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85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第1课窦娥冤

  

正 义

1.天地苍茫,我们永远走在远方。

我们很远,远在邪恶的边缘;我们很近,近在良知的心脏。

为了同样炽热的信仰,我们走上火热的战场;为了善良哭泣的眼泪,我们抛洒一腔正义的热血。

我们是一把把正义的利剑,誓要刺破这个世间的阴暗。

我们是文弱的书生,骨子里却有剑神的灵魂。

在那叹息彷徨的地方,有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那鬼哭狼嚎的角落,你会看到我们亮剑的身影。

为了那些疲惫蹒跚的脚步,为了那些脆弱受伤的心灵,为了让正义的光辉普照大地,我们宁愿消逝青春,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立于不败之地。

2.如果哪天我们死在了仗剑的路上,请不要为我们难过悲伤,朗朗乾坤里自有我们的骄傲与荣光,请你在每一个春天的三月,在天地间撒上一把正义的土壤。

如果要纪念,就去田间地头,听听那哭诉的衷肠,勇敢地挺起正义的脊梁,把那些邪恶统统荡涤,在你抬头的瞬间,浩然正气已在太阳下放出了光芒。

你要相信:

正义是直插入邪恶胸膛的匕首,正义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守护神,正义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呼唤!

“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1300),元代戏曲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他著有杂剧六十余部,现仅存十八部,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窦娥冤》是其杂剧代表作,另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他于195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同时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

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

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

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

《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元杂剧的体制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称呼;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称呼。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3.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别的人物叙述心里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杳无音信(yǎo)

(2)古陌荒阡(mòqiān)

(3)当垆(lú)(4)隅头(yú)

(5)田畴(chóu)(6)羹粥(gēng)

(7)衣裘(qiú)(8)鳏寡孤独(guān)

(9)撚断(niǎn)(10)阑珊(lánshān)

(11)晦气(huì)(12)尸骸(hái)

(13)甘霖(lín)(14)前合后偃(yǎn)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撇

   

(2)叨

(3)埋

(4)解

(5)落

(6)应

2.一言辨异

(7)这几天他咽(yān)喉疼,已经吞咽(yàn)不下东西了。

(8)王老大悄(qiāo)悄把十元钱放在孩子床头,悄(qiǎo)然离开了家。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分辨 分辩

填一填

  这些盗版书粗糙至极,就是用肉眼也很容易分辨,销售商也不再同顾客分辩,干脆打三折售书,想尽快脱手。

辨一辨

  分辨:

指分清辨别。

  分辩:

指用语言辩白。

2.埋怨 抱怨

填一填

  出了问题要多想想自身原因,不能总是埋怨别人,或者抱怨社会不平等、不给你机会。

辨一辨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无亲友。

(2)吞声忍气:

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3)顺水推舟:

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乘着方便说话办事。

(4)杳无音信:

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

(5)不明不暗:

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

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文中指糊里糊涂。

(6)举案齐眉:

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7)浪荡乾坤:

本义指天下太平。

文中指光天化日之下。

(8)功成名就:

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9)前合后偃:

跌跌撞撞,站不稳。

2.辨析正误

孩子说,他把相机挂在了家门口一棵小树的树杈上就出去玩了,一会儿回来相机就已杳无音信了。

这一番话让我们刚才因说笑而前合后偃的几个大人慌了神。

辨析:

“杳无音信”偏重指一点消息也没有了,本处应用“杳无踪迹”(指没有任何踪迹,不知去向)。

“前合后偃”此处用于形容大笑时集体夸张地前俯后仰,符合语境。

[课文主旨]

《窦娥冤》通过幼年丧母、青春丧夫、善良安分的寡妇窦娥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司法制度的黑暗,再现了官吏贪赃枉法、冤案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古代被压迫、被迫害的劳动妇女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窦娥善良、坚强和富有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脉络梳理]

一、阅读课文“楔子”,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楔子(序幕)

故事的背景

(二)解读文本精要

1.第1自然段,蔡婆婆的独白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分析独白的作用]

提示:

交代了主要人物窦娥的由来,暗示其身世的悲惨,揭示了悲剧的根源之一——高利贷。

高利贷让窦娥失去自由,坠入只能听从命运摆布的境地。

二、阅读课文“第一折”,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2.第12自然段,窦娥此时为什么要提起已死去的公公?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窦娥用“夫主遗留”的恩惠来唤起婆婆对丈夫的情感,以公公的辛苦,讽刺婆婆忘情寡义,从而劝说婆婆不要改嫁。

3.第16自然段,从这段唱词看,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应考点:

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

窦娥头脑清醒,洞察问题深刻,表现了她明于义理、坚持操守的美好品德和不屈从于胁迫、勇于抗争的精神。

三、阅读课文“第二折”,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4.第12自然段,祗候的出场有何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

分析人物出场的特点及作用]

提示:

这位庸官的出场与赛卢医的出场如出一辙,作者借此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表现了官吏的贪婪和官场的黑暗。

用诙谐打诨的艺术手法,讥讽封建官吏对老百姓的敲诈勒索,揭露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罪恶。

5.【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支曲子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

这三支曲子写公堂上窦娥受刑的场面,如狼似虎的差役打得窦娥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三支曲子揭露了元代吏治的黑暗和贪官污吏残害人民的罪行。

四、阅读课文“第三折”,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全剧的高潮

(二)解读文本精要

6.“第三折”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分析描写的作用]

提示:

这段描写突出了法场上的阴森、紧张,充满了杀气,为窦娥的出场渲染了一种肃杀、悲痛的气氛。

7.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对应考点:

分析典故的作用]

提示:

窦娥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

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8.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对应考点:

理解内容的含意]

提示:

第一桩“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第二桩“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

第三桩“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写法简析]

1.本色的戏曲语言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全文三场,指斥天地的语言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语言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语言感情如火,激荡如潮,慷慨激昂。

无论哪一场,语言都是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

2.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第三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技法指导]

运用想象写作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对记忆中或眼前的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运用想象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利用事物间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根据情节,创设意境,丰富作品内容。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尝试运用]

看到下面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用生动的语言将你想到的事物描绘出来。

不超过100字。

答:

 

  

 

参考答案:

看到这个图形,我想到了这些:

这可能是一枚古代的钱币,上面应该有一块块的斑驳的绿锈吧,上面的文字应该有些模糊了,但或许隐约还能看到“开元通宝”四个铭文。

它应该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出现在今天,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王朝的繁盛富足、雍容华贵。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对接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戏剧必须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一篇小说可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也可以塑造多个人物形象。

如《窦娥冤》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窦娥,她是主要人物形象。

折次

段落

表现方式

人物形象

第一折

第1自然段

道白

“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

内心充满无尽的辛酸与痛苦

第一折

第15自然段

道白

“我并然不要女婿。

刚强、安分守己

第一折

第17自然段

侧面描写

张驴儿的语言

不受威逼利诱、毫不退让

第二折

第18自然段

道白

“住住住,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甘愿牺牲自己,屈招死罪。

淳朴善良、忠厚孝顺

第三折

第3自然段

对偶、对比

曲词

敢于斥责天地,具有反抗精神

考题印证

阅读田汉的《关汉卿》节选部分,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该不该杀呢?

叶和甫 这——“滥官污吏”当然应该杀。

关汉卿 我们应不应该“为民除害”呢?

叶和甫 唔,当然应该。

可是王著把刺杀阿合马老大人当作“为民除害”就不对了。

关汉卿 杀阿合马是否是为民除害,天下自有公论。

若说王著看了我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那么高和尚没有看过我的戏,何以也要杀阿合马呢?

叶和甫 这——

关汉卿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

看戏的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从节选的内容分析概括关汉卿和叶和甫的性格特点。

答:

解析:

本段节选的文字主要是对话描写,因此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要通过语言来概括归纳。

关汉卿,如“你觉得滥官污吏该不该杀呢”一句话可以看出他“疾恶如仇”。

对于叶和甫的质问,他并没有直接给予回击,而是用归谬法来反驳,足见其机智聪明。

而叶和甫一句“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可见其胆小怕事。

“可是王著把刺杀阿合马老大人当作‘为民除害’就不对了”一句则见其是一个封建卫道者。

参考答案:

①关汉卿:

疾恶如仇,机智聪明。

②叶和甫:

胆小怕事,封建卫道。

技法汇总

回答戏剧人物形象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悟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理解人物的关键。

如上面的节选文段,是关汉卿和叶和甫思想上的冲突,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很有帮助。

2.品味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是戏剧冲突的载体,戏剧的主体是人物语言。

上面我们对窦娥形象的分析,绝大部分就是根据语言来分析的。

3.欣赏人物的心理、动作

人物心理、动作也常常是人物形象的性格的体现。

如上面文段中的“(按捺住怒火)”是心理描写,说明了关汉卿是个刚烈而理智的人。

又如《窦娥冤》中“窦天章做谢科”,则表现了窦天章是一个比较重礼仪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课内素材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感动了天地,一一应验。

窦娥死去了,但给人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她是一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

她敢于痛骂“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而要“将滥官污吏都杀坏”。

她敢于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

她,以及广大的人民,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反抗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迸射出万丈火焰,照亮一切黑暗,烧毁一切不平。

应用角度:

“坚强”“抗争”“不屈”“勇敢”等。

[应用片段]

不管是倚绝壁而生的松柏,还是岩缝里细微的小草;不管是壁立千仞的巨石,还是看似柔弱无比的止水;不管是称霸山林的动物之王,还是隐忍柔弱的羔羊,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彰显着坚强。

大自然在昭示着坚强,人类更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着坚强。

窦娥是坚强的,她敢于痛骂贪赃枉法的官吏,她敢于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

黑暗的世道扼杀了她,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她灵魂的力量。

坚强,是身处逆境之人的心灵灯塔。

造物主给了他们极大的不公,但坚强却点燃了他们心灵的希望之火。

鲜活素材

莫再演绎“现实版窦娥冤”

2014年11月13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两起因证据不足、依法宣告无罪的案件。

四天后,曾被指控投毒杀人,五年中两获死缓,不久前又被改判无罪的陈琴琴,向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总额84万余元的国家赔偿申请。

(中新网2014年11月23日)

[热评] 一个看似确凿的证据,让一个无辜的人熬过了五年铁窗生涯;一个看似合理的宣判,将一个幸福的家割裂了五个春秋冬夏。

如此荒唐又令人痛心的事就真实发生在了甘肃定西。

对于坐了五年冤狱的陈琴琴而言,用自己的韶华为他人的罪责埋单,实在是太过残忍。

凭谁问:

现实版“窦娥冤”该如何收场?

又该如何平息?

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公正意识是当务之急。

应定期展开对办事人员的问责和监督,对于责任意识差、职业操守低的人员严加惩处,绝不姑息手软。

无辜的生命岂能囚禁在铁窗?

严明的司法怎可玩弄于股掌?

痛定思痛,只有切实发挥制度、监督、责任以及宣传之功效,才能还司法以公正、还社会以和谐,才能真正擦干无辜的血泪,平反未了的冤情。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

关汉卿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云)周仓,将到哪里也?

(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云)却早来到也,报伏去。

(卒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正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

既请必至。

(鲁云)黄文,将酒来。

二公子满饮一杯。

(正云)大夫饮此杯。

(把盏科)(正云)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

(鲁云)过日月是好疾也。

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正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

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

开怀的饮数杯。

(云)将酒来,(唱)尽心儿待醉一夜。

(把盏科)(正云)你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么?

(鲁云)既然将军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借物不还者谓之怨。

想君侯文武全才,通练兵书,习《春秋》《左传》,济拔颠危,匡扶社稷,可不谓之仁乎?

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雠,可不谓之义乎?

辞曹归汉,弃印封金,可不谓之礼乎?

坐服于禁,水淹七军,可不谓之智乎?

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

若再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

(正云)我怎生失信?

(鲁云)非将军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

(正云)我哥哥怎生失信来?

(鲁云)想昔日玄德公败于当阳之上,身无所归,因鲁肃之故,屯军三江夏口。

鲁肃又与孔明同见我主公,即日兴师拜将,破曹兵于赤壁之间。

江东所费巨万,又折了首将黄盖。

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借荆州,以为养军之资,数年不还。

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

(正云)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

(鲁云)没、没、没,我则这般道。

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正唱)

【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

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

(鲁云)将军原来傲物轻信!

(正云)我怎么傲物轻信?

(鲁云)当日孔明亲言:

破曹之后,荆州即还江东。

鲁肃亲为代保。

不思旧日之恩,今日恩变为仇,犹自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圣人道: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今将军全无仁义之心,枉作英雄之辈。

荆州久借不还,却不道“人无信不立”!

(正云)鲁子敬,你听的这剑戛么?

(鲁云)剑戛怎么?

(正云)我这剑戛,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鲁云)没、没,我则这般道来。

(正云)这荆州是谁的?

(鲁云)这荆州是俺的。

(正云)你不知,听我说。

(唱)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

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

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

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鲁云)那里甚么响?

(正云)这剑戛二次也。

(鲁云)却怎么说?

(正云)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

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

吾当摄剑,鲁肃休惊。

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教鲁肃亡。

(唱)

【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

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则是条龙向鞘中蛰,唬得人向座间呆。

今日故友每才相见,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

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畅好是随邪,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鲁云)臧宫动乐。

(臧宫上,云)天有五星,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按五音。

五星者:

金、木、水、火、土。

五岳者:

常、衡、泰、华、嵩。

五德者:

温、良、恭、俭、让。

五音者:

宫、商、角、徵、羽。

(甲士拥上科)(鲁云)埋伏了者。

(正击案,怒云)有埋伏也无埋伏?

(鲁云)并无埋伏。

(正云)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

(做击案科)(鲁云)你击碎菱花。

(正云)我特来破镜!

(唱)

【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

(云)当着我的,呵呵!

(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

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

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鲁云)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

(黄文云)将军,有埋伏哩。

(鲁云)迟了我的也。

(关平领众将上,云)请父亲上船,孩儿每来迎接哩。

(正云)鲁肃,休惜殿后。

(唱)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

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

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

唤梢工慢者,解缆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

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

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着:

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美文评点]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部历史剧,全剧共四折。

全剧写鲁肃为索取荆州,邀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席间挟持关羽。

本折戏是全剧的最后一折,也是全剧的高潮。

关羽明知鲁肃宴请有诈,却仍单刀驾舟赴会;宴席上,严词拒绝鲁肃索还荆州的要求,并先发制人,慑服对手鲁肃,安全返回驻地,表现了关羽雄阔的胸怀、超群的胆略和过人的智慧。

此折戏在关羽形象的刻画上独具匠心,采用欲急先缓、欲张先弛的方法,用两支曲子来写景抒情,巧妙地将叙事融于其间,使景、情、事达到有机的统一,充分展示关羽藐视强敌、处惊不慌的豪迈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