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63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docx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

三一文库(XX)/高二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附答案)[1]〕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àn)数见不鲜(shuò)

B、便宜(biàn)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

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ng)模棱两可(léng)

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g)厚古薄今(b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胳膊些须遍体鳞伤自言自语

B、坚韧辜负漫不经心不经之谈

C、诱惑放诞心安理得理曲词穷

D、伶俐布让奋不顾身星罗棋布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①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②因此,,,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③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

诱惑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假如/则

B、招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假如/则

C、诱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如果/那么

D、招引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如果/那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朝闻先生说:

“曹雪芹是借肖像描写这一艺术手段,服从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可谓语切肯綮。

B、作为贫苦的劳动妇女的祥林嫂,她当然不可能认识整个封建礼教的野蛮和不合理;但是,她在承认和遵从一切妇道条律的前提下,却为自己能比较安稳地活下去:

“做稳了奴隶”,做了尽其所能的努力。

C、对卡夫卡的阅读引起余华的突然转向,这个“偶然事件”实则是必然的,它与1985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息息相关。

D、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给海明威的颁奖词中指出:

“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海明威以前的一个世纪,长篇小说的对话向来都给一大套精雕细镂的老规矩压得东摇西摆,迈不开步。

长篇不知想了什么办法,居然活了下来;短篇却一直岌岌可危。

B、余华犹如一滴水珠,投入到大海之中,声名大噪,他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C、《红楼梦》博大精深,其艺术匠心,管窥蠡测不足道万一。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B、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C、先锋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家除余华外,还有马原、苏童、格非、孙甘露、北村等。

D、海明威的代表有《老人与海》《墙上的斑点》《丧钟为谁而鸣》,其中《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是“硬汉性格”的典型。

二、填空题

7、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2),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3)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

”规矩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皆往依焉。

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

邴原远行游学,八九年而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之,原曰:

“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可一饮燕。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

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

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

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

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

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

宁谓原曰:

“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

王烈器业过人,少时名闻在原

原、宁之右。

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③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致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

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①清议:

指对时政的议论。

②格物:

穷究事物的原理。

③彦方:

王烈的字。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远别,可一饮燕燕:

通“宴”。

B、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庐:

建造房舍。

C、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质:

对证。

D、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耻:

耻辱。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先盗牛者也今君乃亡赵走燕

B、与瓦石无异吾与徐公孰美

C、皆招祸之道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为商贾以自秽吾属今为之虏矣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管宁、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组是()

①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

②原曰:

“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③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④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

⑤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⑥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

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

B、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独自在郡北居住。

由于敬重管宁,许多避难者从郡南迁到郡北,不久,这里就成了村落。

C、邴原喜欢议论时政,指责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

管宁让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也没再派人追回。

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

当地有的人犯罪后,觉得愧对王烈,宁愿接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让王烈知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老人与海

海明威

鲨鱼又冲上来,一闭上嘴就给老头儿揍了一棍。

他把那根棍子举到不能再高的地方,结结实实地揍了它一下。

这一回他觉得他已经打中了脑盖骨,于是又朝同一个部位打去,鲨鱼慢慢吞吞地把一块鱼肉撕掉,然后从死鱼身上滑下去了。

老头儿留意望着那条鲨鱼会不会再回来,可是看不见一条鲨鱼。

一会儿他看见一条在水面上打着转儿游来游去。

他却没有看到另一条的鳍。

他想:

我没指望再把它们弄死了。

当年年青力壮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弄死的。

可是我已经叫它们受到重伤,两条鲨鱼没有一条会觉得好过。

要是我能用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棒,保险会把条鲨鱼打死。

即使现在也能行。

他不愿再朝那条死鱼看一眼。

他知道它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

在他跟鲨鱼格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

“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说,“一会儿我就要看见哈瓦那!

的灯火了。

如果我往东走得更远,我会看见从新海滩上射出来的灯光。

他想:

现在离港口不会太远了。

我希望没有人替我担心。

只有那孩子,当然,他一定会替我担心的。

可是我相信他有信心。

好多打鱼的老头儿也会替我担心的。

还有好多别的人。

我真是住在一个好地方呀。

他不能再跟那条大鱼讲话,因为它给毁坏得太惨啦。

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你这半条鱼啊,”他说,“你原来是条整鱼。

我过意不去的是我走得太远,这把你和我都给毁啦。

可是我们已经弄死了许多鲨鱼,你和我,还打伤好多条。

老鱼,你究竟弄死过多少鱼啊?

你头上长着那只长嘴,可不是白长的。

他总喜欢想到这条死去的鱼,想到要是它能够随意地游来游去,它会怎么样去对付一条鲨鱼。

他想:

我应该把它的长吻儿砍掉,用它去跟鲨鱼斗。

可是船上没有斧头,后来又丢掉了刀子。

话又说回来,当时要是我能够把它的长吻儿砍掉,绑在桨把上的话,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呀。

那样一来,我俩就会一同跟它们斗啦。

要是它们在夜里窜来,你该怎么办呢?

你有什么办法呢?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现在已经天黑了,可是天边还没有红光,也看不见灯火,有的只是风,只是扯得紧紧的帆,他觉得大概自己已经死了。

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手掌心。

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

他把脊背靠在船梢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

这是他的肩膀告诉他的。

他想:

我许过愿,要是我捉到了这条鱼,我一定把所有的那些祷告都说一遍。

但是我现在累得说不

出了。

倒不如把麻袋拿过来披在肩膀上。

他躺在船梢,一面掌舵,一面留意着天边红光的出现。

他想:

我还有半条鱼。

也许我有运气把前面半条鱼带回去。

我应该有点儿运气的。

可是没有呀,他说。

你走得太远,把运气给败坏啦。

“别胡说八道啦!

”他又嚷起来,“醒着,掌好舵。

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

“我倒想买点儿运气,要是有地方卖的话。

”他说。

我拿什么去买运气呢?

他问自己。

能用一把丢掉的鱼叉、一把折断的刀子,一双受了伤的手去买吗?

“可以的,”他说,“你曾经想用海上的!

"天去买它。

人家也几乎把它卖给了你。

他想:

别再胡思乱想吧。

运气是各式各样的,谁认得出呢?

可是不管什么样的运气我都要点儿,要什么报酬我给什么。

他想:

但愿我能见到灯光。

我的愿望太多,但眼下的愿望就只有这个了。

他想靠得舒服些,好好地去掌舵;因为觉得疼痛,他知道他并没有死。

12、段中对老人和鲨鱼都没有着意的渲染,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13、“他总喜欢想到这条死去的鱼,想到要是它能够随意地游来游去”的含义是什么?

14、文中运用了哪些心理描写手法?

试作简要说明。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第三段从叙述人的角度来描写老渔夫的心理活动。

虽然已年老体弱,但面对厄运,他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

B、“跟它们斗到死”,这句独白,正是老渔夫不向厄运屈服的顽强拼搏的“硬汉子”精神的写照。

C、“别胡说八道啦!

”他又嚷起来,“醒着,掌好舵。

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

”将从叙述人的角度写心理与老人内心独白结合起来,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D、“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手掌心。

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

他把脊背靠在船梢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

”用动作刻画老人内心的沉着与稳重。

E、文章叙述角度是第三人称,而老渔夫是在海上独驾孤舟,采用内心独白,不易直接展示他面对厄运时的内心动摇和顽强斗志。

四、诗歌鉴赏题

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gǔ)师:

渔夫。

(1)在全诗中,诗歌意象呈现的情感色调有什么变化?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色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

五、语言运用题

17、仿照示例,按照下面的提示语,为“网络”写两条宣传语。

(1)提示语: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沟通手段,/0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功能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人们之间的交流、帮助更容易、更方便、更迅速。

宣传语:

(2)提示语:

网络信息量大,资源丰富。

新闻、时讯、资料、图片等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人们了解生活信息、上网学习、查找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容易。

宣传语:

18、某校对高一年级28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喜欢或比较喜欢的有229人,占81.8﹪;其中有参与经历者占57.6﹪,无参与经历者占42.6﹪。

(2)不喜欢的有51人,占18.2﹪;其中有参与经历者占9.8﹪,无参与经历者占9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每条30字以内)

(1)

(2)

19、将下面五句话排好顺序填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语段的观点。

(不超过10个字)

①因为争论不出名堂。

②我是川人,深知川味之奇异。

③北京人不是说吗:

“麻油拌韭菜,各人有所爱。

④孟轲虽然说:

“口有同嗜焉”,也是就一般口味而言的,叫他这个山东人来尝尝四川口味!

⑤法国人说得好:

“说到趣味,无可争论。

”你说我的欣赏趣味很传统。

你说的对。

可是,有些异味,比如“咬姜喝醋”,就是四川人受不了。

但如果真有一个怪杰一边咬姜一边喝醋,吃得津津有味,你能怎么样?

答:

顺序。

(只填序号)

观点:

六、作文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

记者问:

“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

”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

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与解析研读

1、D(pàng—-pán;b

áo—bó)

2、C(曲—屈)

3、C

4、B(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5、B(改为“无声无息”)

6、D(《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伍尔夫)

7、

(1)人情练达即文章;

(2)横眉冷对千夫指;(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D(耻:

羞耻。

9、B(跟、同。

A.就是,原来是;却。

C.调整音节,无实义;这,此。

D.做;被。

10、A(②是说邴原怕荒废学业而戒酒的意志,③是管宁奉劝邴原说的话,⑤叙述的对象是原先的盗牛贼。

11、C(“指责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和原文不符。

12、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

13、并不仅仅是“想到这条死去的鱼”,而是想“它会怎么样去对付一条鲨鱼”。

如何“去跟鲨鱼斗”,是这时老人思考的重点,当然也表现了老人顽强的斗志。

14、①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

从叙述人的角度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内心独白。

即自言自语,如老渔夫的内心独白。

③景物描写。

即用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心情。

用无边无际的黑暗衬托老人的孤独。

④通过人物动作、形态、表情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15、D、E(D将“沉着与稳重”改为“恐惧”;E相反,“不”改为“更”。

16、

(1)只要答案中的情感变化符合冷色调到暖色调的变化即可。

(2)要点:

一是结合行客稀、送友人等氛围,分析用春色比喻相思具有以美景写别绪,把别绪写得优美无比的好处;二是结合江南江北等,分析用春色比喻相思点出了对朋友的友情无处不在。

17、

(1)远在天涯,近在网中;

(2)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18、

(1)无论有无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八成以上(或“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程。

(2)有参与经历者比无参与经历者更喜欢这门课程。

19、顺序:

⑤观①③④②观点:

趣味不可强求统一,或趣味因人而异。

20、【写作点拨】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2003年5月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

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

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

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

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用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