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36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2Word格式.docx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1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秦朝是被下列的哪支农民军灭亡的?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

4.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这个典故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诼鹿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5.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

A.开通陆上丝绸之路B.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

C.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联络细雨乌孙国王,夹击匈奴

6.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光武帝D.汉武帝

7.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胡萝卜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8.若你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推断,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期

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就开始管辖今新疆地区,西汉政府管理新疆的地方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伊犁将军C.北庭都护府D.西域都护

10.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C.了解了沿途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董仲舒B.张骞C.班超D.霍去病

12.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13.“‘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城市打出的一条旅游口号,这一个城市是

A.北京B.洛阳C.咸阳D.西安

14.201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其起点是

A.长安B.洛阳C.成都D.重庆

16.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②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的影响③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④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7.公元97年,东汉时派人出使大秦,最终到达的地点是

A.大秦B.欧洲C.印度洋D.波斯湾

18.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A.海南岛B.五岭以南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D.西南夷地区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

其中的“汉武”的最重要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稳固大一统局面C.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D.统治时期出现盛世局面

20.下面是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赶走野兽和照明

21.苏徹的《涂山》:

“娶妇山中不肯留,回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八海流。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

A.盘古B.炎帝C.禹D.顺

22.下面发现与半坡居民有关的是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纺纶,说明当时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

③陶器上有刻画符号,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④发现了稻谷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3.西周分封制度规定,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定期朝见天子③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④带兵随从天子一起出征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4.对齐桓公称霸作出贡献的人是

A.鲍叔牙B.商鞅C.范蠡D.管仲

25.“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成绩,你知道此成语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楚庄王B.齐桓公C.晋文公D.周平王

二、材料题。

请认真读下列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19=3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秦琅邪石刻上的话: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材料三:

有古人在论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

他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1+2=3分)

(2)材料二中说明秦王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观点?

请举出秦暴政的两个例子。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分)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通透”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办太学,在太学里把《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问题:

(1)因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这个建议的含义是什么?

(2+2=4分)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使西汉产生了什么结果?

(3)若你是当时的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

所学的内容有哪些?

(2分)

(4)汉武帝还颁布了什么法令?

法令理由、内容是什么?

此法令颁布后解决了什么问题?

(1+2+2+2=7分)

三、问答题(4+8+7=19分)

28.汉武帝是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的?

(4分)

29.请举例说出我国在汉代时期与亚洲的那些国家有密切关系(4+4=8分)

30.夏朝时,谁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不同?

你赞成那一种?

请说明理由。

(1+4+1+1=7分)

2018年秋季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三

一选择题

1.三国时期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

A棉纺织业B 造船业C 制造麻布   D 瓷器制造业

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 羯   C 氐    D鲜卑

3.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

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下列哪个地方得到初步开发

 A 太湖地区   B 荆州地区   C 成都平原   D南中地区

4.历史上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商鞅变法   B 盘庚迁都   C 管仲改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5.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 西晋   B 三国   C 东汉末年   D 东汉初年

6.三国中定都今南京的是

 A魏   B 吴   C 蜀   D 西晋

7.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的主要目的是

 A 笼络民心   B 振兴汉室   C 效忠朝廷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8.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

9.北魏迁都的原因包括

 ①旧都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不足。

②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③满足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需要。

④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不同点是

 A 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B 曹操取得了胜利   

C 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D 发生在东汉末年           

11.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当时著名的三大造船中心是

 ①侯官(今福州)②番禹(今广州)③临海(今临海东)④建康(今南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东晋南朝时,南方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有

①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②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④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3.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14.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同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和最大的都会在

A建业B临安C宁波D建康

1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一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周瑜B孙权C诸葛亮D曹操

16.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密切的联系。

当时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A诸葛亮B孙权C周瑜D卫温

17.三国时期,诸葛亮能够多次出兵北伐曹魏的原因不包括

A诸葛亮治蜀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B魏国既要对付蜀国又要防吴,力量分散给蜀国一可乘之机

C蜀吴结盟,蜀国无后顾之忧

D魏国实力最弱

18.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孙权B刘备C诸葛亮D曹操

19.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①东汉②魏③蜀④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三国当中定都今南京的是

 A 魏    B 吴     C 蜀     D 西晋

21.台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称台湾为“夷洲”是下列哪个时期

 A 东汉   B 西汉    C 南朝    D三国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23.请排列下列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

①三国②南北朝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贵族阶层的支持

 C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

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二.材料题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12+12=34分)

26.(10分)

材料一:

如右图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材料三: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对联

请回答:

(1)图中人物和材料二中颂扬的人物都是指谁?

他辅助了哪派军阀?

(1+1=2分)

(2)材料二中最能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

(3)此人在曹操挥军南下过程中提出什么建议抗敌?

(2分)

(4)写出材料三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成语)及战役各一例(2+2=4分)

27.(12分)

材料:

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

其中有几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骥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见。

(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受挫?

(2+6=8分)

28.(12分)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这位皇帝在公元493年以南征为名,亲率20万大军南下。

一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

于是皇帝趁机说,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

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

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你如何评价他?

(2)他在位时实施了很多改革措施,请说出其中的三点(3分)

(3)请说出他改革的深刻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4)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6+10=16分)

29.学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

请将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等列成表格。

下面是小明还未完成的表格,请你帮他填完整(6分)

30.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10分)

(1)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

其原产地是哪里?

(2)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作出了贡献?

(3分)

(4)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被禁止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如何看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C

D

B

二、材料分析题

26.

(1)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同意.繁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罚;

沉重的兵役、徭役;

秦二世的黑暗统治(答对两点即可)

27.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2)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

(3)太学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颁布了“推恩令”。

理由:

使更多的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

要求:

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

王国威胁中央。

三、问答题

28、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29、中朝一些中国人给朝鲜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中国工匠帮当地人掌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中日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曾派使者到中国。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0、启

产生时代不同:

“禅让制”出现于原始社会;

“世袭制”是阶级社会。

内容不同:

“禅让制”是实行民主推选;

“世袭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