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73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从2017年起,一改过去沿循多年的两个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变为一个客观题(五选二)和一个主观题。

对广大考生而言,这一变化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考点的覆盖面扩大,而整体难度相对降低。

不管考查形式如何变化,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点没有变化,把诗读懂仍然是古代诗歌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因为读懂诗才能答好题。

基于此,本专题先以总启课的形式教给考生读诗的方法,再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大考点和选择题、比较鉴赏题两大特色题型为突破口,提升考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

一、熟知8大题材,初步判断诗歌情感

古代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政治讽喻诗等八种。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

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

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

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 ①甲第:

豪门贵族的宅第。

②麻姑:

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着手;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

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

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答案:

①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②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针对训练]

2.(2016·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落 梅

刘克庄[注]

[注]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等豪壮之句。

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答:

 

解析:

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本诗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把矛头指向当权者。

答案:

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的感慨和不满。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针对训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注]

杜 甫

[注] 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分析。

答:

解析:

分析情感,一要注意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二要抓住诗中关键词句,如本题的“客心”“宾雁”“共赏重阳节”“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等。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针对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注] ①湄:

岸边。

②丹旐(zhào):

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

③平子赋:

张衡的《西京赋》。

④邻笛悲:

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答:

 

解析:

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文题、注释概括出情感,再分析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

答案:

①尾联曲婉深挚地表达了诗人路经友人李远故居时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伤情怀。

②用典,作者用向秀路经其友人山阳故居,闻邻人笛声,感怀故人,作《思旧赋》的典故表达感伤哀悼之情。

③反衬手法,以有声衬无声,用风吹落木的萧萧之声和悲凉的笛声反衬友人逝去后故居的冷落凄凉,表现诗人内心的沉痛悲伤。

(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针对训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蒲涧③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④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 ①崔与之:

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

②留屯:

驻军屯田。

③蒲涧:

在广州白云山。

④旧盟:

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

答:

 

解析:

注意结合词后的注释和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加以分析。

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等思想感情。

下片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

末尾两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

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怎能归去?

其实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故乡,思家情深,报国意切。

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答案:

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

(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针对训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注] 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解析:

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

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

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针对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 怨①

王昌龄

[注] 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②凝妆:

盛妆。

③悔教:

悔使。

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

 

答案: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八)政治讽喻诗——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美刺

  [针对训练]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田园图画?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

颔联、颈联集中写田园的荒芜:

桑林被砍尽了,田园里连杂草都没有,山上能砍的树都砍了,一片萧条的景象。

答案:

田园里一片荒芜,桑林伐尽了,野菜也被挖完了,一派萧条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无限同情百姓的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

二、审读5大关键点,准确定位诗歌情感

对于考生而言,读懂诗歌是理解、领悟诗歌内容、情感乃至表达技巧的关键。

因此,复习备考中,既要避免轻读诗、重做题的错误,又要讲究正确的读诗方法。

[技法点拨]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如2015年四川高考《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夏日”,交代时间;“游山家”,交代事件;“同夏少府”,交代人物。

据此可推测出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如“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之类注释,一般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

例如:

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抓住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

[读文示范]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读诗角度

获取信息

标题信息

标题中“金陵”“汉江”可以看出地点。

“金陵望汉江”告诉我们:

这是作者在金陵时写的一首诗。

写作者眺望长江远去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作者信息

联系作者生活年代及写作时间,可知此诗写于盛唐之时,抒发的是对盛唐的赞美,同时也能透露出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

注释信息

对时代(如“六帝”“三吴”)、地理(如“派”)、疑难句子作了介绍,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了障碍。

尤其是注释④诠释了任公子的典故的含意。

主要意象

“汉江”,其实指长江。

关键词句

“回万里”写长江之远长,“九龙盘”写长江之曲折,“迅湍”写长江之气势,“沦亡”“不足观”衬托唐之兴盛;“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则暗示自己无用武之地。

[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针对训练]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读诗角度

获取信息

标题信息

标题中的“发”“将赴”“留别”透露出诗作的内容应与“离别”“羁旅”“塞外”有关。

作者信息

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注释信息

交代了地点,即诗人的行进路线,暗示环境。

主要意象

①“飞雪”意在衬托苦寒的恶劣环境;②“春风不到”“汉使稀”“白草”“青山”等植被稀疏也是在映衬环境恶劣。

关键词句

“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是侧面的;“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点明羁旅乡愁、思念家人,但却能以国家大事为重。

答案:

(1)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2)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南 征

杜 甫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读诗角度

获取信息

标题信息

“南征”透露出作者的“羁旅”“悲愁”。

作者信息

联系杜甫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思家怀归的情感。

注释信息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暗示诗人的行进路线。

主要意象

“春岸”“水”“云帆”“枫树”等意象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受,为下文做铺垫。

关键词句

“偷生”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点明作者年老体弱,“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自苦”表明作者缺少知音。

答案:

①羁旅悲愁:

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

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

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

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把握形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两大类。

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而对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像动作、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从而把握个性特征。

因为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链教材·认知考点]

形象类型

教材链接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李白的《将进酒》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研高考·突破考点]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二)答题模板要用好

  [例1] (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

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答:

 

(一)读诗抓关键

1.审标题

“寻诗”,看出陈居士高雅的志趣。

2.看注释

注释①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特点。

3.抓关键词句

“三日醉”“爱把山瓢”看出陈居士喜爱饮酒,行事不拘小节、洒脱,性格豪爽。

“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可以看出“陈居士”热爱诗歌,情趣高雅,是一个十足的文人雅士。

(二)答题重规范

1.审题要“准”

中心人物:

陈居士。

答题方向:

形象特点。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必须结合诗中的具体句子。

2.答题有“范”

形象特点: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分析形象特征)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注]。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 “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要注意把握诗歌描写的对象的特点。

这首词描写了书斋、修竹、月色、秋光等,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词人是饱读诗书的人(书斋),他志趣高洁(修竹)、热爱大自然(月色、秋光)。

答题时,先写出词人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分析这些特征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案: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词人形象。

月光朗照下的花园、修竹和书斋既是词人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

在词中,花的芬芳,竹的正直,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比喻月色的美玉的温润莹洁都透露出词人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词人借徜徉陶醉在月光下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热爱。

考点二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

[链教材·认知考点]

1.意象

思乡类意象

教材链接

月亮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

李清照《一剪梅》: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双鲤

晏几道《蝶恋花》: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莼羹鲈脍

辛弃疾《水龙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注:

“其他意象”另见P270~271“古代诗歌常见意象课余阅览”。

2.意境

特点

教材链接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清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研高考·突破考点]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二)答题模板要用好

特别提示:

单纯问“描写怎样的画面”,可不分析情感。

  附:

景物特点(意境)术语

类型

术语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例2]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 饮

黎 简①

[注] ①黎简:

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

②醵(jù):

凑钱喝酒。

诗歌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答:

 

(一)读诗抓关键

1.审标题:

“村饮”,交代饮酒习俗。

2.看注释:

注释①介绍作者,注释②帮助读者了解“村饮”。

3.明意象:

细雨、归人、芳草、东风、老牛、落花。

(二)答题重规范

1.审题要“准”

“第三联”明确了答题区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了答题的重点:

组合意象成画面,并对画面特点加以概括。

2.答题有“范”

这两句选取了细雨、芳草、东风、落花、归人、老牛等典型意象,(概括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细雨蒙蒙、芳草萋萋、风吹芳草、落英无数的环境中农人晚归、牛枕花眠的宁静悠闲的暮春乡野图。

(描绘画面)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注] ①幽并:

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带。

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

②游侠儿:

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③紫骝:

古骏马名。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解析:

第一问要求描绘诗中的景象,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及特点,然后归纳出这些形象组合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诗歌前两联写边塞秋景,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有无限肃杀之感。

第二问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交代时间、地点、季节等;渲染(营造)……气氛(氛围);如有情感词,还可以从奠定情感基调的角度作答。

答案: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

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

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考点三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包括两类:

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如“雁”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乡念亲和孤独连在一起。

[链教材·认知考点]

类别

阐 释

单纯

咏物

单纯咏物即仅仅描摹物类的外形或纯粹从审美的角度形神兼备地刻画物象。

唐代咏物诗中单纯咏物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健康的美,无论从物象的选择还是从诗的风格来讲,都流露出唐代清新活泼的气息。

如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借物

抒情

借物抒情即把个人情绪、欲望等通过咏物表达出来。

这类咏物诗寄情于物,心物交融,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物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因而显得灵活而生动,充满了生命的热情。

如杜甫的《望岳》通过描写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自己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