,数码照片可以快捷地进行分享,同时也因为数量多反而使得情感被稀释了,谈的是数码照片的优劣。

而本文的作者却反其意而写,这样写主要是在关注数码照片的“优点”上,而且这些优点有的与原材料的表述相冲突,但从写作的含意上说,本文写的内容也可以说在材料的内容含意是范围之内,谈的是对“数码照片”的看法,只不过不是命题者的最佳题意罢了,故判为二类。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八:

数码时代“点滴”被稀释

  广东一考生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虽然照片日渐泛黄,但每每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虽然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

对于本人来说,我更热衷于前者。

  数码时代,由于信息量大,快速浏览,“点滴”被稀释。

  随手拿起手机,微信群里早已无数条信息了:

翻开微博,无数条转发。

评语涌进你我的视线。

朋友随手发的照片,就会成为大家评论的焦点,可是转过头,又是下一张照片,可当你查阅所有信息后,你可否有发现,可有你记住的照片呢?

鲜有人会记得住。

更别提珍惜了。

  反而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少却让人回味无穷,每每看到的倍感温暖。

所以快速的浏览“点滴”被稀释。

  手指一动,屏幕不知已滚动多长,刚发的照片也不知被谁的照片给顶了下来,找也找不着了。

刚想拉回看看,结果手机一直在震动中,一查看已经是无数条未看信息了。

数据更新快,有时温暖还未来得及细看、品味,照片已经堆满了一堆未查看的,这未免让人觉得乏味,。

尽管照片随手拍,记录着每个人的生活中点滴美好。

但是当我们想细看时,早就被下一张、下下一张所替代。

到最后,我们再往回回想它时,却没有了激动、感动,只有平静地滑下另一张。

所以数据更新快,而我们的情感不能随其更新速度,再珍贵的生活点滴也只是一瞬罢了。

  数码时代,不泛黄、不模糊,“点滴”被稀释。

  看过马年春晚,相信各位会对大萌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萌子的父亲用相机,每年在同一个地方拍下与女儿的合照。

尽管照片微微发黄,但是记录了大萌子与她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